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九十章 开海二

明天子 第九十章 开海二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九十章 开海二

第九十章开海二

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了。

开海这是一个大命题。

所有人都不敢轻易开口。

沉默片刻之后于谦说话了,于谦说道:“陛下,禁海之策,乃朝廷祖制。此事却不是能动的时候,为区区旧港,而动摇国策,舍本就末,非智者所为。”

于谦的政治态度,让朱祁镇有些苦笑。

是的,什么是本,什么是末。

本就是保住朱祁镇而今的权力,保住他将来能成为大明一言九鼎的皇帝。蹇公临终的意见,就很明确。

什么也不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但是很多战略时机,一退,想要再回去,就要花数倍,数十倍的时间。

很多事情,他都可以不管。但是他而今不管旧港施家,等他亲政的时候,估计旧港宣慰司就不存在了。

朱祁镇转过头,对王振与金英说道:“你们有什么意见?”

“陛下,”金英说道:“如果仅仅是维持与旧港的贸易,奴才是有办法的。很多事情,别人做的,我东厂自然也做的。”

“不敢说神不知,鬼不觉,但是谁不想让我东厂分一杯羹,奴婢有法子对付他们。”

朱祁镇听了豁然开朗。

既然施长安已经说明了,在官府禁海的局面之下,其实有很多走私的团伙,而今还没有成气候。

但是敢做这件事情的人,定然是有权有人的地方豪强。

但是这些人比起东厂,那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虽然朱祁镇鄙视东厂与锦衣卫的情报能力。但是东厂与锦衣卫真想做一些事情,特别是脏活,特别是适合他们。

朱祁镇正想点头,却听于谦力劝道:“陛下,乃九五之君,何必为此鸡鸣狗盗之事?一旦传出来,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朱祁镇一时间,有些后悔。后悔让于谦来了。也明白明代皇帝为什么喜欢用太监了。朱祁镇说道:“于先生,朕不是有意于南洋,只是朕刚刚登基,就失土,百年之后,朕如何去见先帝。”

“难道告诉先帝,先帝留下的江山。朕没有保住。”

“先生说,让朕亲政之后,再收复旧港,到时候劳民伤财,分明而今只需防微杜渐,就能做到的事情,到时候非动用数万人马不可。”

“如此朝野必有一番动荡。”

于谦听了,就知道朱祁镇心意已决。暗示即便今日不做,将来也是要做的。于谦心中暗道:“罢罢罢,退而求其次,总不能让皇帝误入歧途。”

最少于谦对皇帝绕过文武百官,用走私的方式支援旧港,是一万个看不少,实在太差劲了。

于谦说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臣有一策,不过却需要太皇太后支持。”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于谦说道:“陛下登基,今年改元,外藩多有不知,王公公可以向外面透出风声,就说王公公想成就郑和公公的功业,为陛下召徕使者,再下西洋。”

王振听了呼吸都紧凑了。朱祁镇知道,王振动心了。

王振虽然读书不多,但是骨子里其实有一分读书人的执着。就是想建功立业。他内心深处未必没有鄙视自己成为太监,但是越是鄙视,他心中也是想做出远超旁人的功业,让天下人看看。

面对再下西洋这样的大事,王振自然有些心动。只是很快王振就平复了心情,说道:“此事太皇太后万万不会准许的。”

不仅仅太皇太后不准许,他王振也不会去的。

毕竟只有在权力中枢,才能执掌大权。一旦他远去西洋一两年,皇帝身边的这个位置,还能是她的吗?

于谦说道:“此事自然不同。臣也会找些同僚,以废下西洋之举,以为永例。”

朱祁镇皱眉,说道:“现实这是何意?”

就朱祁镇本人来说,他才不下废除下西洋的体制。毕竟而今不是几十年后,可以说宣德九年,也就是前年,还有一次船队去南洋。

下西洋的人手,船队,将领,都还在。

只要拨一笔银子,立即就可以再次动员起来。

于谦说道:“此乃退二进一之计。毕竟既然放弃下西洋之事,那么对南洋诸地的宣慰使,已经本朝遗民,总要一个章程吗?”

“他们都是朝廷之民,而今即便是远在南洋,朝廷也不能不管。”

“臣就可以推动他们以本朝之民的身份,在沿海选一地贸易。”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立即判断出这个计划的本质,哪里是什么退二进一,分明是利益交换。

说废除下西洋的体制。

历史上,明代其实并没有废。只是罢。

不过这些船只,人员,都是从各卫所抽调而来了。在罢下西洋之后,这些船只分配给诸卫所,没有维护,没有经费。

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但是而今,朱祁镇主动要废。下西洋的人手船只,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自然就各个部门给分了。

即便朱祁镇将来,再想下西洋,船只,人手,将领,都不是好找的。

朱祁镇缓缓的踱步。细细的思索。

即便于谦说是一地,而且是供本朝百姓来往贸易。这一个小小的缺口,也是变相的开海了。但是与此同时,却好几万究竟风浪的西洋船队。从此都不复存在了。

这两者何轻何重,实在让他不好选择。

“不管了。”朱祁镇心中暗道:“能抓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

西洋船队,很吸引人,特别是那些大宝船,更是大明造船史的巅峰之作,从此废弃了,的确可惜。

但是而今即便不废弃,这些东西,朱祁镇也是抓不住的。

朱祁镇说道:“先生,这一件事情,你觉得太皇太后会同意吗?”

于谦说道:“臣以为太皇太后爱护陛下的名声,失土,那怕是海外寸土,亦非太皇太后所愿。而罢西洋船队,也是太皇太后想做的事情。”

太皇太后自然不想劳民伤财。只是这一件事情,宣宗皇帝并没有说要罢,先帝尸骨未寒,总不好做的太过。

只是暂时搁置而已。

甚至可以说,太皇太后在位一日,这一件事情就搁置下去。而朱祁镇也明白大明的体制,也越发明白大明国力虚弱。

即便他登基了。也未必第一时间能下西洋。毕竟瓦刺已经成了气候。在北方与南方之间,朱祁镇必须有所选择了。

而这个选择题,不管是谁,都是一个选择。

因为瓦刺骑兵距离北京不过几百里,而南洋却在万里之外。瓦刺骑兵很可能威胁北京城,而南洋即便不去管,也不会出什么事情。

孰轻孰重,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即便他亲政之后,数年之内,也用不了这船队。

但是十年之间,在保养不善的情况下,这船队还能用吗?

船队是虚的,唯有南洋的人心是实实在在的。开海就能维系人心,将来大明重返南洋,也会有基础。

朱祁镇想通了,说道:“王大伴,去慈宁宫。”

王振立即说道:“是。”

朱祁镇对于谦说道:“先生,在这里等朕,朕去去就来。”

不多时,朱祁镇就来到了慈宁宫。

太皇太后坐在书房之中,翻阅一封封奏疏。朱祁镇眼睛一瞄,就发现了一枚特殊的印章,这就是绳愆纠缪银印,

这就是仁宗皇帝赐个讲官的印章,可以直入宫中,任何人不得拆封。与清廷的密奏制度有一点相似。

只是得到这样印章的人,不多,而今也不过三杨才有。

朱祁镇立即明白,这是三杨的密奏。他将眼神从上面收回来,向太皇太后行礼说道:“娘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