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三章 不要瞎掺和

东晋小军将 第三章 不要瞎掺和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三章 不要瞎掺和

“不错,西府士卒孱弱,不能担当重任。”

高素疑惑的问道:“难道袁贵诚还敢违抗军令,故意战败不成?”

刘牢之嗤笑道:“袁贵诚还用违抗军令吗?就豫州那些残兵败将,根本就打不出什么名堂来!难道袁贵诚还指望我们为他出死力不成?”

高素想起当在寿的遭遇,冷笑道:“我们凭什么为他出死力?这些年,他可从来没有给过我们钱粮!”

刘牢之笑道:“这个袁贵诚,当初为了控制豫州,把我们撇在一边不理不睬。后来迫于迫于燕军的压力,才不得不重新启用这些豫州的旧部。本来以为他该想明白了,光靠着他手下的那些人撑不起豫州的局面。谁知道这两年稳住淮水防线之后,他旧态复萌,又把我们撇到一边去了。”

高素“冷哼”一声:“豫州不过剩下了几个郡的地方,想要养活这么多人,显然是有些吃力。袁贵诚在战后不想着整编现有的军队,却一味地从淮北流民中抽丁入伍,妄图以此稳住自己的势力。殊不知他手里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刘牢之点零头。

这袁真在豫州筹不到足够的钱粮,便把主意打到了这些豫州旧将的头上。不但不给这些人发放粮草,还想着从这些饶庄园里筹集粮食。这些豫州旧将都握有不少兵马,在淮北大战时又没收到什么大的损失,袁真想要从他们口里抢食吃,那真是谈何容易。

现在南顿太守高衡领南顿移民在安丰郡固始县,王侠领新蔡移民驻阳泉,刘建吸收了大批的汝南移民到安丰郡各县。这些人在当地大兴屯田,这两年取得了不的成绩。不但把移民妥善安置好了,每年收取的粮食就很不少。只不过在账面上,各家财政短缺,尚有不少外债,收入的粮食全卖了也不够还债的。——初期安置移民的时候,开垦土地,修建房屋,购买耕牛和农具,这可是一大笔钱。当初向豫州军府申请,那是一个大子也没有拨下来,众人无奈之下,从刘家借了不少钱,还要好多年才能换上呢!

至于军将们在江北屯占的田庄,那都是人家的私产。朝廷和地方军府不给发军饷,这些军将们总要养家糊口的吧?想动人家的私产,那还不如直接纵兵去抢呢!所以袁真还是只能从豫州的普通百姓那里加重征收赋税。

“豫州军府养着那么多人,袁贵诚不想着自己屯田收取粮食,净想着吃现成的,哪有那么好的事!”刘牢之打趣道,“他们便是从南边的百姓们手中收取了粮食,真要越寿来,路上人吃马喂的,只怕连一半也剩不下。”

高素恍然大悟:“怪不得道坚一意坚持,要在寿和安丰两地兴建农庄呢!这两地的粮食供应军粮,直接用大船装上在水上漂几就到了,委实没有多少消耗!”

刘牢之点零头:“贞白的不错。寿的田庄在芍陂下面,只要修治好水渠,那是旱涝保收。安丰郡虽然是岭地,不够平坦,却也有好处,只要把河流疏通好了,那是不怕水涝的。这两年官府组织百姓们在当地拦沟修建水库,在河流上安装大水车,有效地解决了灌溉用水的问题,那里的地亩产着实不低呢!”

起种地,高素可就不太懂了。高家种地,都是派管事到刘家学些的,完全照搬了刘家的经验,高素自己并没有太过关注。

“这么豫州这路兵马不靠谱,只是……大司马难道不知道这些事?”高素犹豫地道。

刘牢之笑道:“大司马怎么可能不知道?为了拿下袁真,把豫州兵权夺到手里,他也只好让袁真领兵上阵了。总不能跟对付郗家一样,不明不白的就把人家的兵权夺了去吧?取先与,这一大司马玩得遛着呢!”

“取先与?”高素暗道,“这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桓温如果真借此机会,不声不响地把袁真拿下,只怕朝中的诸公一定不会善罢甘休。那时候他想要出兵,只怕会惹起无数的事端,影响到自己的声誉。从目前的形看来,桓温想取司马氏而代之,却并不想把国内的高门大族全部清除掉,那样有可能引起内战,给北方的胡族以可乘之机!”

“那这次北伐,我们还是不要参与了,别到时候功劳没到手,却被这帮蠢人连累了!”

刘牢之笑道:“没错。咱们就先在一边看着,等到有机可衬时候,上去捡个便宜也就罢了。若是没有机会啊,咱们就在后边看着,反正我们还年轻,也不差这一时半刻的。”

高素笑着称是。这两人还没有出仕,此时有了战功也得不到应有的奖赏,最多是能捞点实惠罢了。犯不着为了这个,把自己陷于险地。他压低了声音,问道:“道坚,你大司马这次能不能取代司马氏?”

刘牢之摇了摇头:“桓氏虽然势大,却一直在荆江上游。这下游的徐兖二州以及朝廷的根基扬州所在,他们刚接手,没什么根基。这两处地方,一个有兵,一个有钱,可不是换个首脑就能控制的住的。你且看把,别看大司马兼督北府,这北府兵将都未必能控制的了。”

这北府兵,压根就是大大的军阀组成的,这些北府军将所领的部曲,都是私家部曲以及常年的部下,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样的人群往往最认出和渊源。桓温一个外来户,即便是以前做过北府的都督,也很难控制住这股力量为自己所用。更何况,桓温是踢走了这帮饶精神领袖——郗家而接任的北府。

高素久在京口,对北府兵的况当然很了解。自从太尉郗鉴把这些徐兖流民安置到了京口,处以田宅,这些人都对郗家感恩。这些年无论是谁执掌北府,想要做的稳当,都离不开郗家的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