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无量劫主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宗师之路

无量劫主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宗师之路

作者:手太阴肺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48:19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宗师之路

第二天,陈安提前了一阵来到经阁三楼,错开了与姬宏裴铭相遇的时间,把紫云仙功完全记了下来。

到了第三天确定了老道士不会回来,他更是肆无忌惮,不等天黑,瞅个空就摸上了三层,观看几本藏书典籍。三层的典籍皆是秘藏,除了得到几本外道武学外,他还有一些奇闻秘录的收获。

后面几天,老道士还是杳无音讯,陈安再傻也知道这货是有意放水了,至于原因,他根本不去关注,反正自己有便宜占就行了。

而且为了避免尴尬,或怕这种和谐的环境一去不复返,陈安还巧施引导,把姬宏和裴铭隔离开,让他们谁发现不了谁,如此两个小家伙在什么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诡异的在经阁三层共处了下来。

又是一晚,看着两个小家伙悄悄摸上三楼,陈安则回到自己的卧房,盘膝坐在床上。

经过这几天粗略的阅览,经阁他已经看了个七七八八。除了几部根本看不上眼的浅显功夫外,最大的收获就是紫云仙功。其实这部武功也不是多么高明,但它开拓了陈安的视野,让他看见了另外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一条仙武的道路,只是这条道路并不适合陈安,甚或于它更适合元灵武者。

所谓元灵,指的便是元气通灵,可操纵周身天地元气辅助修炼,或与人争斗,相当于小一号的天象,在持有玄器的情况下,甚至能与天象武者争锋。

可是别说是元灵了,就算是天象也不是武道正途。

天象外景不过是武者到了某一阶段的验证,并非武道的根本。

武道的根本是对法理的理解,对世界的认知。

真正的忠于武道者,有几个是靠天象压人的。就像在长史府中,鸢杰三人半点天象不露依然有能力至自己于死地一般。同时陈安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天象武者,进阶外景的却是寥寥,外景乃是法理认知干涉现实具象化而得,而天象则是境界修为到一定程度,震荡元气大海引动的外界变换,终究是外物,沉迷于天象外物,如何能够于法理认知上更进一步。

这些时日陈安在经阁三楼饱览群书,除了武功典籍外,其余便是一些大乾的常识性秘闻。

说是常识性的,是因为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说是秘闻,则是因为不到一定地位,根本接触不到,其中就有武道的隐性划分。

用隐性这个说法,则因为没有人专门去为这些东西做注释义。但却让身处其中的人,看到了几条不同的道路,旁征博引丰富自身。

陈安根据典籍记载的武道入门不同,将之归纳为仙武,法武,真武三者,当然这都是陈安自己的理解,不入典籍之中。

练武其实也是强大自身,进化自身的过程,本质上与修仙练道没有什么不同。而他壮大自身的办法与仙门中其他炼内丹,炼外丹的方法都不同,与妖魔鬼怪汲取血脉之力的做法也不相通。

练武,是一个内壮精气神的过程,精气神乃人体根本,三位一体成就循环,才能支持生命的存在,精气神变得强大,就能生命本质得到升华,从而进化成更强大的生命个体。

而想要壮大精气神,便要从其中一点切入,推动这个循环,使之壮大。

古之炼气士有云:炼精凝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这便是一个循环,内壮精气神的过程。

而仙武,真武,法武的修炼切入点各有不同。真武就是如古代炼气士一般,以精为切入点,先从炼精凝气开始,积累自身,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大道前行;仙武则是吞吐天地元气,以气为切入点,内壮己身;而法武却又是不同,他的切入点是精气神中神,先要感悟天地法理,于己身得以印证,由外而内,由虚入实地改变自身,契合大道。

江泰的心学便是如此,先做学问,一套系统理论,建立了对世界的认知,再身体力行,一步步印证,使得自身壮大贴近大道。

不过这三种武道并没有明显界限,有人甚或能兼修一二。比如陈安立志走的真武积累自身的道路,可他内外兼修同时还吞吐着天地元气,是以可以看作是仙武真武同修。而江泰做学问的同时兼且养气,也算是法武仙武同修。

不过三者的修炼毕竟有侧重点,所以这三种武道修者,所展露出的实力,与人争斗的手法也各自不同。真武自然如陈安一般走的是技近乎于道的路子,而仙武却能更好的利用天象阐述法理,法武则直接御动天心地意,以境界压人。

明白这些,陈安再回头看去,又有了别样意味,也许当时在长史府江泰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若自己与他对面,又占先手的情况下,结局虽不会彻底颠倒过来,但也绝不会如此差距明显。

不过现在明白也不算晚,起码让陈安明确了自己的道路,真武之路虽然进展缓慢,但在没有佛经道典供自己参悟,没有名师指点迷津的情况下,却是最适合自己的,一步步积累,一点点改进,缓慢而坚定不移的前行。

思忖过往完毕,自然就要展望未来,下一步就是对外景的修炼,外景是一个武者武道意志的具现。就像江泰,他的武道无善无恶,返本归元,是不争的武道,是守中的武道,那种武道意志至今都让陈安记忆犹新。

对比自己,陈安反观自己的武道,不是征战杀伐,不是潜伏刺杀,也不是凌厉锋锐。他的武道以暗司的格杀术入门,善于利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化作兵器杀人,这是一种技击之术,在古时名为关节技。人体关节皆可为不同兵刃,甚或有不同用途,可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如果真的要寻一物指代他的武道,那便是变化的兵器。随之放大,每一种兵器在使用过程中又代表了不同的意境,如帝王之剑,霸王之枪,将军之刀,匹夫之椎……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意志,是万化之刃,是百变之兵。

陈安盘膝而坐,运转功力,周身窍穴洞开。

他伸出右手虚握,自身周的元气大海中抽出庚金之气,于掌中凝聚出一把剑影。他持剑攒刺,无数剑花绽放,待到力尽,又凝实为一点,这一点发出光华,璀璨了一室。

刺完这一剑,陈安略略思索,又摊开手掌,掌中气剑变换,或为刀形,或为枪影……

随着气劲变化,意境移换,陈安面上的表情也变的丰富起来,口中呢喃着道:“玄兵无形。”更多的明悟纷沓至来,他的内庭并不圆满,还欠缺太多,有待完善。而完善的方法只有去观摩参悟更多的兵器意境,化入自身,达到玄兵无形,收发由心的地步,才能织就认知世界,圆满内庭,映射外景。

至于之后的宗师之路与天象外景一般也是一种验证,是对自己一生武道的验证。

这需要开宗立派,传下自己的武道绝学,来看看自己的武道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还是局限性颇大,只能自己使用的伪武学。若是放之四海皆准,那便是大道,可得超脱;若是有局限性,不能得以印证,那便是伪武学,终将不可得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妖魔鬼怪,乃至先天神灵受困血脉不得超脱的原因,他们的血脉力量确实强大,但局限性也同样很大,因此其终非正途,亦非大道,道是要能证得的。

所以传下道统,开宗立派,验证自身武道,从教授徒弟的过程中,温故知新,以人为镜,这才是宗师修炼的方法,不然如何才能被称之为一代宗师。

想到这里,陈安略略抬头,仿佛穿透楼板看到三楼那两个小小的身影,琢磨着也许自己该帮帮他们,助人也是助己。

当然现在还不是时候,这两日陈安在偷书的同时也在观察着外界的动静。

这大半个月的时间,外界百姓依旧在平淡有序的生活,可上层却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对元气大海中数道法理崩溃的感知,时刻挑战着陈安的神经,让他不得不耐心蛰伏。而现在元气大海渐趋平静,陈安又得到鸢杰身受重伤在吟风阁养伤的讯息,面对如此好的机会,他立时便坐不住了。

无论是跟踪打探,还是抽丝剥茧的推理论证,都不如直接把鸢杰给活捉了,来得干脆利落,陈安自信有的是办法让他开口。

不过要直接去吟风阁掠人,还需小心谨慎,因为吟风阁这个地方绝不像表面这么简单,陈安曾经在那里住过,知道其中机关暗道无数,以他的机关数术造诣,都没有将之看透。

而且更有悖逻辑的是所有人都知道吟风阁是鸢杰的产业,鸢杰平日大可以光明正大的住在那里,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他很少在吟风阁住,更多的是在失意或受伤的情况下才会到那里。这就让陈安有了更多的猜想,也许吟风阁从来就不是鸢杰的所有物,而是他背后依靠的势力。

不过陈安也不怕,现在的上洛城乱的人脑子都能打出狗脑子来,在摸不清自己的路数时,对方就算有高手坐镇也不敢轻举妄动,自己目标是鸢杰,这一点,在上次长史府的时候并没有暴露,对方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没有办法有效针对,上次歪打正着的事,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不然自己也就太背了。

有了这些判断,让陈安从始至终都没有关心上洛城的其他,而是盯死了吟风阁。先是对安平坊来祭拜的百姓多加关注,再是每日乔装改扮抽时间去吟风阁蹲点,甚或引着还在吟风阁中做杂役的小六来灵枢观中祈愿,顺手解了当初自己在他小肠经上做的手脚,治好了他一紧张就放屁的顽疾,让他真以为有神明庇佑,一次次地来还愿。这一系列事情,使得陈安对吟风阁的事情了若指掌。

情报详实,以及难得的机会,让陈安踌躇满志。凡事宜早不宜迟,若是去晚了,让鸢杰这小子跑了,自己可就又要费一番功夫了。

不再计较更多,陈安推门而出,外面月光早就不见了踪影,轻风带着一丝凉意,在整个经阁中游荡。

山雨欲来风满楼,正是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