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五百一十九章 尽是将军镇抚功

唐残 第五百一十九章 尽是将军镇抚功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五百一十九章 尽是将军镇抚功

当周淮安处理完满脸感恩戴德的大商人王婆先,与当场拍着胸口发誓要竭尽满意的广府茶行代表刘知谦,短暂的会见之后;又顺势要来资料查看起近期相应的生产报表和收支账目。

现在太平军除了粮食及其相关作物之外,各方面的产能依旧在不断的叠加当中,然而很大一部分都被体制内部的各种需求,以及扩大规模的再生产,给分流、吸收和消化掉了;

所以无论是治下经过休养生息,正在逐步恢复起来的市场潜力挖掘;还是相应对外贸易渠道和收益,却是还不远足以达到了一个饱和的临界点。

只是在这其中比较刺眼的,乃是一个始终堪称无底洞的亏空项目。也就是太平军相关的军工生产和研发方面,长期以来可以说是净支出,而相对于军民两便的后勤生产体系而言,严重缺乏变现和直接回馈的稳定来源。

所以前些日子才要在地方尚未完全平定,人力物力都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依旧分拨兵马打通武关——金商道,来抓住黄巢北上中原的机会,努力拓展关内和关东义军的市场。

这也是眼下唯一一个可以大宗售卖军工产品,并获得相对丰厚回报和长远影响力的势力、阵营了。当然,根据报表上罗列卖的图表对照,时下卖得最好可不是那些耐用的刀枪剑戟,而是弓弩及其配套的箭矢。

没错,就是弓弩箭矢,尤其是使用相对简便上手的各色弩具;无论是单兵使用的擘张弩、角弓弩、木单弩、竹竿弩,还是需要两人乃至数人合力操作的大木单弩,大竹竿弩,伏远弩,乃至大型的绞车弩等等。

道理也很简单,这是某种意义上细水长流的耗材项目。从后世出土的汉朝东海武库账目上看,一个郡的弓才三万张,弩就有四十五万张。这可不是偶然,而代表了某种相对高损耗下不得不维持的备件基础。

为什么古代的弩比弓的损耗率高,一方面是因为弩相对复杂的构件,大大提高了批量制造和维护的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对于各种环境的适应和容错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发到士兵手中之后,并没有形成稳定而行之有效的长期管理、维护和保养体系。往往一场战斗当中就会过度使用损坏或是被遗弃上相当客观的比例。

当时如今的太平军也不一样了,虽然还是传统冷兵器发展到极致的模式,但是在相应材料和标准上,都已经极力向着后世初级工业化的水准上靠拢。

因此与这些简化外销的“猴版不同”,太平军如今配备的弓弩都是大型水力工厂中,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规划化触及工业制品;采用了大比例的铸铁构件甚至是锻钢的细小零件,来确保相应的整体强度和杀伤力。

因此一度有将士反应,直接拿这射空的弩弓来挡格住刀剑砍劈,或是丢在泥地里被反复踩踏后,捡回来调整下依旧可用的例子;而相应的生产和维护成本,甚至比传统的宣润、淮扬、岭南等弩弓产地还要低廉得多。

这就是工业产量上规模化后所带来钢铁之力现实和长远加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多少火药所代表的,足以粉碎城堡和骑士的化学能力量。

要知道,如今光是广府附近的南海县一地的铁制品月产量,就达到了一千一百四十万斤;其中又有各色钢料、钢锭的产出两百七十八万斤;光是这部分所打造成的各色军械成品,就足以武装一个满编标准军序还绰绰有余。

此外,在其他地方的桂州、连州、邵州、郴州、潭州、衡州、鄂州、洪州等地征收和接管的制铁所,大概也有百万斤到数百万斤的月产量不等;

只是在成色和工艺上就略输南海县一筹,而只有很少部分能够作为合格的军工材料了,而主要面向要求不那么高,讲求生产成本低廉的民用市场和内部供销体系。

毕竟虽然太平军在各地推广改造和兴建各种水力工场、作坊,但是还是不免残留了大量的手工业因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不是什么地方都似乎建造水力传动机构的。

而且就算是水力工场同样也会受到四季潮汐涨落的因素影响,而不得不在枯水期招募大量的人手,或是借助畜力来把持足够的开工规模。

至少在初级工业孵化器的关键节点之一,使用煤炭等植物化石燃料的蒸汽机科技,被完全攀升出来之前,就只能这样因陋就简的半机械半手工化了。

因此,这些产量加在一起在这个时代看起来似乎很多;但是换算成后世的吨位就显得有些可怜了,甚至就连政府整顿关闭的六七十年代“五小工业”的产能之一都远不如。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工场和矿山,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体系之外,吸收和容纳了大量社会闲余劳动力,一方面减低了社会治安地维持成本;

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和维持了一大批,通过集体生活和生产协作的磨合,具有一定军事动员基础和组织度的潜在兵员。而从其中逐步选拔出来的技术工人,更是产业升级换代必不可少量变到质变的基数条件。

不过,好在原始蒸汽机的基本三大要素:高热值的燃料来源,足够强度的管道和轴承材料,以及耐热耐腐蚀的密封手段;目前都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初见端倪了。

因此距离实验成型到投入运用的样品,也只是剩下不断试错和测算出最大权衡的亢余量,最终得出最佳配比和设计方案的漫长过程了。

因此,眼下的时间不是去参合北边那些乱事,而是先把或其科技树点齐全了,做好军事装备和战术升级换代的准备才是。

当然了,能够从孟楷那里取得联系,完全就是一个意外之喜。之前的义军中虽然不乏暗自与太平军互通曲款之人,但是多数是利益往来的关系。而且大多数在进入中原而黄巢大军日渐得势之后,就逐渐疏远和断开了联系了。

毕竟,以利益维持的关系终究会随着环境的时过境迁而改变,但是以某种潜在共同理念和目标所维系的关系,却是可以在因势利导中,比较长久的经营和扶持下去的。

——我是分割线——

而此时远在关内长安城中,被称为大齐“执金吾”的孟楷,也似有所觉是得忍不住狠狠打了个喷嚏;然后看着有些阴郁的天色不由发愣起来。

因为相比天气尚且暖和的荆襄一带,如今的关内之地却是已然进入到了深秋飒飒的凉意当中。而身在前沿的大多数义军所部,居然还没有筹备齐全冬衣,帐毯之属,而只能各自转而想方设法向着南方采买。

而关内的战事也是屡有不顺,虽然前方不断发回的战败总是宣称,只要再加把劲下一刻就能打败官军了;但是实际上无论是奉天还是大散关,朝廷的残军都巍然不动的继续坚守着。

然而就算是身在相对舒适的长安城中,孟揩充满烦虑的心情也没有多少改善。别看他担当的令人羡慕和畏惧的京兆尹兼诸门巡防大使,但是却更加怀念其那些在阵前争战的日子。

毕竟,在经过了最初的新鲜感与热度之后,大多数人剩下的也只有日复一日的麻木和懈怠了;因为作为巡城使所属的衙下,每天都要处理海量的琐碎事务。

其中大多数都是偷鸡摸狗、争衅斗殴之类的鸡毛蒜皮事。最严重的也不过是两位义军将领在平康里争风吃醋,而各自叫来部众在白日里上演了一场延及数条街的全武行。

此外就是针对义军层出不穷的造谣和传谣了,在街头巷尾总是屡禁不绝;虽然有言再三提点过这是朝廷余孽的阴谋,而不可以滥捕滥杀;但是在尚太尉那儿却是正在逐渐失去耐心而开始施压了。

孟楷才知道当初在广府时,是如何的省时省心的取巧了。因为大多数的琐碎事情和庶务,都有那个“虚和尚”,及其他挑选的人手承当起来,身为留守使只要接受最终的结果,决定相应的赏罚就可以了。

但是在这里,一切几乎都要从头再来。光靠义军安排和分派下去的人手,上阵杀敌还有几分把握,可是埋头下去做事就有些捉狭,甚至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或是又从何做起;

而靠那些衙门中原本留用下来的官属、老吏,却是隔了心眼的不怎么好使;或者干脆就是畏威不怀德的有十分气力,却驱使不出三四分的本事来。更加令这个局面雪上加霜的,则是不断涌入的关内难民。

偌大的关中之地,经过了连年的灾荒和如今的兵火,眼看又是个颗粒无收的惨淡局面。虽然长安城中依旧号称储集甚多,但是各方面的支给和用度更多;同时还有许多遭灾的饥民慕名涌入长安想找口吃的。

因此为了争夺来自长安的输给配额,在一些驻防地方的外围义军当中已然出现一些杯葛和龌蹉之事。乃至开始有人在朝会上提议,从关东留守的各位镇守官将处打起主意来了。

就在上个月还发生了黄王新任的东南面行营都虞候朱三,因为筹办的器械被半路劫夺的缘故,悍然攻破河洛与南阳盆地间交通冲要——鲁阳关,击溃同属大齐的严选所部数千人的事件。

而面对这种逐渐严峻起来的局面,同样受到南边那位的影响而公然与之交通往来的,显然还有大齐朝廷的那位都转运使刘塘。然而他的行事也更加的名正言顺和公开倘然的多。

因此,在相继送走了那些终日游荡街头而无所事事,只会卖弄舆情、鼓噪文章的文人、士子之后;他已然开始未雨绸缪式的收揽城中贫户、难民中的青壮,以抄没自官府和宫中的各处作坊、匠局,安置劳作以为生计所需。

并打算在下一步恢复起义军自岭內以来男女分营的制度来;然而这个策划却在大齐朝堂上遭到了,崔缪为首的新旧投附臣属的竭力反对和抵制;

虽然这事有太师兼侍中赵璋的支持,但是对方也说服了尚太尉站在他们那边。因此黄王在拿捏不下之时,便就以避免朝廷之中的矛盾激化为由,变相否定了这个策划。

这不由的让孟揩更加忧虑起来了,因为在义军进入了这座长安城并建朝大齐之后,从黄王到最底下的大家伙,都不约而同的发生了许多让人不知道好坏趋向的变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