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三十二章 何靖

东晋小军将 第三十二章 何靖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三十二章 何靖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何姓有一幅著名的对联:“东海家声远,庐江世泽长。”指的是何姓的两个郡望——东海何氏和庐江何氏。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共有七大郡望,其中庐江何氏、陈郡何氏和东海何氏位列前三。

陈郡何氏发迹较早,东汉末年就已经是望族了。魏晋以来三代为相,权倾朝野,是诗书传家的儒学世家,不过奢靡无度,《晋书何曾传》最后说“永嘉之末,何氏灭亡无遗焉。”

庐江何氏在东晋成为高门世家,与刘家并无瓜葛。

这里单说东海何氏。东海何氏,较早见于历史记载的是何伦。何伦官至晋右卫将军,乃是东海王司马越一党,其留守洛阳时,“抄掠公卿,逼辱公主”,是个胆大妄为的主。何氏是东海王属臣,属于较早过江的一批。东海何氏以武将出仕,后几代方以著称,出现了何承天和何思澄等大家。

东海何氏乃是刘牢之的母族。刘牢之的舅舅何容,曾任建武将军、濮阳太守戴施的参军,永和八年迎送传国玉玺有功,升宣威将军,驻合肥。何伦的孙子何谦,现在在北中郎将郗昙麾下为将。刘牢之的堂舅何延,现任东海郡功曹,年后姐姐刘道芬就要嫁到这位堂舅家了。

刘牢之回到京口,何家自然是不能不拜访的。从东府回来,刘嵩便来告诉他,已经通知何家,明天上午去拜访。

芜湖,刘府别院。

刘柱看着热火朝天的垦荒场地,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的垦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千八百多亩水田早已经平整完毕,蔗基鱼塘也已经开辟出四个了,与第一农庄相对的山上,佃客们正在开辟梯田,去年家里减了租,今年的租子又用甘蔗抵了大半,甘蔗产量高,剩余的卖给府里还得了一笔钱。这些佃客秋收完就开始给刘府服役,现在服役期满,刘柱按照刘牢之的吩咐,用田租抵扣他们开荒的工钱。只要忙完这阵开荒,今年的租子基本就不用交了,因此佃客们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张存正带着第二农庄的人正在挖池塘。自从升任农庄主管,张存的待遇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有这么个榜样,不管是刚招募来的流民,还是去年加入的庄客,干活的积极性都提高不少,大家喊着号子,推着独轮车,奋力把土运到上面。大冷的天里,人人干的满头大汗!

京口,何容府。

舅妈竺氏看着刘牢之的礼单,笑道:“阿全,这两年你家的年礼越来越重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礼了。”

刘牢之笑道:“舅妈说笑了,本来母亲说舅舅家不是外人,按照往年的规格走礼。只是我想着,过了年就要在这边铺子里出卖这些东西,正好年前送给各位长辈尝鲜,多少是个心意!”

竺氏笑问:“怎么你家要回京口开铺子?”

刘牢之笑道:“家里做了些东西,本来都是在芜湖那边出售,赚几个零花钱。想着过几年可能还要回京口来,何况亲戚族人都在这边,开起店来也有个照应!”

竺氏点了点头,笑道:“如此甚好。去年姐姐送来的红糖,是极好的东西!不少亲戚都上门来讨要;用完了市面上却又没处买去。今年送了好些个,真要谢谢你了!”

“去年制的极少,就稀缺了些,”刘牢之道,“今年准备的充分,便多制了些!”

竺氏笑道:“听你舅舅说,这两年你在芜湖打理家业,好生兴旺;就连我那侄女真儿,也来信夸你。小小年纪,难为了你这么能干!”

“不过是瞎胡闹罢了!”刘牢之谦虚道。

“哎呀!要是你表哥也能如你这般瞎胡闹就好了!”竺氏笑道,“他现在就知道整天舞刀弄枪,要不就是找人打架,没一天让人省心。昨天听说你回来了,直说要去找你呢!”

这边正说着,外面脚步声响,一个少年的声音响起:“母亲,表弟来了没有?”声音刚落,进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个字比牢之高一头,身子颇为壮实,虎头虎脑的,正是舅舅的独子,名靖,小字阿羽,小时候经常一起玩耍来着。

“来了来了!正说到你,你就来了,真是不经念叨!”竺氏笑道。

刘牢之忙上前见礼。

“表弟真是长大了,以前也不见你这么多礼数!”何靖嘟囔着。

“你当你表弟跟你一样不长进,成天没个正形!”竺氏斥道。

刘牢之从怀里拿出一个长盒,递给何靖,说道:“表哥,来的匆忙,没带什么礼物,这件玩物,你拿去耍吧!”

何靖道:“我们自己兄弟,客气什么!”说罢,接过了盒子,入手颇为沉重,忙打开了盒子。只见里面折在一起的几根黑黝黝的铁条,还有一根铁丝盘成的绳子,盒底是五根箭头,不由愣住:“这是什么东西?”

刘牢之接过盒子,拿出那堆铁条,一按前面的机括,只听得“啪”的一声,两根铁条向两边撑开,发出嗡嗡的声音。他拿脚踏住,双手用力一拉,上了弦,递给何靖。

“弩!”何靖瞳孔微缩,喊道。

“不错,这是钢臂弩,箭也是精钢打制,方便携带,劲力也足!”刘牢之笑道。

“砰!”何靖扣下扳机,只觉得双手力震,弓弦不断颤动,“好弩!”说罢不由分说,拉着刘牢之,“走,咱们到校场去试试!”

“我还要到堂舅家里去拜望啊,去的晚了怕不恭敬!”刘牢之道。

“大伯不在家,就两个哥哥在,一会儿我陪你一块去!”何靖道。

竺氏道:“你们去罢,一会儿饭菜准备好了,我派人去找你们。阿羽,一会儿把你两个哥哥一起叫着,给你表弟接风洗尘!”

何靖答应一声,早拉着刘牢之去得远了。

校场上,何靖端着钢臂弩,瞄准后扣动扳机,只听得“砰”的一声,弩箭离弦而出,准确的钉在五十步外的靶子上,一旁的何穆忙上去查看,只见弩箭正中标靶中心,入木三寸有余。

“好弩!”何穆不禁出声赞道。何穆比何靖大一岁,算起来是何靖的族叔,两人年龄相仿,自幼一起玩耍,跟刘牢之也是熟识的。

“阿全,你这弩是从何处得来?”何穆大为眼馋。

“阿舅,这是从西域得来的,几个月前我花了三百两银子从一个西域商贾处购得的。一直也没怎么用过,便宜阿羽了。”刘牢之接口道。他是怕何穆出言讨要,先拿话把路堵死了。

“这么贵?!”何靖瞪大眼睛嚷道,“怎么好白要了你的!”

“咱们兄弟说这个做什么!”刘牢之从袖子里摸出一把短剑,递给何穆道,“阿舅,来的匆忙,未曾准备什么礼物,这把短剑,你拿去把玩罢!”

“哎呀,咱们自幼熟识的,这么客气干什么呀!”何穆嘴里说着,却伸手接了过去,把剑缓缓抽出剑鞘,只觉得寒气逼人,不由赞道,“好剑!”忙不迭地收了起来。牢之见了,不由好笑。

何靖道:“好几年不见了,不知道表弟手上功夫如何了,咱们何不借此机会,切磋一番?”

“好,好!我也正想跟表哥讨教一番。”刘牢之也觉得技痒。

两人拉开架势,让何穆做个见证。

两人你来我往,动作敏捷,耍得都是此时军中流行的拳术,那是自幼练就的,熟悉无比,渐渐的额头见汗,无比畅快。

“嘘”的一声,两人突然跳出圈子,相互看着对方。热身结束,要展开各自家学了。只见刘牢之突然暴起,强攻起来,彭城刘氏武学大开大阖,非常适合战阵冲锋,东海何氏的拳法却绵绵密密,擅长防守反击。两人拳来脚往,势均力敌。刘牢之的拳法讲究势大力沉,这两年虽天天磨练,终究年纪幼小,力气未足。何靖招式严谨,法度严明,已颇得何家几分真传。半个时辰后,刘牢之就有些力气不继,气喘起来。何靖抓住机会,奋力反击起来,眼看刘牢之就要不敌。

哪知道刘牢之突然拳法一变,近身缠斗起来,出拳迅速,一沾即收,绝不远离,虽然收着力,着力处却全是要害,一旦中身上,半身酸麻,使不出力来,何靖渐渐招架不住,不一会竟然败下阵来。

何靖愣愣地道:“这不是你刘家的拳法吧,我怎么从未见过!”

刘牢之暗道一声“惭愧”,说道:“这也是我无意之中跟一个道人学的,适合少数人作战,战场冲阵用处反而不大,我也是最近方才习练,练得还很不到家。”其实这是后世特种部队格斗术中不致命的一些招法,刘牢之怕解释不清楚,便含混过去。

一边的何穆笑道:“阿全不用过谦。能制敌就是好招数,这次阿羽输的不冤!”

“我还会不认不成,”何靖也磊落,笑道,“好拳法!战场之上,可不是只有冲阵,一旦进入乱战,单兵能力至关重要,有时间到要跟你好好学学!”

“什么学不学的,我还要在京口呆上一段时间,咱们多切磋。好久没有如此酣畅淋漓地打斗了,真是痛快!”

三人说说笑笑,整理一番后,往刘牢之堂舅何延家走去。

何延不在家中,快过年了,东海郡府(侨置)有不少事情要忙。何延有两子,长子何淳,与刘义之同岁,精研儒学,已成婚,尚未出仕,妻子徐氏出自东海郯县望族。次子何铮,咸康五年生,今年二十岁,文武双全,颇有智计,已与刘道芬订婚,将于明年成亲。

何淳和何铮在家接待了刘牢之等三人,一起去何靖家赴宴不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