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六百零七章 林间立马罗千骑 中

唐残 第六百零七章 林间立马罗千骑 中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六百零七章 林间立马罗千骑(中

漕河之畔的大片杨柳和榕树丛中,作为团练使董昌最为看重的子侄,形容英挺而膘壮别号“董彪儿”的临安兵马都知董真,也在持棒挺矛挥舞如风的奋力向前冲杀着。

作为别出蹊径的一路奇兵和偏师,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熟悉地理和能够得以地方呼应的优势,前出贼军的后方去寻找战机,乃至化整为零的牵制和骚扰贼军的后路。

但是令人略为失望的是,他并没有能够如期得到乡里的呼应和附从;因为在太平贼的肆虐之下,那些地方上的豪姓大族不是破家灭门,便就是举族逃亡不知所踪了。

他也曾尝试派人北上已经沦陷的湖州与杭州交界处,攻打和偷袭那些贼军的据点和关卡;但没想到这些贼军在粮道上,却是谨慎小心到让人有些无可奈何的极致;

所有的据点都是布设在河流并道路的要冲处,按照脚程和行船的时间每三四十里就有一处戍垒和附属营地;不但对外盘查极严还响应很快,依靠烽火和高塔几乎半天到数个时辰之内就有后援。

因此,这一次他得到贼军有大批辎重随船南下的确切消息之后,就果断放弃了继续潜隐手段而一路突进过来,已经攻破至少三处大路和沿河上的戍垒,杀败和击退了至少五、六部,疑似太平贼的外围人马了。

其中最初击败的敌手,大多数人就只有一身布衣,竹枪和柳牌短刀,弓箭都没有多少;被谨慎之后就很容易一呼而散。然后再战的对手,就有了皮套子和镶皮甲,更加标准的木矛和画牌、大刀,更多的弓箭和少量的强弩。。

一路接站过来之后,这些贼军部伍也在随着他的突进之势,而逐渐的变得坚韧和强劲起来,乃至让他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纠缠再分兵牵制和暂时摆脱掉。

尚称精壮的三千人马也由此锐减到两千稍多。但是只要能够成功杀到漕河边上,突袭和烧毁掉太平贼后继的粮草漕船,便就能对杭州城下的局面造成根本性的动摇和影响。

只要叔父董昌率领的大军能抓住这个战机,再加上与城内蒋环军马的里应外合,实在有不小胜率和可能性,将军心动摇的太平贼本阵给重新击败,逐出杭州地界去。也是对一贯信重他的叔父董昌,最好的报答和效忠手段。

他从小就是父兄出海早亡,靠着叔父的帮衬才得以成年;又被当做地方大豪董氏宗族中的种子,给送到天目山去学艺,回来之后就委以亲军、近从的专任。

接着又受以良马、宝弓以为激励,就此亲身参与了杭州八都建立之前,为了争夺主导权和盟主之位的血雨腥风;也曾为了临安出身的董氏在钱塘站稳脚跟,而暗中截杀过别州派来的使者和官吏,灭,灭门过不肯合作的士绅。

也参与过讨伐浙西狼山镇将王郢的叛乱;平定过朱直等“杭州山贼”的匪患。更伏击过攻入杭州境内的草贼前锋;乃至又引兵反袭其大部阵营,烧掠缴获无算,董真居中踏营斩将无可匹敌号称骁勇一时。这才有“董彪儿”的别号。

乃至在势力进一步膨胀后,参与了驱逐朝廷任命的杭州刺史路审中,而伏击镇海节度使周宝派来护送的三百名官军;最终又亲自前往疏通,令镇海节衙追认了杭州团练使兼刺史的既成事实。

而董昌本人,更是多次招他饮酒熏然同塌而卧之后,又扪肩叹之曰“吾家千里驹”“可谓光大家门之幸”“吾儿日后皆要仰仗了。。“。

因此,在各路义营军奉命北上讨贼,而先胜后败的丹徒会战中,董昌损失了杭州八都的大部人马之后;依靠留在临安看守门户和基业的董真,依旧可以击败诸多的觊觎者和潜在对头,而让董昌有了卷土重来的契机。

这一次显然也不会例外的。依照叔父董昌事先的暗中期许和表态;彼辈年事渐高而身体不豫,几个儿子也都才具不足以继承家业。因此,只要这次能够击败外来的贼军,就会表他为杭州刺史,而作为身后的继任之选。

然而,很快一个意外状况将董真的思绪给拉回到现实中来。因为正在突进的前队突然就停了下来。

在眼见得远处树影掩印背后的大片波光粼粼,而水声依稀之间,董真不由怒吼着分拨开那些拿着弓箭,却又似乎呆滞在河岸上的部众道,“为什么不继续动手,快放箭啊。。”

然后他就见到了河面上鱼俪而行的庞然大物,那是一种带着巨大轮毂在河面上翻滚出翻白浪花的奇异船只。

而从岸边密密麻麻射过去的火箭,落在足足有三层高的青黑色船帮上,也就像是全力叮咬在牛皮上的蚊呐一般,大多无足轻重的相继折断而落,或又少许钉落其上也在水浇而下的青烟袅袅中迅速熄灭了。

这一刻董真才反应过来,这根本不是什么辎重粮船,而是贼军的水师战船才是。自己显然被那些套过来的太湖水贼们给骗了,他正想寻找这些带路的,却发现早不见了踪影。

然而这时候董真想要反悔掉头也就是晚亦,很快四下里就传来更多更密集的厮杀和叫喊声,还有一种形如炒豆一般的噼里啪啦声,正在随着争相退逃过来的身影,而向着他所在位置迅速逼近过来。

这时候,河面上的贼军战船也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反响,只听得一片仿若是暴雨前后的滚雷声,在船帮上竞相喷溅出一股股的大团灰烟来;而后的须臾之间,就像是又凭空而至的无形力量,纷纷捣打在这些聚拢在河边的人群中。

转眼间,他们披甲的身躯就像是纸糊草做的,竞相血肉横飞的绽裂开来,或又肝脑涂地的喷溅和散落在周围之人的头脸之上,或又是泼洒在茵茵丛丛的河堤障道树丛之间。

虽然只有河岸上最外层首当其冲的人遭受如此打击,但是接下来惨烈的一幕却是让剩下的其他人,都当场士气崩溃和军心垮塌了;

他们有的歇斯底里的反冲向包抄和围攻过来的太平军,然后毫无章法的胡乱挥舞着兵器,被迅速淹没在其中。有的两股战战甚至大小失禁的跌坐在地上,不管不顾的嚎啕大哭起来。

还有的像是无头苍蝇一般的四散乱窜起来,试图给自己找个能够躲藏和提供安全感的掩身之所,然而在一望无垠的水乡平原上,除了成行障道的堤柳和杨树、榕树之外,他们又哪里找得到其他的遮掩处呢。

于是更多向外逃奔的人,又不得不在四面逐渐合围起来的太平军,刀枪弓弩的逼迫和驱赶下,又倒卷了回来相互拥挤着践踏成了一片。

至于作为他们曾经的主心骨,临安兵马都知董真,却是在这一片惊呼乱叫的混乱场面中,发现自己已经指挥不住大多数人了。反而是因为竞相逃离河岸和堤畔的缘故,反而把他身边最后聚集的百余名亲卒给凸显了出来。

于是,来自河中座船上的新一轮速射集火,刹那间就将他们给淹没在了迸溅如泉的碎石砂土烟尘,还有枝叶乱飞摧折倒下的树丛之间。

当弥散烟尘再度随着河风散尽之后,灰头土脸的董真奋力从倾倒的枝杈间挣脱开来,却发现周旁再有能够站立的身形了,只剩下气若游丝的呻吟和挣扎蠕动的动静。

至于拼死用身体想要遮护住他的老家将兼亲卒队长,也四分五裂形容扭曲狰狞的只剩下上截身,半条僵直无比的手臂还死死抓搭在他的肩头。

而另一名从小就鞍前马后侍奉的亲随,也七窍流血的倚倒在半截树桩上,身上几个大大的裂口,让五脏六腑都显露出来来。

只是当董真瞠目欲裂的想要爬起来拼死一决,却又发现下半身已经失去了知觉,两条血糊糊的腿被压在倾倒的枝杈中,根本就是动惮不得。。

这时候四下里的厮杀声也相继寂落下来,越来越多的临安兵被砍翻戳杀射死,或是跪倒在地上束手求饶;董真也万念俱灰绝望依然的摸到了半截旗尖,对着自己的脖子就是用力捅去。

然而突然头侧重重的一痛、眼前一黑,他就一块飞来的树杈,给打的昏死过去了。

——我是分割线——

而在百里之外的天目山下,

好容易整齐身边最后数千人马飞奔得归的董昌,难以置信的看着在临安城头上所林立起来的太平青旗,突然就身体晃了几晃就在一片惊呼声中从马背上跌落下来了。

而在城头上,出身太平山兵营的校尉张白波,也在焦灼而忐忑的望着远方大道上的动静。因为,这次也是他么这些闽地出身的老山兵士卒,除了零敲碎打的剿匪之外为数不多独挡一面的机会。

他们在山民向导的带领下,翻过了天目山又潜袭到临安城附近,作为武装侦察和待机呼应。却没有想到在偶然俘虏一名下乡罗索的军吏之后,才发现临安城中是如此的空虚。

于是,就有了一次顺理成章的潜入侦查,然后又在守门士卒疲惫孱弱的状况下,变成了强夺城门的尝试;待到一举夺取成功之后,又发现居然城中没有多少力量来夺还。

然后就乘势向城内攻击了几次,不但抢回来大批物资和器械,还把其他几门的守军吓得开门四散而走,于是,他们就此占据了府衙在此坚守起来了。

因为用来虚张声势的旗帜实在是数量不够,因此他们干脆把城中但凡是类似青色的物件,都被征用和搜罗过来了冒充一时。

因此,除了城门附近一些插在最外头的旗帜是真货外,其他走近了看就有会发现,包括店家的酒旗,民家的门帘铺盖,甚至是寺院的幡子在内的各色奇葩物件,都被竖起来了。

“玄元皇帝、日光菩萨、皇父阿罗柯、大光明圣尊、”

正当他在心中念念叨叨想这一切所能想到的暗自祈祷之际,突然远处缓缓逼近的军阵就停了下来,然后肉眼可见的发生了骚乱并且扩散开来。

最终,随着居中一面最大的“董”字大旗的缓缓倒下,这些军马也在短暂的对峙和急促冲突、争斗之后,边四分五裂各自逃散开来。

其中大多数都径直绕过了天目山下的临安城,而向着远方的原野溃奔而去。于是,一时之间守城危机,就这么迎刃而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