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八百零三章 黄昏塞北无人烟 下

唐残 第八百零三章 黄昏塞北无人烟 下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八百零三章 黄昏塞北无人烟(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喜欢就分享

江陵城中的大图舆厅内,周淮安也在看着代表江东和淮南部分的沙盘上,由当值的参谋和参军们所推演出来的最新部署。

这一次针对淮扬的用兵,主要是以沿江的鄂州、江州和润州防戍区为支撑点,动用了长江下游东面四路的驻防力量和预备役体系;这样就尽量避免了对于关内战以后,已经解除追加服役和中长期征召的山南、荆南、湖南各路,后续休养生息的调整恢复过程和大型基建建设项目的不利影响。

至于作为两岭核心的广府方面,则是以北上的巡海船队作为主要支援力量。乃至安南都护府的旧地,依旧是作为大后方的粮仓和资源产地,除了追加工矿生产配额之外,就基本不动。位于西蜀要冲的峡江道况比较特殊,也是同理对待。

而来自大都督府本阵方面的主要军事准备,则是在总体协调和调拨、组建粮台的前提下;追加了打击军,骑兵和水军/舟师,战斗工程团等序列,作为新编淮南讨击军在相应特殊/技术兵种上的加强。

因此最终指标分摊到了地方之后,就由守备江西的第六军和第八军小部,共计十五个营;镇守江东三路的第九,第十、第十一军,已经完成基本编成的三十七个营,在各自营下抽调一个团出来;也不至于影响到整体架构和常军事勤务。

然后按照就近原则分别乘坐车马舟船等载具,集结到沿江的鄂、江、池、绕、宣、润、常,沿海的苏、杭、越、台、温等各州州城,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整备之后,由沿江而下的前敌指挥司逐一接管和重新编列为讨击军的主体部分。

再加上前指司带来的附属部队/技术兵器,因此最后预计满编之后的淮南讨击军将达到十五个营,约一万六千名的战兵/驻队兵。其中又被分作东西两个集群,西面集群为主力集群,以宣州当涂的采石矶为集结点;选择对岸相对薄弱的和州境内为渡江攻击的突破点。

东面集群则是作为偏师,以浙东境内的动员力量为主而在沿海越州境内集结,因此也被称为沿海集群;然后利用江东的河网水系北上而通过润州燕子矶的浮渡大桥,大张旗鼓的支援对岸海陵县内的前进据点,以为佯攻和牵制的力量。

此外,在与淮扬比邻的江东境内,还有来自江东三路善后大使衙门,所就地组织和提供负责水陆流转输运的约两万名民役和杂夫,以及新编而成的八营辅卒;作为上游水运物资汇集之后就近支援和维持的后勤保障。

稍后,大都督府还将从两岭、湖南、荆南、山南等地抽调“三支队”的精干成员,再加上来自大讲习所的见习生员,部分接受改造和甄别的士子,重编成更多相应的随军“三支队”,以充作后占领区内宣传、肃清和行政地方的基层执行人员。

因此在这么一连串的部署下来,这支先发的讨击军领军人选其实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太平军主动介入淮南局面的初期目的,还是为了打击河削弱杨行愍为首寿濠军事集团,牵制和打破其统合淮南的趋势而已。

因此这场维持这场战事的投入,对于太平军整体而言不过是一场犹有余力的局部战争而已。在各方面投入的相对短板都不是那么明显的况下,领军之人只要不是太过愚蠢,或是贪功冒进到出现重大失误,就大可以按步就搬的推进下去好了。

故而,在作为东路集群领兵官的人选之上,周淮安直接选中了江东本地人士出的钱具美;道理很简单,他常年效力于杭州八都之中,熟悉相应江南水乡河网环境下的作战模式,到了类似的淮南境内也有许多用武之地;更何况还有冥冥之中潜在的气运之子加成,对上另一个时空线上宿敌杨行愍,就算落了下风也未必会有什么事。

但是西路集群的主将人选就有些争议。或者说主动请战的人选有点多。除了先前主持过长安攻战的柴平主动退避之外,包括朱存、曹师雄、张居言这些军率级别的高层将领,就连年事已高的王崇隐和水军出的王重霸,骑兵大将刘六茅,为一军佐副的苏无名和吴星辰,都表现出想要争取一二的态度来。

但是权衡再三之后,周淮安还是点了朱存这位军中“老大哥”的将。不仅仅是因为他资历最老、人缘颇好,也不仅是为了新、老义军潜在山头间的平衡计;也因为他是太平军高层中为数不多的河南人,家乡距离刘汉宏老巢的申光之地也相去不远。在将来有需要的时候,说不定可以派上意想不到的用场。

反正在太平军如今的军事体制下,只要领兵官负责的整体大方向上不出错,自然有相应受过足够教育和事务经验的参佐人员,为之拾遗补缺而减少各种意外因素和偏差使然;根本不需要主将刻意去发挥所谓“智计奇谋”的用兵手段。这才是在工业基础支撑下的近现代军事体系,与中古时代战争模式最大的分野之一。

所以东路偏师钱具美所负责的是,在支援江北海陵防御战的同时,尽量吸引来自敌方的注意力;而带领西路主力的朱存,只要堂堂正正的依靠装备和兵员上的实力差,稳稳当当的直接平推a过去好了。

至少根据太平军的敌工部门主动刺察,和走私往来中先期收集的报表明;正在淮南四方争据当中的各支武装势力,虽然有强有弱各有特色;但比起在长安城附近交手过的河东军和代北行营各部,还是差了一两个量级。

其中吕用之的地盘最小,只有扬州州城广陵及其近郊一些市镇;但是继承了淮南行营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不但带甲五六万且钱粮丰足,还有城内数十万口民为凭持;不过因为他上位和掌权的过程不正,内部本就是矛盾重新;如今一旦自爆掉之后就基本再没有可能起复了。

相对而言其中比较值得重视的,反而是在他手下起兵反乱的毕师铎等人。这位本就是从黄巢战败后降伏的前义军将领,早年的经历也是颇为丰富多彩的。为人隐忍凶狠之余也是个久于行伍的治军和用兵老手,所以才能在弱势之下挡住北面蔡州军那么久。

但是相应的劣势也很明显,他在扬州城以外的淮南地方没有足够根基和地盘;一旦被杨行愍战败或是驱除出广陵城之后,他是否还能够维持的住部下不至于消亡,就实在有些前景堪忧了。所以他能够再广陵城里多抵抗一,就对太平军而言多一分潜在的好处。

其次是作为外来者的蔡州军都知兵马使孙儒所部;他麾下蔡州兵随秦宗权往复辗转于官军和贼寇之间,养成了凶狠好杀又擅长裹挟的行事作风,也是是淮南的一大强梁和横项;但是他带到淮南来的核心战力数量不多,属于各方之中兵力规模最小的一方。

因此这次在扬州多方对决中战败之后,只能龟缩在山阳城中聊以自保而苟延残喘。但他毕竟代表的是蔡州军的一路偏师而已,不排除后得到更多后援而声势复起;在太平军的报运作和军事打击序列中,属于长远方向上需要重视,但是眼下暂时不足为患的存在。

然后是盘踞在淮西各州的刘汉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在黄巢席卷天下的数年光景当中,反复无常跳反了多次的五姓家奴,才是这乱世夹缝中求生的好手和一等一的墙头草。虽然他眼下还是站在同属义军的阵营里,但是那一天想不开或是为心的利害关系所,再度跳反而重新倒戈相向也是完全不足为奇的事。

因此,虽说他这种喜欢在关键时刻反复的角色,在这乱世当中实在让人不得不捏着鼻子一次次的容忍之;但也不可能接纳和赋予真正的信任。所以他在多年流窜往来江汉、两淮之间,虽然能够几次三番拉出偌大的声势和地盘来,却是除了自己家乡的申光之地外,始终没法扎根和稳固下去。

因为太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和打击,乃至因为挫败导致的内部矛盾和纷争而土崩瓦解了。所以他的地盘和兵力一度是雄冠淮南各方之上,但是也是水分和杂质最大的,遭受重大打击之后很快就退回原形了。

尽管如此,刘汉宏所拥有的核心部众和地盘却是意料之外的稳固;哪怕他率领的大军几次三番被人打的大败而归,都能籍此缓过气而屡败屡起的卷土重来。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能够依靠抄掠外乡人口财货而轻徭薄赋的优待家乡父老;又不惜财货厚养自己乡党和亲族构成的核心部众,手段高明的以恩和亲缘笼络之。

这就是所谓的乡党宗贼之集大成者的当世典范了。因此,虽然眼下暂时和太平军相安无事而私下往来不绝,但是在基本处世理念上属于毫无妥协余地的阶级对立和分歧,在将来早晚不可避免要有一战的。只是眼下被重点防备的同时,也是能够相安一时是一时。

而相对太平军比较有利的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淮西招讨大旗下内部势力纷呈并不算齐心,各种山头林立之下而与太平军私通曲款比比皆是;虽然不至于像是筛子一般的单向通透无遗,但在足够的利益驱使之下,也是事无巨细的皆有人回报过来的。

最后,才是眼下作为主要敌对对象的杨行愍所部了。无论是在另一个历史的时间线上,还是这个大幅魔改后的人生轨迹当中,他也算是一个颇具传奇的人物了。

喜欢就分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