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七百章三十四章 传道单于夜犹战 续

唐残 第七百章三十四章 传道单于夜犹战 续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七百章三十四章 传道单于夜犹战(续

“合该吞沙吃土的沙陀奴,安敢陷我于贼呼?”

须发泵张的拓跋思恭怒吼声在账内帐外荡漾着。然而却没有人能够或者说敢于应和他了。直到他宣泄了好一阵之后,才有人小声屏气的请示道:

“节上,不知我辈当何以去留。。”

拓跋思恭定睛一看,却是他另一个同母弟弟银州防御使拓跋思谏;又有其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夏州兵马使拓跋思孝、思敬等人,也在眼巴巴的看着他。他的一腔怒火还是顿然消歇了大半,而慨然粗声道:

“既然南边贼军围上来了,那就只有先打再说,我党项儿郎万万没有不战而退的道理了。。”

”就让咋们依托潏、滈二水的天然胜势,好好与这些太平贼碰一碰,管教知晓我党项儿郎的悍勇无匹。。“

有了他这么一番慷慨激扬的鼓舞和表态,帐内诸多番将原本有些低抑的气氛,也终于变得振奋起来,很快又随着拓跋思恭的排兵布阵而竞相领命奔走而去。

然而,当最后只剩下还没接到命令的拓跋思谏等人,拓跋思恭才一反之前乐观语气,而沉重的重新开口到:

“你们也要做好了一应准备,一旦全力开战之后,就领着畜马和辎重先渡过潏水去吧。。”

“节上!”“大兄”“部帅”,在场拓跋思谏等几个兄弟惊讶莫名的喊出声来,“何悲观至于此呼?”

“只是为了以绝后顾之忧而已。。”

拓跋思恭却已然没有之前的愤色而沉声道:

“能够让那个沙陀小儿‘飞虎子’及其麾下,都要暂避其锋而不惜联手我部的所在,可又是等闲之辈呼;之前思忠的罹难,还未令尔等有所警觉和重视么。。”

“根据此前的消息,那可是号称贼中之贼、最似官军的所在,如今更是窃据了南方广大之土,而令黄逆伪朝亦要深为忌惮的一方豪雄啊。。”

“只要是这些传言不虚多少,哪怕只有寻常官军八分的成色,以其地广人多之势倾力而来,也足以令我军深陷险地而有翻覆不测之祸了;“

”更莫说如今在上京城中还有消息传出,称尚有部分太平贼庇护着伪朝残余,在南郭墙上坚拒至今而令各路官军未能毕竟全功啊。。不然又何须令我部与那沙陀小儿,合力隔断京畿以南,还要出兵佯攻一时呢?”

说到这里,拓跋思恭顿了顿手中的鞭梢道:

“如今虽说党项八姓二十三部尽出,号称一体而控弦三万之众,未必恁令贼军讨得好去。但无论如何你们都要记住,一旦事情有所不谐,切记要以保全我拓跋氏的人马为优先。。”

“其次,才可以考虑适当的援手和接应以费听氏、往利氏,令其素有亲附渊源的两家得以保全一二;其他的野利氏、房当氏等家,也可以伺机收拢一二。。”

“至于那些以细封氏为首的颇超氏、米擒氏各家,那就见机行事各安天命好了。。”

而在另一个帐篷里,被拓跋思恭提到的细封氏族当代族长兼首领,官拜宥州刺史的细封长青,也在对着聚拢过来的另外两大氏族首领颇超阿赞、米擒荣,郑重其事的面授机宜道:

“此事断没有这么简单的;拓跋思恭那厮召集各部时,可是号称要带领大伙一齐在朝廷谋取功名利禄,在唐地多多的抄掠财帛子女。拓跋部更是带头抄掠在前而杀敌在后的做派,然而此番却是如此不遗余力的对贼。。难不成是他暗藏的忠君体国之心突然迸发了么?”

“要我细封氏才是党项一族中最早投附大唐的边傍栋梁,却何以令拓跋氏后来居上而多年压过一头呢。。还不是拓跋氏攫取了朝廷的世代敕封,进而把持了与唐地交通往来的诸般利益,还籍此收买各部打压我部的缘故?,而今更是从唐地取得了总领银夏绥各州的旌节,却令我辈日后将何以自处啊。”

“然而,当今唐庭看起来暗弱不堪,而有被他人取而代之之势,这岂不是我辈乘势摆脱拓跋氏钳制和压抑的天赐良机么;所以无论拓跋部那头如何发号施令,你我三部都要留有余力以备万一啊。。万万不能令部帐儿郎们舍命流血所得的财帛子女都落了空去。。”

然而,当他们议定之后有正在商量如何私下互通声气和共同进退的细节使然,却是冷不防外间有人大声禀报道:

“部帅,军前急报,在东面沣水东岸布阵迎敌的房当氏已大败而还了,所部三千蕃落子弟,只有不到半数逃归啊”

——我是战败的分割线——

而在细长蜿蜒流淌向南的沣水之畔,举枪捉刀鞍具、甲衣上溅满血色的第二军右郎将赵引弓,也驻马看着河道中沉浮起伏的一片片尸体,那都是在慌不择路之下被溺毙和被从背后射杀的党项藩兵。

而在这些缓缓漂浮流淌而下的尸体边上,还有许多牵着绳子的工程兵推着吹气羊皮袍子组成的筏子,而涉水登上了数十步外的对岸,然后将更多的绳子牵引过去座位固定之后,一道简易的临时浮桥就此搭建完毕。

随即在号子声声当中,当即就有作为先手的轻装斥候骑兵,牵挽着坐骑开始不紧不慢的塔桥而过;然后是披甲的突骑营士卒和步骑营的驮马。

在击溃了城南的那些沙陀和鞑靼、退浑部众之后,由于在长安城内拉锯攻战中,他们这些第二军的马队并不见得好用;于是就转而负责起长安城南外围的肃清和遮断。结果就正好赶上了前哨遭遇鄠县境内党项军的求援之战。

然而经过此番的对阵交手之后,以赵引弓为首原本还算是颇为审慎和郑重其事的太平骑卒,才真正发现所谓“自幼长于马上,生来就能提弓放箭”的藩胡骑兵,也不过是如此的表现和成色而已;

除了操控坐骑而灵巧多变的技艺,令他们在小股成群的散乱游斗当中颇具优势之外;其它方面的装备训练、战斗技艺乃至身体素质,都实际上无法与综合素质相对均衡的太平骑卒相提并论了。

因为除了少数膀大腰圆或是身材敦实厚重的帐卫、亲兵之外,大多数党项藩兵连人带马大多数普遍粗短矮小干瘦者的多;完全比不上天天肉类辅食不断,而营养和锻炼充足的太平骑卒,及其附属人员。

他们披甲率也很少而只有皮袍毛氅、少数精良的铁器和蒙牌,射出来的箭矢也是劣质铸铁为主,甚至还有骨质的箭簇,十数步之外根本射不穿大多数太平骑卒的细鳞甲和密织厚布内衬。反倒是近身后的木质投标和飞梭威胁更大一些。

更别说每个太平骑卒必备的连弩/短铳、短矛/钩枪、狭刀/厚剑的远近三件套,和后鞍随时备换的刀斧棍锤等破甲、攻坚之用的副武器,在同代骑兵当中亦堪称是武装到牙齿的装备。

而且在需要的时候,太平骑卒们甚至可以用特制皮套挂上带有长索的爆弹和火油弹,来投掷和破击敌阵,以在掠阵时寻机打开突入其中的缺口和契入点。或是轰击特定的堡垒和阵营,来作为步队进攻前杀伤和掩护手段。

而对阵党项军唯一的亮点和优势或许就是他们的坐骑——平夏骏马。地斤泽、横山、天都山一带都是著名产马地区。

因为当地藩部驯化野马甚多而自古以来品种优良,以为边境茶马市的重要特产和财富来源;以致唐代诗人元稹有“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之句。

相比之下,太平军虽然蓄养了颇为庞大的畜群,但是最好的坐骑也不过是早年缴获和山南东道所产南阳官马,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而泛善可陈。

因此,这些藩骑在最初的游斗缠战当中或许还能够不落下风,甚至仗着游刃有余的马力和骑技占据些许优势,而让前哨战中的游骑很是吃了些亏。

但是一旦被完成密集列阵的太平骑卒近身之后,很容易就在大规模交错对冲当中,被太平骑卒相对强势的防护和优势锋利兵器,给较大优势和交换比的摧垮、冲散当场。

至于被迫下马之后的步战厮杀就显得更加不堪了。长期骑马所形成的罗圈腿,令他们在奔走跳跃之间尤显得笨拙和沉重,只要被刀牌成墙的抵住就很难摆脱,而以长矛攒刺如割稻,更别说在骑兵追逐之下的砍杀了。

因此,赵引弓领下的这一营突骑兵,在另一营步骑队的配合之下;仅仅是第一轮的列队递进放射,就击散了第一阵的党项骑冲锋。然后有以波浪式投弹的惊吓和杀伤,击溃了裹带混杂第二阵卷土重来的党项骑。

然后,就在主动发起的冲锋当中,一鼓作气冲垮了正在重新组织的党项军第三阵;有去势不减一边倒的追亡逐北,将其一直追逐和驱赶回到了,本阵的步战部众当中去乱踩乱踏,以致党项军全面阵脚动摇再也不可收拾。

只是接下来败逃当中的党项军,就展现出了他们所擅长逃跑而转进如风的世代技艺,结果就令按照条例中规中矩清理战场的太平军有些追之不及,而反被逃走了不少。

因此,最后除了陆陆续续抓到的数百名俘虏之外,最大的收获反而是被四散罗括回来的近千匹党项马。然而,当他们渡过沣水西岸之后,党项军本阵的反击也终于在日渐昏沉的天幕之下,姗姗来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