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

明天子 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

明天子第四十章薪火相传第四十章薪火相传

等薛瑄再次醒来。

已经是入夜时分了。

大家都围拢在床边,里三层外三层。见他微微睁开眼睛。立即上前。

一个郎中摸样的人说道:“都让开一点。给病人留一些空间。”

薛瑄咳嗽两声,说道:“你是?”

阎禹锡上前,说道:“夫子,陛下听说你病倒,派太医来看您。”

薛瑄强撑着要躬身起来,说道:“臣谢过陛下。”

这就是薛瑄,或者说儒臣。

在心中永远是忠孝为先,那怕他而今的情况,有一大半是皇帝的原因,哪怕他内心之中,未尝没有对皇帝的怨念。

但是礼节上依旧追求完美无缺。

随即立即被太医按了下去,说道:“老先生,有什么话就快些说吧。”随即叹了一口气。很显然已经没有救了。

薛瑄听了苦笑一声,说道:“原来如此,却是谢过了。”

太医知道,他们师徒之间有话说。就收拾东西退了出去。

薛瑄目光扫过全场,却见他带进京师之中的几个弟子都在。连吴与弼等几个大儒也都在。

薛瑄说道:“吴先生。”

吴与弼说道:“薛先生,您有什么说的,尽管说,只要愚弟能办到的,都会办到。”

薛瑄说道:“我性格刚强,一向不知进退,不仅仅伤人,也会伤己,有今日,也是早有预料的,不过,我死可以,然天理报却不能少人坐镇,这一分基业,不仅仅是我的,也是先生的,我死之后,就请吴先生主持大局了,朱子之道,万万不能衰落于你我之手。”

吴与弼说道:“愚弟明白。”

薛瑄又对阎禹锡说道:“朱子之道,重内圣之道,而轻外王。这处是有所疏忽,被人抓住了破绽,乃有今日,朱子外王之道,却需要有人去弥补。我是做不成了。这一件事情就要你来做了。你做不了,就回去广收弟子,遍择良才而教之,让他们做,师徒相承,决计不能有一日忘了这一件事情。”

“否则,我死不瞑目。”

阎禹锡双眼通红,跪在地面之上,说道:“弟子知道。”

薛瑄说道:“还有殷墟甲骨文,我是无缘得见了。将来有时间,在坟头读给我听。也不枉了。”

薛瑄似乎刚刚的激动非常,也许是本来病情就太重了,这一番交代之后,精神头就褪下去了。

不过片刻,就去了。

薛瑄最后的时间之内,没有一言及自己的子嗣妻子,在他心中,这些东西根本不能与理学道统相提并论。

他在生命最后时刻,心心念念的依旧是理学。

或许此刻,才是辟雍之会最后的结束。薛瑄用自己的血划上一个句号。一个血红的句号。

战争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吴与弼带着弟子行礼之后,就退了出来。薛瑄的后事,他这个外人在这里并不合适,明日发丧之后,再来不迟。

吴与弼回到自己的住处,黑夜漫漫,就好像是没有尽头一般,他独自坐在一盏油灯之前。陈献章说道:“夫子早早休息吧。”

吴与弼此刻哪里有睡意,说道:“你坐下来。今日之会的内容,你也知道了吧。”

陈献章说道:“刚刚辟雍论的抄本已经看过了,虽然有些内容似乎是有些跳脱,没有进行整理,但是大致内容还是无错的。”

吴与弼说道:“你怎么看?”

陈献章说道:“有今日之会,固然是朱子之学,重内圣而轻外王,留下了破绽。但是更是陛下蓄谋已久,今日即便是朱子复生于今日,也是一个必败的局面。”

吴与弼说道:“今日薛瑄据理力争,不惜生死,而我却唯唯诺诺,不敢枉发一言,你觉得我错了吗?”

陈献章说道:“弟子以为师傅没有错,今日之胜负,在会议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或者说,这一次辟雍之会召开本身,我们就已经输了。”

“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而今亦是如此,陛下蓄谋已久,非是为了公羊学张目,而是为变法之道,只能说陛下之雄心壮志,朱子之学不能支撑而已。”

“但是陛下总就会老的,总就会发现该用什么办法治国,再次之前,并不是要与陛下对这干,而是以柔克刚。”

吴与弼说道:“君者天也,臣者弟也。以坤对乾,只能以弱克刚。只是我也做错了,有薛先生在前,却是自惭形愧。”

吴与弼并非没有殉道之心,只是见薛瑄在前,多他一个不多,他更想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才好对症下药。

皇帝没有提出自己的理论的时候,皇帝的地位无处进攻。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

五世论虽然是王恕提出来的,但是明眼之人,自然能看得出,这是皇帝的主意。如此一来就有下手的地方了。

五世说与理学相比,可以说到处是破绽。

毕竟一个新出现的学说,远远没有到了千锤百炼的地步。

吴与弼自然能反驳的机会。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薛瑄就这样去了。他心中既是惭愧,又是激励。

他此刻丝毫睡意都没有了,立即让弟子拿来纸笔,随即将五世说的内容写在纸上

并挂在墙壁之上。与弟子一起就五世说的内容进行议论。

随即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文章。

就是反驳五世说的。

首先,从公羊派的三世说的内容,提出太平世就是大同世的说法,先就次序上,五世说就不成立。

其次,又提出天道循环往复的道理,来反驳,五世说,由据乱世到大同世之间的关系。

最后,提出了天道变而人心不变的道理。

也就是,不同历史阶段之中,内圣之心却是一样的,只有兴教化,先令天下百姓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人人相亲不相害,大同之世才能到。而今以功利之心求之,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这一篇文章之后,吴与弼又立即写了一篇关于薛瑄悼文。高度评价了薛瑄的一生,并将薛瑄之死与道统挂在一起。

所谓文以载道,吴与弼很少写文章,他教授弟子更多是言传身教,只是心中有清晰的思想与道理,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掷地有声。气理冲盈。

只是语气之中,多有不客气的地方。

陈献章看了之后,单独对吴与弼说道:“夫子,此文一出,陛下会不高兴的。”

吴与弼说道:“从道不从君,此乃吾辈之道。”

陈献章说道:“夫子,你刚刚不是这样说的。”

吴与弼说道:“之前,是有薛先生在前,如果陛下一怒,天下理学之辈,皆如草伏,则天下人如何看我等。”

“读圣贤书,所谓何事。殉道而死,可谓无憾。”

“再者,情况也不会那么坏,当今登基以来从来没有以言罪人过,估计而今也不会的。”

陈献章说道:“先生如此,弟子也留下来。”

吴与弼说道:“不用了,你我师徒各有所责,薛先生所言不错,我理学就是重内圣之道,失了外王之道,方才有今日之事。我在这里,主持天理报,而你回广东,专心学问,补前辈之缺。”

“你不是要当圣人吧,正当其时也。”

陈献章依旧担心吴与弼,说道:“只是”

“不要只是了,你如果真想做,就等我死了之后再来。”吴与弼的语气有几分低沉说道。

陈献章知道,这一句话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他病死了,寿终正寝,另一个就是他为皇帝所杀,理学的旗帜总是要有人举起,那个时候就是陈献章的责任了。

陈献章后退一步,行礼说道:“弟子知道。”

随即收拾东西,离开了京师。

吴与弼送陈献章离开,心中忽然有一种吾道南矣的感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