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一千章二十五章 分兵救朔方 续二

唐残 第一千章二十五章 分兵救朔方 续二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一千章二十五章 分兵救朔方(续二

当然了,相比被只送回来那个病怏怏得只剩一口气的唐僖宗进城时,所引发不知道踩掉了多少鞋子、挤掉多少襥头和汗巾的一时万人空巷围观热潮;周淮安其实更在意自己家后宅里一炮双响的喜闻乐见。

只是在事后回想一下这几次受孕的共同条件,就让人有些心情微妙了。难道真要那种全情灌注和身心迷乱之下,极度扩张和深入之后,再一遍遍灌注到溢出来或是抽搐着四下喷射的情况下,才能提高相应的概率么?

或者还是对于母体的体质有特殊方面的要求?不过,在这个让人内心相对孤立的时代,能够拥有更多的后代和血脉传续的可能性,于公于私终究还是一件大好事。

因此周淮安如今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被另一位再仓促之下,被草草推上皇位的寿王李杰身上。如果他的记忆没有错的话,这位应该就是另一个时空当中在灵前仓促即位而改名李晔,成为李唐第十九位天子的唐昭宗。

但没有想到在历史上被评价为“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有会昌之遗风。”的这位寿王;在如今这错乱的个时空里,还是因为某种意义上的恶意趣味,居然还过了一把皇帝瘾?

要知道他在另一个时空里,可是以内外交困的“跛鸭天子”身份做下了不少事情。包括尊礼复古和重用外朝大臣以为励精图治;发动了清算田令孜和陈敬瑄的战争;弄死了把持朝政的杨复恭;利用藩镇矛盾挫败了李克用的扩张;

但也把中央最后一点可以凭仗的底子折腾干净;结果就是内外均势和借力打力的平衡玩不下去,而被李茂贞之辈反复将皇权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又在天子争夺的游戏当中被那位“活曹操”劫夺了去,就此学了汉献帝的故事。

只是心怀愤怨和撼然的唐昭宗,终究不是那位可以被当猪养到死的汉献帝,而那位“活曹操”除了酷爱人妻之外,也终究没有魏武王《短歌吟》中那种的才具、气量和格局;

于是,“不作牵线木偶,尤效奋臂螳螂”的天子,固然是见缝插针的将衣带诏发了一波又一波,而“活曹操”也毫不犹豫将大臣、内宦杀了一波有一波。最后杀无可杀了,刀子就轮到他这个光杆天子头上了。

可以说,他毕生一直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但未经戎马,识人不明,在皇室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拼命的上下左右往复折腾着,就把自己和国家最后一点气数给折腾死了。

用后世的例子来比较,眼高手低而热衷行险,却看不清楚自己的基本盘和力量极限,也分不清主次矛盾的轻重缓急;大抵可以在同样喜欢折腾的隋炀帝和明崇祯之间做个小弟弟。

只是三川攻略中的葛从周那些人是怎么会突发奇想,用这位连即位典礼和年号都没有的“草台天子”旗号和名义,去招降三川大地上那些尚未纳入控制的州县军民,而且居然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包括原本因为西川节度使高仁厚平定地方之后,所就地招降纳叛建立起来的屯守安置政策,而对于太平军到来颇为抵触和反抗最为激烈的南川那些寨垒山屯,也几乎是望风而降。

而世代生聚于雅、泸、黎、賓各州的山夷土蛮,也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新旧政权的更替,而纷纷主动派出相应的献礼和进奉请封的使者来,络绎不绝于南下峡江道的水陆之间。

因此,南路王重霸部的派出先头,轻而易举就深入和抵达了黎州境内,控扼诸西南夷的险要清溪关,又就地收降和控制了位于清溪关南径大渡河以北的大定城。

而在轻易以寡敌众打垮和镇压了,当地试图反抗的南部温末残余部众之后,附近的上贵、贵林、米川、上钦合钦各部州;亦是进奉猪羊牛酒以犒新朝之师。同时还就此送来了南诏国内正在发生内乱的消息。

执掌国政的大清平官郑买嗣,以“好大喜功、劳师丧众、荒淫暴虐”之类的理由,联手另一位大姓出身的清平官杨登,废黜并幽禁了当代的国主隆舜,改立隆舜之子舜化贞为新主。

因此如今南诏国内纷乱不稳,对于边境作为屏障的刘、黄、郝、杨等浅蛮部落,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这无疑又是一个潜在的利好消息,只是眼下三川未定而尚且无力干涉和介入。

而期间唯一受到抵抗和阻力的地方,则是位于茂、维、翼州之间的西山诸羌;因为经过历次的蜀中变乱和争战之后,他们与李唐旧朝的捆绑实在太深了,现如今关内依旧还有为数不少的羌兵效从。

但是西山诸羌的问题和南部温末一样。因为历次的抽调和征发,已经带走其中大部分的精壮、成年男子;所以留下来的几乎都是老弱妇孺为主,下一代人想要成长到可以拿得动刀剑的程度,也最少要七八年的光景。

于是,在汶川城之战击溃了,剩下来能够阻挡太平军征战和平定脚步的,也就是当地险峻凶狭的地势和茂密多瘴的山林了。另一方面则是有传闻说,逃入西山诸羌中的李茂贞残部,以会盟为由劫夺和控制了诸羌首领。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了一个冬天和大半个春天的攻略之后,除了川西高原小部分地区之外,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的为核心的天府之国,亦然落入到了太平军的掌控之中。

因此,在最新一轮投寄回来的消息中。作为攻入蜀地西川的重点目标之一;位于蜀州新津县大山岭、眉州大洪山、洪雅县、雅州草坝邛崃山的硝土场硝石矿,已经开始产出第一批矿物了。

按照事先的规划,这些粗硝土和硝石矿料将沿着岷江水系的中江和外江流域,船运送抵到荣州境内进行下一步的精炼和在加工。

因为当地既有天然气穴形成的四季火井,也有煮盐、炼盐形成了世代工艺体系和匠户群体。只要在技术上稍加调整,就可以变成昼夜不停的蒸汽机带动的精炼和萃取工场。

然后将提纯出来的硝化结晶,再走沿着峡江道进入长江水系顺流而下,那真就是应了前朝名家李太白诗句里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了。这样的话,光是随着第一批矿物的运抵,就差不多可以扩充上四五成的相关产能了。

但是在此之前,先要将因为历次战乱而流散乡野和隐匿起来的蜀中人口,给重新招徕和聚附起来组成更多的营田所和屯庄;不然光靠入蜀那些建生军的工程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满足扩充产能的需要呢。

另一方面也因为战乱造成天府之国腹地,大量的人口流失和大片土地抛荒;因此从江西、湖南、荆南和两岭等地所招揽的贫民和流民,所组成的数百个移民屯垦团也已然相继整装待发了。

毕竟,你叫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到安南、岭西、黔中去戍边开边,估计绝大多数人是天然不大乐意的;但是,如果是去传说中一年多熟的天府之国安家,那就算是许多中人之家和殷实人家,也不免要动心的。

因此,这一波的移民团体约莫十数万户口,因为宣传和保障得力的远古;几乎是在比预期内更短的时间就已经筹集完成大部分了。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湖广填四川”式的掺沙子了。

接下来,就该是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准备工作当中,利用攻取成都虏获二帝及行在所卷起的风潮和声势,全力以赴投入到对于关内大做战的部署当中去了。

而这第三度入关的大军,将由周淮安亲自率领的本阵为核心,汇聚了五道十二路的人力物力,以求对关内的残唐西军各部,形成一举毕功的雷霆扫穴之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