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刘家的影响力

东晋小军将 第一百六十七章 刘家的影响力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一百六十七章 刘家的影响力

看着一本正经地跟自己谈判的路遥,刘牢之心里暗暗好笑。这个路遥年已过四十,膝下只有两女,眼看着留下了一座金山没有人继承,前几年花大价钱娶了徐氏,原指望着徐氏能为自己生个儿子,哪知道徐氏过门之后,一直无所出,让路遥非常失望。听说他如今在家里广置姬妾,想要尽早有个继承人呢!

近几年刘牢之不停地打造兵器铠甲,需要不少钢铁,全靠对外购买或者是易货得来有些不可靠,所以刘牢之想要尽早拿下于湖的铁矿,来保证铁的供应。但是刘牢之在官方的实力还不够,他又不想在当地打打杀杀地落人口实,所以对他来说,借助路遥转一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叹那路遥还以为可以跟刘家一起经营铁矿,一个劲的在那里讲究些安排账房之类的细务,刘牢之一概同意。

“我也只是想要借此给冯家一个教训,对经营铁矿的事其实并不怎么心!”

刘牢之的话让路遥有些窃喜,他认为这只是把铁矿从左手换到了右手里。于是敲定合作的方案之后,路遥便急急地跟刘牢之告辞,去跟冯家商议去了。冯家被刘牢之打压了近一年,实在是有些撑不住了,冯其隔三差五的就要派路惠回来求援,弄得路遥心烦不已。

差人把陶素叫来,了解了一下芜湖这近一年来的动态之后,刘牢之带着几个京口来的侍从,一起向别业而去。

芜湖县属丹阳郡,离都城建康太近,容易惹人关注,所以刘牢之在修别业的时候,并没有想着把芜湖作为自己的创业基地。不同于寿,修建芜湖别业的时候,没有规划好大规模的建筑群,更没有建大规模的防御建筑。那时候修建的畜牧场、农庄、工坊以及学校和书社,相隔的还有些距离,哪知道这几年发展下来,各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开始出现相互争地的现象了,让刘家的众位管事头疼不已,不过此时想要重新规划已经有些难度了。

“此地处在荆州到建康的必经之路,一旦荆州势力顺江而下,与建康争锋,此处必受兵灾,因此还是不要搞得太出色了!”刘牢之现在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从第一农庄的田野之中路过,空气中还弥散着一股稻草香味,沁人心脾。此时夏收刚过,刚收割完的土地里已经又全部种上了庄稼,看着绿油油的甚是可。刘家的这几鱼塘里,有不少人正在为甘蔗摘叶,铡碎了扔进鱼塘里面喂鱼。这几年刘氏农庄的人发现,除了蔗基鱼塘,其余田地但凡是连续种甘蔗,必然减产的厉害,所以只能轮作,把地里的肥力提升以后再重新种过。用刘牢之的话说,就是甘蔗耗肥太厉害,需要补充大量的肥料。

好在农庄里现在不需要种植很多的甘蔗。一则是周围的百姓们开始种甘蔗卖给刘家,二则是市面上的红糖越来越便宜,刘家制作白糖的原料并不缺。所以近两年各农庄都开始减少了甘蔗的种植量,多种一些菽和苜蓿之类的豆科植物养田。

这些年刘家的稻花鱼远近闻名,芜湖附近的人都学着刘家在稻田里面养鱼。养殖稻花鱼不但可以收获鱼,这些鱼可以为水稻灭虫,鱼粪有可以增加田地的肥力,使土地增产,渐渐地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流传了开来。

百姓们养得鱼越来越多,单靠人工从野外的河里捕捞可难以满足要求。刘家的畜牧场里适时地推出了人工培育的鱼苗。刘家的鱼苗不但品种单一,而且个头一致,价钱又不贵,所以很受附近百姓的欢迎。渐渐地,刘家的鱼苗和鸡苗、鸭苗一样,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为畜牧场增收不少。

刘和之这两年从刘家的农庄里借了不少人,把桑基鱼塘等农业模式教授给芜湖的百姓,也算是为芜湖的百姓做了些实事。刘和之在芜湖但凡是搞农田水利建设,都是分批招纳治下的百姓,超出服役期限的一律发给粮食,所以这两年芜湖的百姓并没有因为官府搞建设服役而困苦,反而手头有些一些闲钱,刘和之这个县令在芜湖当地的口碑竟然是出人意料的好。

看到自己创建的生产模式被推广开来,刘牢之的心里也很高兴。

刘家的海外贸易需要很多的丝绸,桑基鱼塘的推广有利于当地丝蚕产业的发展。刘家甚至愿意低息借贷和提供蚕种以供缺乏资金的小户人家能参与进来。这么多人家一起养蚕剿丝,刘家便趁机向百姓收取生丝,自己制成绸缎,加以印染,做成出口海外的精品。对于养蚕的大户,刘家也愿意出售织机,让他们招募人手把生丝织成绸缎。而且刘家不仅收取蚕丝和绸缎,他们还收取成熟的桑葚,据说这些桑葚是可以用来酿酒的,现在各家养蚕户每年单靠采集桑葚便能换来不少钱。

一品汇收蚕丝,向百姓们支付的是刘氏新钱或者刘家的粮票,这些东西现在芜湖都非常受欢迎。因为新钱和粮票都可以在刘家开设的铺子里买东西,也可以换取粮食,最后折算起来,刘家收取生丝的价格要比其他丝绸商人给出的价格高不少。因此芜湖附近的百姓有不少人家慢慢富裕了起来,其中就有徐家。

徐家本来是淮南渡江而下的移民,失去了耕种多年的土地之后,徐家一度贫困起来,初渡江时也不过是有良田七八十亩而已。哪知道徐家不知道走了什么运,先是和粮商家结亲,得了不少彩礼,购置了一些土地。前几年那场大水,徐家本来也想要兼并人家的土地来着,奈何刘家适时出售平价粮食,让芜湖的百姓平安度过了灾年。这两年徐家开始学着刘家种植桑树,招募人手养蚕抽丝,在芜湖附近,徐家现在也算是一个养蚕的大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