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赐饯饔人移玉食(中)

唐残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赐饯饔人移玉食(中)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赐饯饔人移玉食(中)

前呼后拥的狐尾貂帽大氅骑丛之中,作为这一任可汗所指定并由各部大人公推通过的大迭烈府夷离堇,而身穿独树一帜的绯红袍和貂蝉冠的耶律释鲁,也在策马行走在代表王帐和可汗授命的青黑色狼头大纛之下。

只是他的心情未免有些复杂,因为自从他的父亲前代夷离堇,也是带着部众从居无定所的渔猎,转为半定居耕牧的迭刺部酋长耶律匀德实;在二十多年前那场前汗驸马所导致的血腥帐变里,与次子耶律撒剌在内数十亲族一起被杀后;

这还是王帐第一次,将统率各部夷离堇的大迭烈府职责,给重新转回到耶律氏手上。但是作为相应的代价和条件,就是他要交出自己所熟悉和经营有年的于越之位;而由另一支十箭部落出身的王帐支族头领——罨古只暂代其责。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出征前痕德可汗意味深长的暗示;也就是早些日子有人举告他迭刺部的麾下,不但有族人在木叶山以北的膏卤泽中偷偷的熬盐取利,甚至还有人收留和聚集来自渤海的讨民。在土河上游的山中尝试采矿铸铁;

若果只是个别族人自行其是的小打小闹,聊以为自足的话也就罢了,但是如果居中得利,那难道不该进奉于王帐以为自证了。然而,这个结果却是让耶律释鲁既是恼怒又是惊惧;他恼怒是自己身为族长/酋首居然对此一无所知;更惊惧来自王帐的警告。

不要小看这盐铁,却是草原上各族生息繁衍和自保所不可或缺的命脉所系;每年都有部族为了从汉地获得足够的铁料来源,甚至不乏拿命去冲关以抢夺民家的铁器;而掌握了盐池出产的所在,也就掌握了草原贸易中最大的财源,因为无论人畜都要补充盐分的。

而要知道上一个身为柔然可汗附属锻奴部落出身的突厥人,就是以此在一次令王帐遭到重创的暴雪灾害之后,暴起发难车翻了自己的宗主将其逐走西方,而取而代之成为草原上的新霸主和强权所在。

而后又是同样出自突厥附属的铁勒九部当中的薛延陀人,依靠替东突厥汗主锻治兵甲的便利;而乘势壮大崛起挑战了草原的霸权所在,也导致的同时正在饱受唐朝打击下,被抄了好几次王帐的突厥汗国就此崩解离析。

然后,在四分五裂的突厥汗国尸体上崛起的薛延陀部落,却也没有能够风光和操持霸权多久;却重新遭到了来自铁勒九部内部,受到唐朝铁器物资所扶持和支援的回纥部的挑战;然后就是回纥在草原独大的许多年光景。

而作为被迫角逐其中的二三流外围势力之一。古老的契丹八部也几乎是以不同年代的附庸身份,相继追随和见证了这些草原霸主旋起旋灭的过程;虽然在其中几度濒临灭族和崩散的局面,但是也从这些霸主的兴衰成败当中吸收了足够的养分。

同时又以大唐松漠都督府的羁縻属身份;时叛时附的在一次次低潮和势力角逐的夹缝当中,获得了汉地流亡人口带来的先进技艺和工具,逐渐繁衍浸盛。因此,现如今盛极一时回鹘汗国早已经在草原退潮多年了而中土依旧是纷乱不休,东北一隅正当是契丹独大之际。

所以现在这位痕德可汗在某种大有可为的前景和寄望之下,才能容忍并仰赖他迭刺部耶律氏以大迭烈府的夷离堇身份,在为王帐牟利和压制其他七部大人的同时,也继续得以自行壮大下去;但是,现在这种宗臣从属之间的默契,似乎要有被打破了的迹象。

但作为身在其位的既得利益者,无论将来迭刺部和遥辇氏会发生什么事情,最起码耶律释鲁却不希望这个还算相得的默契和从属关系,不要在自己手上被轻易打破了。所以他毫不犹豫的表示就此彻查族内而给王帐一个交代。

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揣测的对象了,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将其交出去,还是随便拿个族人出来顶罪以为保全之道。

另一方面,相对于如今统领帐卫儿郎东征西讨,而显得风光无两的侄儿阿保机;他膝下哪个只会招朋引伴飞鹰走马的儿子耶律滑哥就要平庸多了,但是如果因此取了可汗的女儿而成为帐内官,却也是一个不错的前程。

因为痕德可汗同样也暗示了,更看好阿保机继承耶律氏族长兼本部夷离堇,乃至大迭烈府夷离堇的态度。这就让他有些无奈且无力了,耶律释鲁虽然是迭刺部的夷离堇兼耶律氏族长,但不代表独断专行的处置本族所属的一切事务了。

事实上本族下一代成员和本部贵人的年轻子弟,诸如耶律曷鲁、耶律涅剌、耶律羽之、耶律护之、耶律术宝,都更加亲近哪个能够带领他们取得胜利,而不断夺得牛羊、奴口和附庸部帐的带头大哥耶律阿保机;甚至就连他几个年轻的弟弟麻鲁、岩木也是如此。

所以如此的前因后果之下,对于耶律释鲁也未免有所隐隐的触动;至少他身为一族之长和本部酋首,以及王帐重臣的三重身份,也需要更多牛羊奴口的进项,来进一步树立和巩固自己的权威和影响,总不能叫一个本族的年轻晚辈给比下去吧?

所以,他对于这一次收取贡赋式的武装巡游,也抱有了不为人知的期许。因而在他的身边除了王帐派来的两千挞马,拱卫十箭部帐的附离子一千,还有三千迭刺部全力武装出来的精键子弟,构成了这次南征大军的核心武力。

然而才是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而由联盟中的其他三部大人和东奚王,所派出来有些良莠不齐的控弦之士;其中装备最好同样是各家大人麾下,甲马弓箭、附丁奴婢俱全的附离子;其次是以数帐、十数帐供养一员兵甲的帐落兵;也是这支大军的主干所在。

而最寒酸的无疑是那些闻讯聚附而来的杂属附族、小部了。多数人衣衫褴褛而没有像样的坐骑和鞍具,只有头人才有一身破烂旧甲而步行跟随的他们;甚至不能算在正式的兵额当中,而只能落后与那些牵挽车辆和驱赶畜群的附丁、奴婢们的队伍间杂在一起;

当然了,作为本部的契丹大军既然允许他们自备口粮和武器相随,而在战争中分润到一点契丹军所获的边边角角;自然也是抱了让此辈作为变相的前驱和填壑的炮灰;就此试探出沿途地方的抵抗力量和相应程度,然后才有契丹本部针对性的进行攻略和决胜。

所以,在大队行进的契丹将士之外,更远的地方又有许多皮衣毡帽的轻骑,成群结队的游曳往来,不停的报告着前路所早遇到的各种情形和状况;同时也是作为变相的督战和传令使者,好让那些散入地方攻打和抄掠的杂属小部,不至于偏离的太远而失去控制和联系。

只是当他们度过了辽水上游的支系——大凌河之后,却是扑了个空;既没有连忙前来迎接和缴纳贡赋的土族首领和父老代表,也没有任何象征性的抵抗和骚扰;从渡河处进发过来所见都是空荡荡被荒废的居邑和聚落,就连那些敌势高险的寨子和山城里也是一样。

“涅烈滚,还没偶有探清那些山城居邑的丁口百姓,都到哪儿去了么?”

耶律释鲁忍不住叫了自己的弟弟,也是这次南征副手兼提领本帐人马的耶律辖底字号:然接下来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回复和应答,却是让耶律释鲁不免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和暗籁。

要知道辽东之地尚属安东都护府的时候,也曾经别设了新城、辽城、建安州、哥勿州四都督府又七州之地,领有三十余县一百多座大小城邑,代表了偌大安东都护府精华腹地的所在;虽然后来随着唐朝驻军的退出和周边势力的侵并,逐渐衰退了不少。

但是作为民风彪悍的兵源地和耕牧皆宜的相对出产,一直是周边势力严加防范和压制、挑拨纷争的重点区域,因此这么多年来始终是一盘散沙,既没有办法形成真正的合力也没有出现过独大的强项;因为只要有苗头出现就会被附近渤海、新罗,甚至是卢龙军在某种默契中扼杀了。

当然了对于本来就没有长期占据和驻留打算的契丹人而言,这也不过是定期、不定期进行收割粮食牲畜奴口,并且为族中子弟提供对外攻战练手机会的一块自留地而已。自然更不会比前者更加怜惜和在意这些本地土族户口的死活了。

因此,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裹挟和驱使这些沿途壮丁妇孺,去冲击那些依靠地势试图坚拒一时的城邑和寨垒,以弥补契丹人缺少器械而不善于攻城的天然不足;消耗和削弱敌人的同时也创造打破城砦的机会。当然了,如果试探出实在难啃或是代价过大,契丹人也不会太过坚持一城一地得失而转向图谋他处。

这也是辽东当地各族屡经患乱之后,依旧得以存续下来繁衍生息至今的基本依仗。但就算是往往早早得到消息而进行躲避的本地土户,最少也有一些行动不便或是心存侥幸的百姓妇孺落下来,而成为契丹人的消息来源,哪里会如此空荡荡和干净让人毛骨悚然呢?

然而,哪怕心中未免生出某种隐隐不安和危机感的耶律释鲁,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继续推进下去,因为作为刚上任的大迭烈府夷离堇,如果仅仅是因为毫无直接证据的担忧和猜想,就停止了自带领的这次南征的话,那没有得到预期斩获和抄掠的契丹将士们的怨望,对于他的威望和权柄都是巨大的损害。

所以,他也只能不顾本部将士的抱怨和疲累,竭力派出更多的探马和游骑,尽可能的扩大搜索和警戒的范围。然后在某种不能付诸于言表的忐忑当中,期待着遭遇敌势和抵抗的那一刻到来。这种沉闷而紧绷的情绪,一直持续到了三天之后抵达位于辽河支流北岸的前新城州都督府治所——辽东新城附近。

骤然被击溃的好几个先驱小部,逃回来的残余所描述的敌人面貌和姿态;让自从渡河进入辽东以来已经强忍了好几天,没有杀戮和虏获的沉闷日常的契丹各部人马,顿时振奋和精神起来就像是出押的虎狼一般嗷嗷嚎叫着,迫不及待的各自攻杀上前去了。

而这时候的耶律释鲁也没有办法遏制这种众望所归的情绪,而只能尽量以自己的身份约束住迭刺本部和来自王帐的兵马,以备万一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