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先稳一稳

东晋小军将 第二百三十九章 先稳一稳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二百三十九章 先稳一稳

豫州的谢氏旧将们在江北屯占土地,兴建农庄,必然要招募流民,侵占人口。这些军将们跋扈惯了的,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不会如刘牢之般千方百计地搞到土地的地契。而他们获得人口的手段,也未必尽是合朝廷规矩的。这些人家虽然也开始慢慢涉及到商事,但是他们的大部分的收入还是靠农庄。近几年朝廷几乎年年打仗,消耗的钱粮无数,赋税却收的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朝廷难免会把主意打在土地和人口上。

“土断?”高素听着刘牢之的话,有点迷糊。东晋的侨民使用的户籍是用白纸写就,时称“白籍。而正式的百姓的户籍使用的纸是用药物处理的,颜色泛黄,时称”黄籍”。这些拥有白籍的百姓不需要缴纳赋税,就容易和当地的百姓产生矛盾。朝廷为了增加赋税来源,便把这些“白籍”的侨民,落户到当地的官府,变成“黄籍”的正式百姓,这就是“土断”。

刘牢之点了点头,说道:“从成帝开始,朝廷已经采取过两次土断了。为的就是增加朝廷的编户齐民,以收取赋税。江北人口流徙的厉害,户籍混乱,朝廷更是难以收取到赋税。如果朝廷真的实施土断,各位将军可有应对之策?”

高素皱起了眉头,摇了摇头:“自然不曾。”

土断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清查各地豪族们侵占的人口,把这些人变成朝廷的编户齐民,以增加赋税来源。像豫州旧将们这样侵占人口的,到时候一查一个准,除非他们扯旗造反,否则他们侵占的人口一定会被清查出来,那时候这些建好的农庄还怎么运营?

刘牢之道:“兄弟可别觉得这是杞人忧天。这几年朝廷打仗,耗费钱粮甚巨,想要继续打下去,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刘牢之自己是一点都不担心的。为了防止朝廷土断,放出家里的人口,刘牢之早就做了安排,那就是刘家的大部分佃客都已经落成了奴婢户籍。佃客和部曲有人数限制,但是奴婢却是没有人数限制的。这是因为奴婢不计入人口,算是主人家的财产,当然这部分财产是需要缴纳财产税的。这些财产税,只要没有跟朝廷商定免除掉的,那刘牢之从来都是如数缴纳。经过这几次审计,刘牢之对这些事情已经梳理得很清楚了。

只要知道要防备“土断”,这些武将自有解决的办法,若是有人栽在这上头,那也怪不到刘牢之了。

“至于你说的复起的问题。”刘牢之摇了摇头,“我真是不看好袁中郎能带着大家把鲜卑人打退!当然,如果谁能够争取到一郡之地安身,那为国效力也是应该的。”

高素点了点头。单纯在军府里面做个军将确实没什么意思,要知道这些老将的将军号未除,大都在三四品之间,靠着军饷赚钱,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经营农庄呢!这几年便是不经商,地里种些粮食和棉花什么的,每年的收益也不小,何必为了那点军饷去领着人拼老命!这也怪袁真自己,以来上任便把这些豫州旧将撇到了一边去,如今惦念着人家的实力,有想要招人复起,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依哥哥的说法,现在复起并不是好时机。还是先积聚实力,把自己发展壮大了再说!”

刘牢之道:“说的没错!有实力在手,谁也不敢小看了你!袁中郎看重的,不也是各位手里的实力吗?”

高素点头称是。

“当然了,各位叔伯如果有兴趣扩大自己的产业,不妨派人到安丰郡兴建田庄。有家父在那里,可以为各位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安丰郡虽然偏远贫瘠,胜在没有人关注,是个避战的好地方。有我刘家的大笔投入,那里一定可以繁荣起来的!”

刘牢之这么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安丰郡那地方在后世黄河夺淮之后,淮水倒灌沉积了大量的泥沙,算是有了大片的冲击平原,但是一直到解放前,那里都是“革命老区”,不是旱就是涝,想想也不是什么置业的好地方。

高素倒是眼前一亮:“安丰郡自然不是什么好地方,所以大家也不去抢夺,这些年相当于废止了。但是那里邻淮水,处在抗击鲜卑的前线。刘家在寿春的人口,大多数就是从淮北招募的。只要那里发生战乱,自己也可以到汝南、汝阴等大县去招募人口。岂不强如在历阳小郡,事事被人盯着,束手束脚的?”

“哥哥看上的地方,自然不能差了。”

正事谈完,高素也有了谈笑的兴致。

“咱们从海东带回来的那么多的人参,现在人参的价格竟然也没有大跌,真是不可思议!”

见高素已经开始说些家常,刘牢之喊回了松果,这才道:“咱们带回来的看着很多,放在整个江南实在算不得什么。市面上缺货的时间长了,这些大家族和富商们怕以后缺货,自然手里都是要屯一些的。像是皇宫、各大王府这些地方,更是人参消费的大户。那些药商怕以后缺货,都会备一些货的,如此一来,市面上的人参其实并不多,价格自然居高不下。哥哥虽然留下了一半的人参,明年却也不会全部撒到市场上去。那些人参已经有不少加工成了成药,供军中将士们使用。人参的价格一时半会不会下跌的。”

高素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既然如此,咱们自己慢慢地往外卖岂不是更好,为什么让那些药商把钱赚了去?”

刘牢之摇了摇头:“这么多的人参,靠咱们自己一时是很难卖出去的。那东西手里存的多了,虫吃鼠咬的,也就废掉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商铺能够铺遍全国,那时候才可以自己售卖。让药商赚一笔钱,我们却可以迅速的回笼资金,进行下一次的出海贸易。”

“是这样啊!”高素想了想,高家能够迅速的购置船只,置办南洋贸易的货物,确实得益于把上次出海贸易的货物迅速变成了钱,“哥哥什么事都能想得明白。”

刘牢之道:“这也没什么,事情做得多了,自然也就慢慢明白了。”

高素近年来跟着刘牢之做商事,却是越做越觉得自己的根基浅薄。就拿出海贸易来说,刘家的管事很少需要准备什么,像是陶瓷、丝绸、书籍、棉布、琉璃器等等货物,都是从刘家工坊里面直接出库的。反而高、何等其他的各家,要准备的货物,都是要掏出钱来采买的。而他们最大的供货商,还是刘家。因为大晋最好的货物,都是出自一品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