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

明天子 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

第三十章风云暗藏

倒不是陈文发现了什么,而是有人加入了战团。甚至有很多新科进士参与其中,有利的支撑了陈文的观点。

倒不是陈文影响了这些新科进士,而是《古文尚书》真有问题。

之前很多大学者都有隐晦的觉得不对,即便是朱熹也是表示过这个观点。但是没有这么了当的直接说出来这一点而已。

其中新科进士程敏政也就是现任兵部尚书程信之子,他在这一番论战之中,表现的尤为抢眼。甚至一度将话语权从陈文口中夺过来。

可谓光彩夺目。

同样新一代展露头角的人,还有李东阳,等十几个。

朱祁镇也是每日看报,揣摩其中各人的文章,不揣摩不行,有些东西他不细细揣摩,他其实是不大懂的。

毕竟朱祁镇在儒学上的造诣,也就那样。

如果他不是皇帝,凭借他的学识考一个秀才或许是可以的,但是考中进士,却是未必了。

天理报与明报之间的擂台,成为这一场大会的前导战。

一个个大儒的名字与官员的名字分别出现在两分报纸之上,你来我往的。朱祁镇也专心研究其中背后的人际关系脉络。

大明儒学界与大明士大夫,乃至大明官场,几乎是等于三位一体的。

就好像程敏政看上去是儒家后起之秀,却也是兵部尚书的儿子,李贤的女婿。背后与陈文之间的关系,也是若隐若现的。

而吴与弼是江西人,他在整场论战之中,似乎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对。却也与朝中庞大的江西官员都在作壁上观有关系。

至于薛瑄激烈反对,其实与很多西北士子保守的风格也有关系。

总之,看似你方唱罢,我登台,但是万变不离其中。

当然了,北京热闹非常的时候,天下之间也并非只有北京。

今年不是一个好年景。

今年是一个闰年,闰三月,凤阳徐州等地大旱,朝廷紧急截停漕粮三十万石赈灾,情况一段很危机。然后又从江南调了几十万石粮食。

在大明强大的国力之下,算是平定下来了。

其中还出了一些**,朱祁镇令大学士王文,亲自去凤阳一带赈济,老臣王文老而弥坚,不请旨,就将凤阳扬州徐州等地的地方官给杀的人头滚滚,更有都察院的御史吴深牵扯其中。

让朱祁镇愤怒无比,令都察院上下整顿。

毕竟都察院外派的御史是监察地方,而今御史与地方官狼狈为奸,这御史还不如不要。

之后,又有地方上洪水不断。

不过总体上来说,还算安堵,朝廷有钱赈济,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在五月分,东厂终于传来消息。

朱祁镇心心念念的甲骨文,总算是找到了。

这也费了东厂好大心力。

东厂本来是按照朱祁镇提供所谓药材,也就刻字的龙骨。

只是或许朱祁镇忽略的时间,也许是这个时代药材商人还没有发现这种效果特别好的有特别划痕的龙骨。

总之,是没有找到。

但是东厂还是有办法的。

这就要看出锦衣卫与东厂的不同了。

虽然锦衣卫与东厂并列。但是人员结构却不大一样。

锦衣卫的人员,几乎都是锦衣卫世袭军户,忠诚度得到保障,内部也有训练,很多是子承父业。所以锦衣卫素质比东厂要高。

而东厂人员一部分是从锦衣卫调过来的。这些人一般是骨干人员。但是东厂的太监们不希望事事都依赖锦衣卫这帮人。

毕竟,东厂与锦衣卫还有竞争关系。谁知道这些调过来的锦衣卫,是不是锦衣卫的暗子。这可真不好说。

所以,东厂更喜欢外聘人员。

但是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合格的外聘渠道,甚至真正要本事的人,即便是锦衣卫也不想去东厂。

毕竟,锦衣卫虽然名声不好听,但东厂名声比锦衣卫更坏,而且在没有卵子太监手下做事。

所以东厂招募人员,都是死囚。或者犯事的人。

很多时候,真正能有大罪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

所以总体上来说,东厂比锦衣卫更加良莠不齐。

但而今这个缺点却帮助了他们。

东厂干脆不去想什么龙骨了,找了几个盗墓高手,朱祁镇圈定的彰德府也就是安阳附近,给挖了一个遍。这才找到了第一批龙骨。

数量并不多,只有三千多片。

一挖出来,就派人连夜送到了朱祁镇这里。

朱祁镇看着手中熟悉且陌生的甲骨文,说道:“好,让王恕过来。”

不一会儿王恕过来了。

朱祁镇对身边这个几个人都是分工的,于谦是居中主持,而丘濬是更偏向实务一方,王恕却是一直在修《大明会典》。更偏向务虚一方,只有陈文,他是自己跑出来,想要冲锋陷阵的。

朱祁镇岂能不理会之理。

王恕来了之后,朱祁镇直接将甲骨文给王恕看。

王恕一看,就入了迷。说道:“这是卜辞。”

正如朱祁镇之前所说,古代一些古文字,对于大儒来说,都是必修课。所以即便没有认可解读,王恕也能凭借自己的学术素养,直接判断出这些东西是什么?

或许其中有些字,不认识,但并不妨碍王恕联系上下文,大体猜出来这是什么?

朱祁镇说道:“这是彰德府上贡的祥瑞,朕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寻常东西,王卿你以为什么什么?”

王恕端详良久,说道:“以臣之见,当是商人的卜辞无疑,只是具体情况如何,臣还需去翰林院请教诸位高贤。”

朱祁镇说道:“好,而今有三千片,就全部交给你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你叫上你信得过的人,在宫中整理吧,在整理完之前,就不要出宫了。”

朱祁镇将准备用这个做降维打击的,他固然不怕泄密,但是最好能够保密。

王恕听了,毫不犹豫的说道:“是。”

对很多读书人来说,这些东西,有谜一般的吸引力,一看到这些东西王恕的心思都在这上面了,对朱祁镇一些想法,也无心去揣摩了。

朱祁镇一边令,怀恩将几箱子甲骨片拿过来一边吩咐道:“首先做两件事情,一是将能够解读出来的文字,先解读出来,二是将这些甲骨做拓片。整理成册,交给少府。”

“一个月之内,能不能完成。”

王恕沉吟了一会儿,他随即说道:“应该能完成的。”

这其实是一个初步整理工作,专门的考究研究,或许是一个花功夫的事情。但是单单做一个初步的整理,翰林院一大批人手,却不是一件难事。

朱祁镇打发王恕走了,立即对怀恩说道:“这一件事情,要继续下去,东厂与锦衣卫在彰德府给我派人盯着。凡是有这种甲片,一片不许外流,全部收入内府之中。明白吗?”

怀恩说道:“老奴明白。”

怀恩也是内书堂出身,精通儒学。之前如果还不明白,这些甲片的意义,但是此刻已经明白了。

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有很多书籍都被隐藏在各地,有不少后世翻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古文经。

可以说,这些甲骨文,在后世更多是考古学界历史界的意义,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上的大炸弹。

拥有这些甲骨片,就是垄断对这些东西的解释权。这是关乎政治权威的事情,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

于是乎,一时间安阳这个小地方,成为了大明锦衣卫与东厂密度除却北京之外,最高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