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三百八十二章 政乱人思变 下

唐残 第三百八十二章 政乱人思变 下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三百八十二章 政乱人思变(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古屏寺银所在的古屏镇而得名,便就是这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遗存之一;前身又名做报身寺、萧寺。

因为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佛最甚,动辄舍身佛门而令王公大臣以亿万供奉赎之,遂以供奉为营造之资广造丛林以为报身。又见《杜阳杂编》:“梁武帝好佛,造浮图,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

历经五代而硕果仅存沿袭下来的古代从林之一,至武宗灭佛时也短暂的毁禁一时,而庐舍地产皆充公;直到顺宗时才在敕令下被重新规复起来。尽管如此,依旧占据了古屏镇大半数的地产。

而在如今乾符年间的乱世之期,历代增筑和修缮起来灰砖青墙、河沟环绕的寺院建筑本身,也是这处几乎无险可守的水乡原野上,屈指可数的利于据守的所在之一了。

当然了,再怎么险固之所也需要人来扼守;平时对抗一下毫无组织可言的大队流民,或是流匪乱寇乃至地方土团、乡丁也就罢了。然而在汹涌而至的农民军面前,并不会比碰石头的鸡蛋更加强大多少。

因此,在这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占据了古屏老镇腹心位置的寺院所在,已经被不同势力的归属给数度易手过多次了;里面的僧众也早已经死伤逃亡殆尽,只留下满地狼藉又烟熏火燎的山门、庭院,被抢掠的空空如也、徒然四壁的殿宇佛堂僧舍。

现在,继上一伙打跑了其中盘踞乱兵的近乡土团之后,打着青旗的太平军的先手人马踩着地面上的血迹和尸体,入主到这所方圆十数里内,唯一具有现成防御设施的据点当中。

只是在他们所插的太平青旗上,又在下端绣有“跳荡”“选锋”“先登”的较小字样。

作为太平军中拿着双倍薪饷,并且还有正常勤务外的特殊津贴和优先供应待遇的精锐士卒;也是按照用途和场合分为跳荡、选锋和先登的不同序列。

跳荡之士最简单,就是通常意义上披坚持锐冲锋陷阵,负责打开局面的战场突击队所在;与集中起来使用的骑兵不同,直接向下配备到营团两级单位中,于正规战兵维持在十比一的规模上。

相比正规战兵身上的头盔、前胸、护肩和蔽膝等制式四件套,多出了颈项、披膊、护胫而更加完善的全身披挂;以及人人都有复数的备换长短兵器,在阵前武装到牙齿;既擅长阵列也能够单打独斗的小股浪战,就是他们最大的特征。

然后在跳荡之士基础上选拔出来的健儿,又分为选锋和先登两种单独编列的特殊兵种。

前者就是广泛意义上为大军的开路清障、拔除妨碍、武力侦察的先锋序列。强调的是适量的防护和足够的越野机动性,方便在多种突发情况下应变手段和经验的通用性。

必要的时候能够以爆发性的强行军和不计代价的武装突破,来占据战略要点或是折冲关要,为后续跟进的大军提供战场支撑点之类的需要。。

而后者则是专门用来满足攻城拔寨的攻坚任务;因此需要更加强壮的体魄和耐力,可以披坚甲持大刀阔斧等长短兵械,在诸多投射器写的掩护下登城破敌于先。

因此强调的是短时间内的爆发力和血战不退的韧性;可以熟敛的使用多种武器和战技,以便在打开缺口的突**坚据下来,或是进一步的犁庭扫穴之需。

而现如今太平军所有的先手队,差不多就是上述三种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再加强一些车马、装备、器械或是技术兵种所组成的混成团队。

站在只剩半截的佛塔之上,初初入选跳荡士一员的鲁漂泊,也在向着四下里眺望着。因为在这视野开阔而一望无垠的旷达之处,任何偷袭和奇取的手段基本都派不上用场的。唯有硬碰硬的正面强攻而已。

因此他们占据了这处之后,就轻而易举了击败了好几股相继杀过来,想要夺回这一处的敌人;累计杀伤和斩获至少两三百人有余。因此此刻都在抓紧间隙整备器械,清点物资和斩获,并且用就地取材的物料。重新加固一些薄弱和残缺之处。

因为身形够轻够灵活,眼神也好,所以以跳荡士身份第一次上战场的鲁漂泊,就得到了负责西面瞭望哨位的职责。

他虽然是广州街市上混混儿的出身,但是好歹替姐姐看过摊子卖过鱼,也能够读几句官府张贴牓子的;因此,这个加成最终让他入选成为了拿拼命换取更好的待遇条件,而有资格天天吃罐头的跳荡士一员;

因为他早年实在是饿怕了、苦怕了,尤其是加入到太平军中才知道世间还有这么多好吃的之后,更是觉得割舍不下而只觉得能够多吃上一天,便就是多受用上一天了。

他也想挣上一份体面的家业,到那个粗文不名的姐夫面前好好扬眉吐气一番;要是刀剑无眼不幸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但至少还有一份东西可以指给姐姐受用余生呢。

他本想去得是号称军种新锐的投火队,只可惜在臂力上距离合格线逊色了一筹落选;而只能以还算是灵活的身体素质底子,以舍弃转为十长的代价,换取到了这个入选待遇更好跳荡队的资格。

而在他不远处,已经从小胖身形缩水了一大圈的王秋,也在一边坐立不安龇牙咧嘴一边拼命大口吞吃着罐头里的豆子炖肉,仿佛是想要将股上挨过的这一刀给一口气吃回来一般的。

作为阵战团队中刀牌手的位置,能够后股上受伤的概率实在太小,尤其是在己方占据上风的强攻掩杀之下,他居然能够被一只射在身后圆牌上的流矢,又折断迸溅正中在他没有防护的后股上,简直就是太过诡异的事情了。

结果在乱战的时候没有什么中箭感觉,反倒是时候开刀取箭疗伤的时候,因为客串救护兵的粗糙手艺,像是杀猪一般的嚎叫了好几声,而成为这支队伍当中的一时笑谈;所以抓紧这轮番歇息的片刻时间,用狠吃一通来缓解尴尬和羞耻了。

而作为随队虞侯出身学徒队的李果儿,正在用特制的炭笔和册子,速记着这一轮战斗下来的各种细节和值得注意之处,甚至还有一些对于敌势身份归属之类的情报和临时判断。

接踵而至的四次战斗中虽然有些乏善可陈,但是他还是一丝不苟的隔着领队检查尸体和盘点俘获,走访和询问了大多数还能够说话和喘气的战斗人员,将他们的感想和体会,甚至是抱怨和牢骚给记录下来。

从理论上说当重大危险来临的时候,他会是这个支队伍当中最后一个战死的人。

因为在此之前他要确保自己记录下来的东西,能够及时的埋藏起来而有落到本军手中的机会,然后通过相应的密文字给太平军的本阵,提供相应敌人的情况和对应经验。

比如与他们交手过的这些敌人,虽然都是号称浙东十三州所属义营军,可相互之间真是差别大了去了。有的只是乡土自募的土团乡兵,有的是得到告身的镇戍兵,有的干脆就是地方流民或是流匪乱寇,甚至是被打散收编的前义军。。

事实上就算是那些助战的外围义军,同样也是五花八门的来历和从属;其中不乏前来投机的地方武装,甚至有好些是官军战败溃散后沦为盗匪流贼,又被重新收编而来的义军。

甚至有个别人可以运气甚好的,在其中顺势而动多次转换阵营和身份,而左右逢源式的保全自身而逐步壮大起来。这也就给太平军所属,甄别敌我阵营和身份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和和妨碍了。

“这都是他娘的什么玩意啊。。以乱对乱也不是这个打法啊。。”

站在他身边的领队校尉之一李欲远,更是毫不客气的暴起粗口来。

“正牌子的官军都死到哪儿去了,难道指望这些货色就能挡得住我军么。。”

虽然他也曾经是被收编的土团小头目,属于家道还算殷实的小姓田主出身;但是丝毫不妨碍他鄙视和贬低以往曾经颇为在意和珍惜的过往。

在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他显然已经看不上原本乡里那区区几十亩地的厉害得失了。因为从太平军这儿能够得到的东西和前程,事实上已经远胜过他家世世代代从田土里扣巴下来的收益;

况且,只要这个乱世继续存续下去,他就算是还算能够勉强维持下去的小富身家,又能够坚持多久呢;也许只要再来一场灾荒或是兵火,甚至只是流民过境,就足以令他从小富跌倒中人甚至是贫户水准。

就算是侥幸没有这些外祸,面对日益艰难的时局和整体环境;既无足够实力也没有族人做官从吏的便利,他们也无可避免的要受到那些,来自真正豪强大户的挤珀和兼并,最终发展下去的结果也并不会好多少。

故而用他十分认同的那位大人的道理说,与其人人都把眼光死盯这土地里的那点出息,而争的死去活来几乎走到了治乱循环的死路;还不如想办法精益工艺和寻求门路,多多去开山冶矿、兴办工场作坊、行商通贸于海内和域外之地;

待到把世上产出规模和流通盘子都做大起来之后,又有自上而下的善加调剂,自然就能养活和泽及到更多的人,真正追溯上古三代的太平之世也就自然而然到来了。

然而就像是应验了他的乌鸦嘴一般的,很快从鲁漂泊负责的西面塔顶上,传来了告警的哨子声。

“有大队官军的旗号,正在接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