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六十一章 启程北上

东晋小军将 第六十一章 启程北上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六十一章 启程北上

刘家别院,刘牢之召集了刘颂、赵瑞龙、管叙、周衍和徐玉婵几个人开会,安排着自己走后芜湖的工作安排。至于制取白糖和军事防务的问题,历来是自成一体,由刘牢之亲自管束着。

这段时间,经过纪律整顿,刘家旗下的这些单位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再也没有人敢偷耍滑、敷衍塞责了。徐玉婵的工作也开始展开,剩下的事不过是按部就班,依照规章办事而已。刘牢之解决了芜湖的隐患,便要辞别众人,继续北上了。

“好了!上次开会要办的事,既然都已经落实了,我这里就放心了。我这里就一件事要说。”刘牢之扫视着众人,严肃的说道,“这次参与私自借贷的商家,暂时取消所有的优惠。至于于湖冯家,借贷之后没有来更改合约,这是对我们的挑衅!”

“自今起,你们都不要再理会这件事,等我回来,我会亲自处理的。”

刘牢之已经嘱咐陶素去打听于湖冯家的产业和社会关系,准备好好地跟于家较量一番。只不过他现在还有大事要办,只能暂时先搁下了。刘家的水上防卫力量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刘牢之准备先让水上护卫队来试一试冯家的深浅。

九月底,刘牢之携侍从队乘船渡江北上,骑马前往合肥,与之一起同行的,还有几个充军的倒霉蛋:越和庾信等几个人。

两后,一行人进入合肥庄园中,刘牢之看着堆积如山的布匹,笑得合不拢嘴。旁边的周胤也觉得面上有光:“郎君咱们今年种了八千亩棉花,生产的布匹就多了不少。何家和高家那里今年第一次种,也有两千多亩。幸亏他们也买了新的纺纱机,要不然这么多棉花全部运过来可不容易,我们也不好处理。”

“这么说来,咱们光织布就能赚不少。”棉纱织布也有手工的机器,用起来效率不高,何家不是很愿意用。用何靖的话讲,江北的荒地多的是,有织布的功夫,不如多开几亩地呢!反正织布不需要花钱,工钱便用棉花折扣了。

江北盐场一下子增加了数千人,刘义之北上洛阳,棉衣棉被也需要了不少。今年的棉花收下来之后,这些人的穿衣问题便就能解决了。

刘牢之指着周凝道:“你家这个小子不错,好好历练历练,将来会有出息的!”

得益于刘牢之开办的学校和定期的培训,这些主管子弟是最先被培养的,周凝在机器方面很有天赋,参与管理织布作坊,很出了些成绩。

看着一旁的周凝在傻笑,周胤气得拍了下周凝的脑袋:“还不谢过郎君!”

刘牢之摆了摆手表示无妨:“棉花育种方面做的怎么样了?”

周胤听了,面露为难之色,道:“现在我们能够收集到的棉花品种还很有限,我们种的已经是最好的了。不过遵照郎君的吩咐,棉球大的,棉绒长的都留了种,准备明年继续试种。”

刘牢之也不以为意,他当然知道育种是个长时间的过程:“不要着急,慢慢来。”低头想了想,又突然说道:“也不要光靠选种,可以试着用各种药物泡泡看,说不定便有新的品种出来了。”

周胤听了想笑,却又不敢,可没听说过用药物能够催发出新品种的!不过这位郎君虽说是经常异想天开,却不得不说,大多数的“荒唐事”他都办成了。前年他说收集孕妇尿,倒入有流水的池塘中,可以使鲢鱼产卵,大家都觉得是无稽之谈。谁成想今年便就做成了,以后在池塘里面养鱼,再也不用去江里去捕捞鱼苗了。为了这件事,芜湖那里还专门成立了月子中心,专门接待各单位的孕妇,收费非常低廉,算是为众庄客、匠师提供的福利。

看完了织布作坊,刘牢之又带着侍从们赶往山寨里。这两年山寨已经建设的颇具规模了。刘昌心下惴惴地陪着刘牢之走在山里,看不出他的喜怒。山寨这两年一直在搞建设,种了些茶叶和草药,间或开辟些小的农田种几亩地,难以自给,多数还是要靠从外面输入粮草。与其他产业相比,刘昌觉得自己很失败。

“作坊都建好了吗,运行的怎么样?”刘牢之突然问道。

芜湖的作坊既有民用的也有军用的,混在一起不方便,刘牢之做主把一部分工匠分离出来,到合肥山寨建立起了军用的作坊。芜湖虽然水资源不缺,到底是水流缓慢,加工有些东西便有些困难,山间的大水库储存的水量极是丰富,而且可以多级运用,可以控制水流,运用起来更加的得心用手;最主要的是,这里防御设施齐全,能够自我保护。

“都已经建好了,洛阳军中用的军械都是在这里打造的!”刘昌道。

山寨的寨墙极高,寨墙里面是一个二级水库,是从上面的水利作坊里面流出来的。寨门有两道,外门可以出入,内门为水库闸门。如果外门被攻破,内门放开便会水淹敌军,是非常狠毒的设计。站在寨墙上极目四望,山间的的房子一处处点缀其间,几十户自然形成一个村落,只有寨墙和水库的坝顶附近,修建了两个军营。十几个巨大的仓库矗立其间,格外显眼。这里安置的是北伐溃军和他们的家属,对他们来说,这里仿佛是世外桃源。跟随刘牢之回来的五百多名部曲都已经回到了家里,跟家人团聚,享受这来之不易得安静时光。

正在这看着,从外跑进来一个人,对刘昌说道:“主管,芜湖来了一船粮食,让你抓紧过去交接卸货!”

刘昌斥道:“没看到我这里忙着吗?让邓班头带着车队去交接!”来人大概不认识刘牢之,一脸懵然的去了。

“这段时间芜湖出售白糖,平白添了很多粮食,放不下了,便就拉到了这里,过几天正好可以用来抵扣棉布的钱。”刘昌解释道。

“这些仓库还没有满吗?”刘牢之漫不经心的问道。

“哎呦,郎君,这里的一个粮仓可放两万斛米,我们山里的人吃一年也吃不完呢!这十六个粮仓,已经装满了十个了!这些天粮食像流水一样进来,把这些拉粮食的累的要死!”刘昌牢道。

这是刘牢之准备的储备粮,遇到紧急况,山外的所有人都会转移进来,甚至寿农庄的人,在遭遇战乱的时候,也会转移过来,粮食是头等的大事,刘牢之怎么会不重视。

“粮食多还发愁?”刘牢之笑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不要怕没地方放,这山里石头多的是,除了种茶和草药,还是要多盖房子和仓库。”

水坝下面,有几排小房子,里面养了些猪羊和鸡鸭,可以为山里的人提供些蛋。刘牢之见了说道:“这个水库是山里的水源所在,大家用水都要靠他,不可以在里面养鸭子!”

刘昌躬称是。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