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岩疆 中

唐残 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岩疆 中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岩疆(中

这次的急报却是来自东边战乱中的福建观察使境内。

一向与太平军素有往来的大豪索罗孟,突然南下前来告求和投奔的突发事件,随之而来的还有闽地一直被封锁不宣的新变化。

却是随着作为外援的温州防御使梁瓒,回归淮南主持局面。本地出身的福州团练使陈岩,也在闽地五州战乱中逐步取得优势,最终攻破了福建观察使郑溢所占据的建州州城,捉住了出逃的郑溢将其绞杀于仙霞岭下。

于是余下泉州刺史廖彦若,汀州刺史钟全慕、漳州刺史徐归范在内,携带户丁田粮册籍亲赴福州请归陈岩节制,山岭海岛也有二十余股地方武装闻风来降。福建五州自此皆传首平定归一;

收拢各州兵马之后陈岩,又开始兴兵征讨和威逼当地的平湖洞等山哈蛮土族,得壮丁万余编做两军,与原本麾下九龙军等兵马一起号称五万大军。

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息兵罢战,或是转入地方休养生息的迹象;反而挟以兵强马壮之势继续整军备战,对付起那些曾经站在对立面上的豪姓大族,纷纷抄家没族以为军淄。

然而清算完这些对头势力之后,又轮到那些那些在战乱中坐而观望的豪姓大族,很是逼得他们捐产献财割肉放血了一番,才得以暂时脱免。

作为连锁反应是地方上索氏为首的海上世族,也不可避免的遭到了进一步清算和抄掠行为。索罗孟虽然虽然身家巨万,并且坐拥规模不小的船队;但是在陆地上还是没法与这些乡土崛起的割据势力抗衡的。

于是在一些索氏族人的带领和内应下,入闽百余年经营好几代人的海商索氏家族,虽然谈不上就此灰飞烟灭了,但也因此在引入强横外力的争权夺利内乱中,四分五裂而不复旧观。

最后只有正巧在港口中亲自安排接货,而躲过针对性搜捕和族人出卖的索罗孟,带着身边少许亲信和族人上船逃了出来,又汇聚带领剩余的船队南下而来投奔太平军所属。

如今正在潮州的行馆等待安置,并且还随同送来一封私信。据其中所宣称,如今的福建五州趋于一致而地方凋敝,两浙江东沿海动乱不堪,淮东沿海也是一片残破,短时间内已经不再是通商兴贸的良选了;

但是这些年下来,他在北地还是发展了些关系和渊源,就此放弃未免有些可惜了。比如在淮河以北平卢节度使下的胶州、徐泗节度使的海州,甚至是成德节度使的沧州境内,都不乏与之互通往来的对象和客户。

周淮安只是略加思索就做出了批复。太平军也不是一切用人向前看,而不顾过往的传统。他既然为太平军早期的发展做过贡献,又愿意继续在熟悉领域内发光发热,那就让他到商椎局下领一个通事的职务。

然后由他牵头,把对于北方的贸易线给维持和保全下来。作为一条海上获利渠道的本身还在其次,关键是藉此获得来自北方,尤其是河朔藩镇的消息,就显得尤其难能可贵了。

另一方面,则是福建五州虽然相对江东两浙、宣歙而言,要穷僻民寡的多;但是重新统一在陈岩手下之后,还是不可避免对相邻太平军在江西、岭东的地方,形成隐然的威胁。

虽然有梅州蕉岭和虔州瑞金监的关防可凭,但至少在其态度明朗之前实在是不可不防,这也就进一步牵制了太平军所属,可以调集和运用的兵力了。

“我需要一个有勇有谋之士,作为使者前往福州打探情形,并且伺机而动……”

周淮安随即对着重新聚拢过来的诸将道。

“某愿前往见机行事……再下曾多次行船路过福州当地,颇有些旧识和熟唸之处……”

却是在数个人头窜动之间,身形敦实肤色竣黑的钱具美抢先出列道。

“也罢,一应所需人手由你挑选,当地的眼线和探报,也由你来支使和安排了……”

周淮安当即拍板道。

这时候,外间再次有大声禀报响起:

“报都督,来自广府留司诸曹、各科房的人员,并眷属已经抵达城外了……”

我是分割线

而在江陵北面,大片新翻泥土的田亩所簇拥着,看起来颇为崭新的田庄围子之中。

作为祁县王门的子弟,王仁寿虽然早有所心理准备,但还是未能想到自己居然要和那些,一看就是土得掉渣泥腿子出身的形色人等,一起接受层层递进的考核和面试询问。

当然了,因为事先做过足够功课,又在来路上打探过相应消息,所以他还是在磕磕绊绊的意外当中,以相对优异和出众的表现走到了最后一步,并且对于太平军的主张和理念颇有些对答如流,而令人颇有些刮目相看起来。

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能够获得直接做官的机会,哪怕是一个斗升下吏的位置;而是随着另外几名最终入选的士子,被编排到了一个陌生的田庄中来。

要是这样也就罢了,王仁寿也可以接受作为田庄管头的暂时身份过度。因为身为王门祁县本家的旁支子弟,只要不出五服三代,可以说从一出生就被宗族基本规划好了相应的道路。

能够以学识、见地闻达于仕途的,当然是家族扶持和提携的首选;只要是乡试和省试还能过得去,就自然有许多长辈和故旧渊源,为之通榜和挪扬声名;

然后无论是入内为省台学士、舍人、行走、堂官,还是外放一地的县下亲民官;或又是入幕于藩镇、守臣之属,自然而然就成为家族的天然助力和翼护。

在文章诗赋或是治学经典上有资质的,家族也会安排去游学交友、宣扬名声,最终以文坛大家、当代名士身份出众,而成为本家的隐形助力。

若是好狠斗勇或是弓马娴技艺熟的,则是就近去投军边关或是转托于朝廷禁军之中,然后在家族的帮衬和提点之下,同样是“功名只向马上取”的大有可为之处。

若是精于数术而长于逐利,亦可以去从商兴贸,经营起各色名目的外围产业来继续为壮大家族出力;其他的书法、绘画、金石、赏玩、曲艺甚至是专门结交各色人等的浪荡子、游侠儿,只要有所专长和用处的方向,多少都会得到家族的直接或是间接帮助。

就算是才智平庸之极,也是最不成器的选择,同样可以安排到家族所属地额产业中去,做一名管理某乡、某村佃客部曲、附户游徒的庄头、里正,衣食温饱无忧的抚养后代,继续为家族出力。

而宗族之中对于王仁寿原本的安排,既不是入境科举的仕途首选,也不是眼下乱世投军的次选;而是作为行商和入幕帮衬族人的候选来教导;同样也被安排见识过族人,对于田庄和佃客的治理手段。

只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原本那些随着本家主要成员,谋取朝廷仕途的官宦种子或是效力军中的俊杰之士,都随着朝廷的溃败而陷没在了长安和洛阳城中。

他这些留守祖宅犹在候选的旁系子弟,也不得不给各自驱策出来,为了家族的前程和生计所在,纷纷四散奔走于各方了。

相比那些就近投靠代北行营或是河东、泽路节镇,或又是河朔的成德、魏博、卢龙等地,或又是河西的凤翔、泾原、邠宁。朔方;前往荆湖的王仁寿,只是其中排名靠后的人选之一。

然而他到了地方才知道,自己居然要在这里待上很长一段时间;以为相应考验和过度的观察期。

在其期间他不但要随着庄内的田户参加集体劳动,还要午间和晚上的时间,抽空给庄户们按照本地提供《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教材,进行讲授。

居然是要读书人、道德文章的种子,与那些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一般,汗流浃背而四体坦露的劳顿于田垄之间。这世上哪有这般刻意折辱斯文,大材小用的行举,这企不辜负他毕生所学的胸中韬略和满腹锦绣么。

他在气愤之下几乎想要马上拂袖就走。然而却有想起家族中的嘱托和重任,以及自己赌气之下所发要有所成就的誓言,不由在心情矛盾与反复之下,还是勉为其难的留了下来。

然而就当他下定了决心的第一天。就连担水和帮运器具这般看似简单的活计,都把他折腾了个够呛。不但泼洒和掉落了好几次,还把自己磕碰的手脚俱是伤。

虽然周旁并没有人笑话他,反倒是善意指教了不少细处上的省力和注意事项;但是他羞愧难当的连午食都吃不下去,而只能就着生硬的柴塌,满身酸疼的假寐过去……

因为他既是恼恨空有雄心壮志,却只消半天就体现出软弱不堪一面的自己,也隐隐后悔和抱怨,把自己给指使到这湖南穷癖沦陷之地来,吃苦受累的家族;更加懊恼为什么要打肿脸充胖子一般坚持下来的决定。

然而,他还没有躺多久,就听到门扉作响而走进来一个人,手中还端着香气袅袅的虾皮薯米粥;顿时让王仁寿空空如也的负重移镇动静,而再也无法装下去了缓缓起身来。

“你便是今个儿来庄上见习的王生吧;”

来人生的长相忠厚老成,却是几分自来熟的恳声道:

“在下杨福生,人送个诨号老黄羊,添为左近的巡事……听闻王生有些身体不适特来看望一二,也有几句心里话欲与你们这些新进读书人分晓一二”

“你知道安利么……啊不,是你可晓得咱们太平军是如何才有如今局面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