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

明天子 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

明天子第二十五章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二十五章丘濬的实学思想

乾清宫之中。

朱祁镇看着手中的手稿,这一本书有数百万字之多,全部恭恭敬敬用馆阁体蝇头小楷临摹下来的。

单单是这些字迹。就有一种美学享受。

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内容。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朱祁镇都没有细看。

无他。丘濬的政治思想更多是基于实学,也就是学以致用。对于儒家思想上并没有什么创见。而这本《大学衍义补》之中,更是在每一个方面的前朝种种作为都罗列下来,挨个分析。然后在最后,写出他的想法,用臣按来提出自己的想法。

只需看着一本书,就能将之前的掌故一一掌握。

在很多礼仪上的问题,还旁征博引,引列代的大儒的见解。

可见其中辛苦之处。

要知道,这些内容,不是网络。每一段话都是有出处,每一章节都对应,丘濬所认为的大明内部问题。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即便不说,背后所消耗的心力。单单是用蝇头小楷写出数百万字,甚至还有草稿等等。这都是让一个人写断手的工作量。

更不要说,其中还有真知灼见之处。

《大学衍义补》总体可分为,正朝廷,正百官,制国用,固邦本,明礼乐,秩祭祀,崇教化。备规制,慎刑宪,严武备,驭夷狄。等几部分。

朱祁镇最关注的是,制国用,固邦本,崇教化,备规制等内容,其余其他方法,不是不看重,而今不是朱祁镇关注的重点。

礼乐祭祀,重要不重要。

当然重要了,这是凝聚大明核心的价值观。

即便后世人听了自己祖坟被挖了,尚且不会高兴,而在这个时代,这就是不死不休的大仇。所以作为皇帝礼乐祭祀,都是朱祁镇不得不履行的责任。

但是朱祁镇却对这些细节,祭祀之中,用太牢,还是要少牢这些细节不感兴趣,反正礼臣事先说怎么做,朱祁镇照着就行了。

所以,朱祁镇关注更多是具体政策方向。

在制国用,丘濬高度评价了周忱的财政改革。

可以说,大明之所以能北逐瓦刺,南灭安南,虽然大明军事改革之后,从士卒到将领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朝廷有钱。

有远超于永乐洪宣之际的财政收入,才能做出这么多大事。

但是丘濬依旧提出了金银铜三级货币体系。

原因很简单,就是周忱将大明货币从宝钞

换成了银两。但是并没有一步到位,换成银币,虽然每年朝廷都会铸造一批银币。但是银币整体流通量还是很小的。

周忱在这一件事情上不积极,其实也是行政能力的原因。毕竟周忱刚刚将宝钞作废,用银两代替宝钞,这一件大事做好。

再用银币代替银两,一来太急了,百姓恐怕无所适从,二来就是对很多既得利益群体有冲击,特别是在火耗之上。

再加上周忱当时做的事情很多,这一件事情就耽搁了。

但是而今,情况大有不同。

而且银两对官府赋税与民间贸易的副作用,也是与日俱增。

且不说,交税时候的火耗,单单是平日交易,也不是太合适的。

银两都是按重量单位来算的,所以每家每户都要有一把大剪刀,不是用来干别的,都是用来剪金银的。

至于银两的熔铸规格,更是个个不同,就好像而今的金店之中,有千足金,这个金,那个金的,古代更是库平银,省平银,私家银等等。

更是难以衡量价值。

这已经是发展商业上一大顽疾。

除此之外,还有废漕之议。

他大力支持,海运代替漕运,罗列了种种漕运的副作用,提出了废除运河的主张。

说实话,这个主张。朱祁镇也是吓了一条。

虽然运河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海运同样有那样这样的问题。固然朱祁镇一直是想办法减轻运河漕运的份额。但是却没有废掉漕运的想法。

还有一些兴水利,修驰道的主张。

如果这些政策,还是在大明之前改革措施之下的延伸。是周忱财政改革的继续。是朱祁镇一些政策的总结。

那么下面的一些政策,却是丘濬想法的体现。

主张限田配丁。

限田,就是限制每一户所有用的田地上限。

这也是打击土地兼并的一种想法。

只是在朱祁镇看来,却不大现实。

不要看朱祁镇而今的权威之盛,不下于太宗皇帝,但是他真要做这一件事情,非要闹出一些事情来。

配丁,这是将丁税收取放在田税之中一并征收。

后世所谓的摊丁入亩大概就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不过,丘濬的思想并没有那么一步到位,他是给每一亩地一定配额。

在服劳役的时候,每一百亩出一丁,不到一百亩的地方可以不出丁,如果拥有土地多,就要多出丁。

也是对土地兼并的打压。

另外让朱祁镇大为高兴的是,丘

濬在文章之中,肯定了夷州模式,甚至有大力发展这个模式的意图。

用朱祁镇来说,丘濬的话甚至可以总结到,用中国的剑,为中国的犁夺取阳光下的土地。

这也是福建人多地少的现实决定的。

福建,江西,以及浙江一些地方,都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些地方人地矛盾已经很尖锐了。

大明太大了,不同地方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总体来说,整个北方人地情况要比南方好太多了,因为北方是元末战乱的主战场,在天下初定之后,整个北方,也就山西与山东东部一些府县有人。

这就有了洪武年间大移民。

这一次移民即便是现代还流传在民间,就是所谓大槐树移民。

再加上靖难之战,主战场也在北方,给北方人口发展带来了很大负面作用,也就是北方人口,很多时候朱祁镇想往东北迁徙百姓,都没有多少。

但是南方,特别是江南,江西福建这几个省份,却是一个高压锅了。

朱祁镇对这一点感悟特别深,他心中有一种感觉。开发南洋前期准备,已经差不多了。或许在今后几年之内,就能出兵南洋了。

武力打下南洋,以现在大明的能力未必不能,但是如果不能将经营南洋成为大明主流共识,朱祁镇出兵南洋,非但会被当成:“武皇开边意未已。”更有可能人亡政息。

就好像是太宗皇帝下西洋的政策一般。

而此刻,朱祁镇却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他心中暗道:“果然,一切最开始的改变,都是思想的改变。”

他此刻只觉得,一切都理顺了。

而这一次,召见天下大儒的会议,决计不能出错,不管怎么样都要将朱祁镇的一些想法确立为大明国策。

只是随着天下士子大儒纷纷入京,朱祁镇心中越发没有底气。

毕竟,唇枪舌战的厮杀,凶险之处,要胜过真刀真枪的厮杀,而朱祁镇偏偏帮不上什么忙?甚至他参与越深,情况就越不利于己方。

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他感到心焦。

但是朱祁镇的心中如何想却不是别人知道,他将关于南洋一段用朱砂批了,对怀恩说道:“命人将这一套书给抄写一遍,给太子送过去。”

怀恩立即说道:“是。”

太子本来该在开春之后,就去安南的。

但是这一次在京师的会议,关系大明几十年的国运,比起这里的重要性,安南就差远了。朱祁镇干脆让太子参与进这一次会议的筹建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