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

明天子 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

第九十二章畜牧业革命

大宁城中乃是大明驻军的地方,方瑾就驻守在这里。大宁驻军有一万五千人。

其中有五千马军。

而兀良哈各部落,而已已经重新编组,按照卫所的制度编组起来,兀良哈三卫,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明卫所军了。

当然了,各级卫所军官还是各部落的大小头目,唯独是他们高级贵族都到了北京城中,他们归大宁城中方瑾节制。

只是节制归节制。

方瑾一半的心思,都防这些蒙古人。

万一他们搞出什么事情该怎么办?

所以,方瑾不允许蒙古进入大宁城,只允许他们在大宁城附近建造营地,一座座营地都在外面摆开。

端木瑞在夏天都来到了这里,这些营地大多是他督造的,同时督造的自然也要青贮坑了。这一片不知道多少个青贮坑。

其实,这个技术真要说了,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无非将青草浇水埋起来隔绝氧气。当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但是大体上不差多少。

剩下的不过是力气活而已。

这个时代,不管是大明还是蒙古,人力都是最值钱的,也都是最不值钱的。

最值钱的,自然是人多力量大,这是无可置疑的真理,至于最不值钱,因为百姓的两膀力气根本没有人愿意付钱。

所以,当端木瑞以皇帝名义,指使蒙古这样做的时候,蒙古人虽然满腹牢骚。但是面对强势的大明军队,也不敢说什么。

再加上他们也要从明军那边得到很多东西。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东西在冬天之中,还真发挥出了大作用。

大雪之中。

端木瑞带着蒙古部落大小头目,连方瑾也来看了。

方瑾之所以来,却是因为这是皇帝亲自交代下来的,虽然朱祁镇觉得自己每天要交代不知道多少事情下去。

但是实际上,朱祁镇每天亲自交代的事情也不多,更多是批准内阁的意见。而今就算是朱祁镇批准了很多事情,放在大明两京十三,不十五省,再加上辽东,与朝鲜。

分布在每一个地方的事情,也不多。

自然被当地重视之极。

端木瑞亲自动手,将一个青贮窖给挖掘开来了。里面就出现了绿油油的来带着汁水的青贮料。

立即有人将这些青贮料,放在马圈之中。

马儿们没有见过这些东西,上前轻轻嗅嗅。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将这些青贮料给吃得干干净净的。

因为入冬以来,大雪纷飞,牧民积攒的草料也都被吃干净了。这些牲口饿了不少时间了。

甚至还有人开始宰杀牲口了。

或许有人觉得,宰杀牲口很正常,毕竟这些牧民不杀牲口吃什么?、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觉得游牧民族在古代也是天天吃肉的,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在古代底层牧民更多的是以奶制品生活。

不管,马,羊,牛,驼,都是他们非常重要的财产。

即便有宰杀也是非常有限的。

这些牲口更多是生产资料。

卖入关内,换取粮食或者其他生产必须的物资。而不是顿顿吃肉。

这也是为什么说,瓦刺对朝贡贸易依赖这么深,这就是原因。双方的经济结构的造成的。

看着这匹马大口大口吃着青贮料,牧民们都变得激动起来。

动物似乎有一种本能,他们本能的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能吃,什么对他们来说不能吃。以避免他们吃到有毒的食物。

当然,这也不是百分百正确。

在面对大自然产物时候,也是有相当高的准确率的。

既然马肯吃青贮料,那么就说这青贮料,在大概率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青贮料在京城不知道实验了多少次了。决计没有什么风险,当然了,或许在大概率上,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这也是小问题。

只是当地牧民都不大相信。

毕竟对蒙古人来说,在如何养牲口上面。

他们才是专业的,他们才不是那么相信汉人的技术。这些牲口更是他们的命脉,根本,故而,他们宁肯顶着端木瑞,也要再看看。

端木瑞也由他们。

于是乎一群位高权重的人,围在马圈边,看着一匹单纯隔离出来的马,将青贮料吃过之后,再哪里悠哉悠哉的反刍。

“行了。”一个老者越看越惊喜,说道:“没有问题。”

“扑通”一声,不知道那一个蒙古人先跪在地面之上,向南边磕头,说道:“大皇帝万岁。”

一时间无数蒙古人都向北京的方向磕头,说什么的都有的,显示着有些语无伦次。

让端木瑞,方瑾也不得不跪下行礼。

等他们激情消退之后,端木瑞才下令将各处青贮窖打开,开始喂牲口,不过,其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青贮料并不够。

虽然端木瑞储备下来不少青贮窖,但是用牧场将这些青贮窖给装满,也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到不能说蒙古牧民偷懒了。

但是他们对这事情毕竟不是太相信的。这股将信将疑的情绪,影响了储备工作。

还有,一些青贮窖也出了问题。

青贮窖虽然就是地面上挖一个土坑,再将湿润的草料埋进去,并埋上密封。最重要的是隔绝空气。

但是这毕竟是第一次做,端木瑞虽然从京城带来了不少技术员,但是比起北京的饲养战马的规模,大宁这里的规模大太多了。

技术员也不够用。

于是出现相当一批青贮窖直接从青贮料变成了肥料。扒开都什么都变成了农家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即便如此,这些青贮料也足够相当大一批牲口活下去了,纵然有人死,但是已经让牧民过了一个最好过的年关。

不过,单单是青贮料,还不能解决牧民的所有问题。

牲口的保暖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蒙古游牧部落,他们没有固定的圈舍,即便有,也是非常简陋,仅仅限制住牲口乱跑,也不具备保暖功能。

一般来说,这些牲口都会仅仅的靠拢在一起,挤在一起保暖。

但是还是有外围的牲口被冻死。

端木瑞此刻也领悟了皇帝为什么看重青贮法了。

之前牧民之所以不想办法建立好的保暖的牲口窖,那是因为连冬季的草料都不能保证,冬季牲口必然饿死,掉膘。

这也是为什么,游牧部落南下都在秋季,因为用整个春夏来养膘。

而青贮料的存在打破了这一点。

在草料问题解决之后,牧民才有精力寻求下一步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弄一个保暖的牲口圈。

与青贮料做配套。

而一个保暖的牲口圈修建好之后,那就是定居的开始。

大明边境以北一部分地方,是宜耕宜牧的。

虽然粮食收成并不好,但是只要能种出来一点,就能弥补牧民在食物上的缺口。

再加端木瑞也知道,少府规划从宣府到大宁,从大同到开平,从偏头关沿着黄河到东胜卫。

这三条驰道。

未来的漠南草原,很可能就是定居点在驰道两侧修建,小块的耕地在定居点附近,远离定居点的地方,就是大片大片分割好的草场。

几个大城市,更多是起到贸易的作用。

如此一来,漠北是什么样子,还不明白,但是漠南蒙古就能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甚至能如内地行郡县制了。

端木瑞或许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结构。但是他清楚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更感受到了自己的前程。

如果漠南郡县,谁比他适合当地方官啊?

一时间他心中满怀激情的投入的青贮推广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