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

明天子 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

明天子第六十三章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六十三章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

“陛下,大明下一辈将领之中,可堪一用的,无非方瑾,杨信,吴瑾,范广,石彪,毛锐,王越,孟俊等数人而已。”

“其他各部都有胜任,以杨信之能,纵然有变,也不至于让他波及宣大。”

朱祁镇点点头,也就不再问这个。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从他刚刚登基的时候,成国公与英国公两人秉承军事,到孟瑛上台,而今杨洪,石亨,郭登三人构成军事领导核心。但是杨洪的年纪也不小了。

估计数年之后,也会告老。

杨洪是三人之中最为老练且圆滑的人。

就好像朱祁镇不会让内阁久任一般,杨洪也决计不会长期霸占次辅之位。杨洪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退。孟瑛退下来之后,也是将孟家的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否则孟俊怎么会被郭登视为后起之秀。

不要看着些人的名字列在一起,但是真正说起来,他们之间的差别可就大了。

而杨洪同样如此。

杨洪的儿子杨俊固然不肖之极,最后因为杨洪大义灭亲,奏请处死,以正军法。

但是杨洪其他子侄却不是都是败家子,他儿子杨杰,不敢说多出色,但也不丢脸,至于侄子杨信,杨能等数人,都可以独挡一面之将。

而今都被压制之中。

无他,杨洪在位。他的子侄都不可能担任主要方向的大将。如果不是杨信有武学第一界前三甲的名声。杨信也不会有镇守大宁的职务。

所以杨洪内心之中是愿意退下去了。

毕竟有时候退下来,并不意味着没有权力了。只要杨洪活着,皇帝在某些军事事务上,也必须征求他的意见。

这就是所谓的元老重臣。

而代替杨洪的人,就是郭登。

郭登说起来是杨洪一辈人,但是郭登小了杨洪小十岁,两人多次合作,默契十足,是老搭档了。

朱祁镇心中早有计划,这都是在他掌控之中。

估计等杨信这一辈子人上来,军中武学系统的将领才能真正掌控大明军政。

朱祁镇继续问道:“你知道,我这一次召集你回京,是什么原因吗?”

郭登说道:“臣冒昧一猜,应该是安南之事。”

“对。”朱祁镇说道:“尔撮小国,屡犯朝廷之威,不做处置,大明何以君临四海,今年年初之战,用兵仓促,至于此败,臣每怀耿耿,今日召见卿,就是以此事托卿,卿不可使定兴郡王专美于前。”

定兴郡王也就是张辅的追赠。似乎已经是惯例,凡是能进入内阁的大将,每一个都有国公之封,去世之后,都有郡王的追赠。

张辅是定兴郡王,孟瑛乃是真定郡王。等杨洪去之后,大抵会是昌平郡王之类。

郭登听了之后,只觉得心中一沉。

他既然猜出这个原因了。就事前做过功课的,但是正是因为做过功课,才知道张辅的战绩不可复制的。

张辅之所以能七月灭一国,其实与安南内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就好像是大明攻朝鲜一般。

如果不是朝鲜王室内乱,李瑈杀侄,朝廷哪里那么容易直接打到汉城城下。当时安南胡氏代陈,做得极其过分,内外的不满势力非常多。安南人以为大明是来拨乱反正的。

故而近乎箪食瓢浆以迎王师。

而张辅治军也是很严苛的,大军秋毫无犯,更是用兵如神,明军的军备又在安南之上,才有这近乎神一般的战绩。

只是太宗皇帝吞并安南为交趾,在安南政治上犯了大错误,这才引得安南反叛不断。

才有之后二十年不断的战事。

但是而今,时过境迁。

现在的安南与当时的安南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内政,当时的安南胡氏代陈,倒行逆施,内外有怨,而今的安南,黎氏居国主之位,以历三代,可以说一句国险而民附。

其次是军事,当时安南军备不修,甚至多用战象,火器数量不足,而今的安南在骑兵之上,自然是一个大大的弱项,但是在火器之上,估计大明军队之中唯有京营的火器能胜他一凑。

在四十年前的战争之中,安南与大明交战多年,彼此学习,大明也从安南人手中学习到几样防水能力强的火器,而安南也从大明这边学习了很多东西。

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安南军队近乎一个猴版的大明军队。

在经济上,安南固然不如大明,但是大明要打安南,也是劳师远征,以广西土司之多,根本不能帮助多少,大量物资要从广东,湖南运输过去,安南是体量小,但是大明的消耗大。

最最重要的是安南对大明的态度。

当时安南百姓对大明军队是欢迎的,但是而今安南人在之前的战争之中,与大明结了死仇了。

英国公张辅都为大明死在安南旧部而伤怀,那不是几万,甚至十几万,最后还有不少没有撤回来的军队,被安南人扣下来了,朝廷派人讨要,黎利说没有?

真没有?都成为了安南达官显宦的奴隶。

至于,安南人对大明的恨意,更是绝对不少。

如果说张辅带队刚刚进入安南的时候,有几分秋毫无犯的好,但是后来一片乱战,都打红了眼,其中杀戮有多少,就不用说了。

古代军队的军纪从来是这样的,有一个强力的主将压制,还能维持军纪,如果没有,就会故态复萌。

双方之仇,堪称血海。

四十年时间很长,长得足够很多当事人都死去了,四十年的时间也很短,短的在当时出生的人,正是秉承安南国政的一群人。

安南对大明的态度是明顺暗逆。

大明对安南用兵,安南连面子上的体面都不用维持了,想想就知道,绝对不会屈服的。

郭登那么自信自己的能力在当年张辅之上,面对这个局面,也万万不可能达到七月灭一国。更何况,郭登也不觉得自己的能力能在张辅之上。

只能可能不让张辅专美于前。

或许在灭其他国家上面,七月这个记录还能打破,但是七月灭安南,这个纪录,估计是是历史之最了。

郭登面露难色,说道:“陛下,安南非小国,欲灭安南当计之久长,非一时之力。”

朱祁镇轻轻一笑说道:“朕知道,朕是那种不知道轻重的人吗?朕从来不会干涉前线如何打,朕只是要一个结果而已。安南之战,朕不拘束你,你说打几年,就打几年,你说打多长时间就打多少时间,你说要多少人马就给多少人马。但是你总要给朕一个说法吧。”

而今的朱祁镇也自信了不少。

诚然,今天大水灾,大半个天下都泡在水里,赈灾人员过千万之数,太仓粮仓几乎空了,但是并不妨碍朱祁镇的大手笔。

这并不是朱祁镇心中没数,恰恰相反,是他心中对大明财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把握。

他多年在财政之上用力,已经让大明国力大增,特别是丈量土地,更是会清查出不知道多少隐田。

在洪武二十三年定下各地赋税定额,大明每年田赋共两千三百多万石。但是朱祁镇估计,他裁撤了数十个卫所,还有清丈出来的隐田。最少估计大明每年田赋收入,应该在每年四千万石以上。

其实这个数字并不是极限,要知道永乐初年,大明卫所屯田粒子粮是一个与田赋并驾齐驱大笔收入,也在两千万石甚至三千万石之上,也就是说,而今单单靠田税,正统年间的收入尚比不上洪武年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