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四百零一章 候烽河外暗

唐残 第四百零一章 候烽河外暗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四百零一章 候烽河外暗

在柳絮飞扬而桃李璨璨的运河之畔,无数甲光烁烁着倒映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

已然率军沿着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润州与苏州之间的水道,抵达了丹徒西南面小丹阳市的董昌;此刻也在一片余烬袅袅的废墟上,眺望着丹徒成所在的方向,以及那些远远跟随在天边的草贼骑兵。

虽然,已经派人与那位太平贼之首虚和尚,暗中达成了某种默契和密约,但是他北上的这一路却是实实在在从各地势头再起的草贼之中,真刀真枪的打过来的。

当然了,他并没有去强行攻拔那些被草贼大部队占据、或是与太平贼相干的城邑。而只是在一番“苦战”和“激斗”之后,从败退的贼军手中陆陆续续夺取了,沿着运河分布的多处大镇、市邑、作为后续的粮台和临时驻地。

由此造成损失的大头,也主要是那些随行前来又被支派出去哨粮和肃清乡野,却时常被草贼的击溃,的常、润、湖地方土团、镇戍兵之属;前后加起来也有五六千人之众。

而就在数日之前,随着另一只盖氏草贼残部南下湖州,攻掠太湖沿岸的消息传来;他聚附起来的这些地方武装中,陆陆续续又不告而别或是跑散了大大小小的十几股,约摸又有三四千人。

所以能够随他坚持攻战到这里的,大都只剩下与杭州八都相关的人马了。

而他所在的本部,亦是吸取了其他记录收拢下来的败兵教训,严厉约束部属放弃了沿途顺带劫掠地方和筹给军资的打算和好处;也严惩诸多可能的节外生枝行为。

在日常行军布阵之间,更是一切都以随军携行的辎重粮草器械为依托,勿论怎么前来袭扰的贼兵是怎么撩拨和挑动,也大都坚决不为所动。

因此,稳扎稳打和步步为营式的,基本保持大部建制齐整的推进和抵达了丹徒境内;这才派人沿着运河潜渡到大江里,又沿着岸边试图混进重围,而与丹徒城中取得一定的联系。

然而,行事如此顺利之下,他反而是愈发提高了警惕和戒备;虽然一切消息都在直接或是间接的证明,那些号称贼中最为凶悍也最似官军的太平贼,俱在收聚兵马而只待决战之时。

如今这一路上也只剩下零零散散,不停袭扰、牵制和变相监视的少许贼军骑卒,但是他还是谨慎有加而不厌其烦的,将各支人马驱使起来布阵立营,而丝毫不给对方任何阵战之外的可乘之机。

而在他的不远处,来自杭州军中的堪舆师,正扛着水平、照版、度竿等测距之物,根据《海岛算经》中的地据法,在参照着远处的低矮群丘和道路交汇处的封堆,重新计里和确定着立营方位所在。

随后,在临时设立的牛皮覆布大帐之中,一张来自来自镇海节度使理所赐予的《浙西浙东宣歙镇烽戍道路等图》的精致蓦版,正摊在数只长案组成的桌面上。

来自他麾下的吴繇、秦昌裕、卢勤、朱瓒、董庠、李畅、薛辽等军将部属,也团团围拢在这张可称是军机枢要的图版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议论着什么,直到带着数名虞候和亲将的董昌走进来后,才亦是变得鸦雀无声起来。

“如今的情势,诸君可有什么见底呼。。尽可畅所欲言。。”

董昌大马金刀的坐到上首居中留下来的高脚绳床上,这才开门见山直接道。

“不敢有瞒都团,眼下这太平贼想干的消息还是少了些,”

随后在一片面面相觊觎之后,才有一名格外显老成的军将开口道,却是的盐官都镇将吴繇,也是仅次于石镜都的富镇。

“就算是有那些几路败卒的口述声称,但还不足以辨明和窥全其根本战力所在;只知晓其甚是善用骑卒,也能以舟船为折冲;在阵战中所用弓弩极多,又间杂以投火纵烟的器械。”

“一旦所中便是四下糜烂而毒烟难挡就此乱了阵势,遂得马步掩杀其上;是以本地官军一旦令其聚附成势,便就是难逃败亡之厄了。。”

“你那头又有什么的消息么。。”

然后董昌又转向军中另一个上头,唐山都镇将秦昌裕道。

“回禀都团,除了金坛城中,有人混进去得了些许确切消息之外,其他曲阿、延陵、句容各处,都是城防禁闭而不得出入。。只要有人抵近城墙就被射杀无疑;连带我军先行潜入的惯用人手也被困住一时,无法递出消息了。。”

“虽说各处城中贼势不明,但无论虚张声势否,还是严阵以待呼,都不得掉以轻心。。继续多派人手以为警哨。”

董昌却是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

“但真正的要害还得落在太平贼头上,只要能够击破当下或是重挫之,则余贼皆不足挂齿。。愿诸君与某戮力共赴,”

“都团,难不成真要与那太平贼做上一场。。”

待到众人散去之后,才有新任的石镜都副将薛辽低声请示道

“当然是临阵伺机而为了。。”

董昌却是不以为然的摆手道

“你们都听好了,若是贼势正强,我们就是好好依约做场局面交代一番算了;可要是贼势言过其实的话,那又何妨乘势为朝廷尽忠再三呢。。”

“但勿论如何行事都要记住,杭州八都各有所长,靠的是同心协力才打出来的赫赫威名;号令所向之处便是我的麾下,也要前赴后继、死不旋踵。。才有将来的前程和指望。。”

然而,随后他又对走进来的亲将董嚣道

“战阵中给我看紧了石镜、富阳、龙泉三都,若有异动就许你处置当场。唯有临安附近这三都子弟乃是我辈的根本所在,不到最后一刻不准轻动。。。其他的人马不妨令其阵前多多建功就是了。。”

最后,屏退了所有的左右和亲从的董昌,来到了一处独特的营帐当中;然后又在浓重的熏香和药味、焦臭当中皱了皱眉梢,才对着鸡皮鹤发赭色覆面的随军巫者韩媪道:

“敌势当前,久受供奉的五官候和朱郎官,可有什么征兆和梦见示下么。。”

“禀告人主,此中乃大凶之中的大吉之兆。。只消全力过了这一阵,人主便就是勃发冲天不可收拾,当主数道的格局了。。”

声音嘶哑的巫者摇头晃脑道。

“那之前有贵人可为援引乘风而上的卜告,又是当应在何处呢。。”

披头撒发的巫者随即从烧灼的熏炉中,取出一大块剥裂的骨片来,用血淋过之后才在烟气中囔囔自语道

“当应东北之所。。。有贵人翼助亦有灾劫难脱。。”

半响之后,已经改变了主意的董昌,对着重新被召集起来的部将们道,

“谁能与我引精兵一支,往贼前邀战当下。。”

而在大多准备停当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丹徒城外,周淮安却在看着一份从江陵水路辗转呈送过来的南方各州通报。

其中主要的问题,无非就是湖南衡州的到岭西桂州境内,各种山匪和**的残余在开春之后重新活跃起来;而与深入沿江内陆清缴的工作队和武装屯垦团,在山地水网间形成了某种拉锯和反复。

而根据各种消息和情报的分析,这背后似乎有来自割据湘西三州的地方势力之一,某种间接试探和渗透的手段。需要用相应的军事行动予以震慑和威胁之。目前主要的怀疑对象是占据朗州大部,而始终未曾与义军正式交涉的雷满。

看到这里,周淮安不由在上面批注,确定江陵方面一旦稍有余力,就马上抽调出人手来以雷满为主要的打击和削弱目标;就算不是他也可作为一个杀鸡儆猴式的震慑靶子。而具体任务的把握和人员分派,就交给坐镇江陵的柴平了。

在冬去春来的这段时间里,他后续主持的对襄阳方面反渗透和骚扰作战,也算是成效斐然而积累下不少相应地方上的处事经验了。

而等过了桂州之后的主要问题,就变成许多新设屯垦点与附近山民、土夷,因为水源、田界、山林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当然相应规模都不大,吃亏的也大多是对方,靠半脱产巡护队和工程营团的编制就可以轻易收拾对方的。

只是事情多了,也不免影响到了相应建设和开拓的进度。所以在开春之后的夏季到来之前,建议从广州方面和桂州方面,再度组织一只搜山和抄掠队,针对那些靠近屯垦点的山村和寨子,进行新一轮的梳理。

当然了,伴随这些杂七杂八的突发状况和事物当中,也有完全的好消息。

这半年多时间的运作,太平军治下又增加了十几万的人口,其中至少有小半数都是勉强合格的青壮年,然后才是妇人和孩童,而老年人极少。当然,这些人口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而是从太平军控制的岭西到湖南的沿途地方,相继收拢散亡的流民和罗括乡野四散的隐匿户口,以及清算那些荫包了大量佃客、部曲的豪姓、大户之家,将其改造成集体农庄和屯田所而积少成多的结果。

事实上许多疑问伤病退役或是转入二三线的义军士卒,就构成了这些编列和检括行动当中的主要支撑力量和核心骨干。

虽然将他们变成合格的兵员和预备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用来种田和做工之类的集体劳动,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有着现成的经验和制度。

甚至女人和孩子也不例外的,需要投入资源也大都可以就地解决,土地是开发过的,房屋是现成的只需略加改造和修缮,再用围墙围起来;家什、牲畜可以就地抄没而来,改良过的种子和新式农具则是从另外专门提供。

而最大宗的支出,就是用来维持到下一次收获的人员配给所需而已。而且这个过程基本是逐步增值的良性循环。等到他们初步安定下来之后,就可以通过农闲时起的间歇基础训练,从中获得约一万左右的潜在兵源补充,或是三四万半脱产的兼职劳动力。

然后,再通过矿山、工场的效率转化之后,就会成为壮大太平军经济体系当中的新血和活力来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