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四十三章 人工孵化和马车

东晋小军将 第四十三章 人工孵化和马车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四十三章 人工孵化和马车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从玻璃工坊出来,一直等在外面的老玉工便迎了上来:“小的冯骥,见过郎君!”

刘牢之笑道:“老师傅不用多礼,且随我来!”

辞别了众人,刘牢之带着老玉工,到了工坊的一处房子。这个地方是刘牢之在工坊的休息室,地方不大,却很清静。令侍从守在门外,刘牢之从兜里掏出来七八块石英玻璃来。

冯骥看着那些玻璃,长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的样子:“这是……水晶?”

刘牢之笑道:“这个不是水晶,是玻璃,咱们工坊里面自己做出来的!冯师傅,请你来呢,是有件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办!“

冯骥躬身道:”郎君请吩咐,小的一定尽力去办!“

刘牢之递给他一块玻璃,笑着对他道:”其实就是用这些玻璃,做几样精巧的物事。对老师傅来说,应该不难。——老师傅知道阳燧吗?”

冯骥点了点头,回道:“小的在场务的时候,见别人做过,还为其研磨过。”

刘牢之笑道:“你知道就好。这些玻璃,让你磨出两样东西。一样两面都磨成阳燧那样的光面,”说着拿出纸来,用笔在纸上画了两个草图,“还有一个磨成这样,两个样子正好相反,知道了吗?”眼见得冯骥面现难色,又问道:“可是有什么难处?”

阳燧,是指用铜或铜合金做成的铜鉴状器物,其状为一个凹面镜。《淮南子》记载:“阳燧,金也。取金盂无缘者,执日高三四丈时,以向,持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之,吹之则燃,得火。”

冯骥不好意思地道:“小的从来没有做过,不知道做成什么样子才能让郎君满意。这么些宝贝,一旦做得差了,岂不可惜?”

刘牢之笑道:“不要紧,你用心做就好了。不过是些玩物,算不得宝贝。等你每样磨出来一个之后,我们再参详。记住,此事不得告诉任何人,从明天开始,你放下手头上的所有事情,专心在这间房子里做这个。缺什么东西只管找刘颂去要,我会关照他一力支持你!”

冯骥连忙躬身答应了。他拿着那块儿玻璃,仔细的打量着,发现这些玻璃晶莹剔透,研磨出来,该是非常难得的饰物。中国出土过类似透镜的文物,为天然水晶研磨而成,不过经过专家研究,这些文物不能用来聚光取火,只是用来作为饰品的。

时间过的好快,不知不觉地已经是二月了。天气开始转暖,两个农庄里开始准备栽种果木,主要是柑橘和葡萄,去年刘牢之剪下了好多的葡萄枝条,都储藏在土窖里,这时候取出来,在暖房里面扦插育苗。除了这些,刘牢之还准备在农庄里增加苜蓿和蓖麻的种植面积,还要种上几亩棉花。棉花是他特别关注的作物,这个时候的棉花还没有培育出长绒棉,并不太适合纺布。刘牢之让人搜集了好多地方的不同品种,准备选育适合自己的棉花品种。

一切忙碌而又有序的按照计划在进行,现在刘家的这些产业,管理慢慢走上正轨,刘牢之已经不需要事必躬亲了。这段时间,他在忙着教下人们用人工的方法孵养小鸡。

这个时候的农户个人养几只鸡,都是利用母鸡进行自然孵化,母鸡孵化出来的小鸡成活率高,但是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养殖。所以刘牢之双管齐下,一边利用母鸡自然孵化,一边则在摸索人工孵化。刘牢之把前世了解的人工孵化的技术交给了几个妇人,让她们慢慢摸索。这个时代没有塑料膜,制作水床是不可能的,刘牢之便指挥着她们利用传统的土炕技术提高温度,利用被子保温,这也是后世北方农村孵小鸡的办法。

刘牢之几个人进来的时候,几个妇人正在那里低着头翻弄鸡蛋,为了怕鸡蛋局部过热,这些鸡蛋需要过一段时间就翻一翻的。听到脚步声响,有人抬头看到了,便打起了招呼。

等几个妇人忙完,刘牢之把她们叫过来,说道:“今天是孵化的第八天,要进行第一次照蛋,以便清理不合格的鸡蛋。”说罢,刘牢之让侍从们关上窗帘,点上蜡烛,拿起手边的一个鸡蛋,对着烛光看了看,跟旁边的妇人说道:

“林嫂,你看这枚蛋,这个蛋是没有孵化的。”

那妇人林嫂拿过来,对着烛光看着,清清亮亮的,什么都没有。

刘牢之又从种蛋里拿出一枚,对着烛光看了一眼,递给她,“你再看看这枚。”

林嫂拿过来,对着烛光看着,“呀”的一声:“这里面好多鲜红的杈杈!”

刘牢之说道:“对了。那些红叉叉是血管,像这样有红叉叉的就是正常孵化的鸡蛋!”

刘牢之又从种蛋里挑了几枚,对着烛光验看,又挑出一枚给她。

林嫂接过来,对着烛光看,“咦”的一声,“这次的这个鸡蛋里面是一根线!”

刘牢之说道:“这个是死胚蛋。你仔细地观察,和正常孵化的鸡蛋比较比较。这死胚蛋的颜色比较浅,里面可能有不规则的血弧、血环,但是没有放射状血管。”说罢,招呼另外几个妇人过来一起观看比对。

等她们都看完了,刘牢之对林嫂说道:“林嫂,今天的任务是,把所有的鸡蛋检视一遍,把未受精的蛋和死胎蛋挑出来,明白了吗?”

“知道了,小郎君!”

刘牢之看着她们检视了一会,觉得她们已经能够掌握检查的技巧,独自处理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了,就离开了孵化房,领着侍从向工坊里的木器工坊走了。

一品汇到底是收到了第一份的马车订单。订单来自颖川庾氏,已经付了五百两银子的定金。庾家在芜湖并没有子弟,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知道了刘家的马车做得好,便托人通过何氏订购了一辆。刘牢之本来不想做这类费事耗力的享受类奢侈品,奈何价钱已经报出去了,庾家都没有还价就下了订单,他自然不能食言。刘牢之咂舌于这些世家高门的奢侈,却也坚定了改变这个社会风气的信念。其实马车并不难做,只不过使用了特殊的黑化五金件罢了。

刘氏马车的车轴不再直接跟轮毂摩擦,而是加装了滚珠轴承;车轴通过减震钢板与车厢相连,车厢底板是两层,夹层里面加装了独立的减震弹簧,就像现在的弹簧床垫,只不过调教的比较硬而已。车厢里的主座采用汽车驾驶座设计,可以调节靠背。主座两侧是两个小柜,可以放置一些常用东西;主座底下有一个木箱,可以放置衣服和薄被。车厢侧面有两个座位,直接固定在车厢上,平时可以抬起来,以节省车厢的空间;车厢左右两面开窗,采用的是汽车手摇玻璃设计;车顶上有天窗,只要用力往上一推,天窗就会抬起来,像公共汽车的那种。按照庾家的要求,所有木制结构只上了清漆,估计以后他们会找匠人自己上漆。整辆车绝对是低调的奢华,堪称古代的大众辉腾。

这个时代制作这些五金件麻烦些,好在上次给刘道芬制作马车时多做了一些,本来是准备用来做备件的,现在正好用在庾家的这辆马车上。马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全部装配完毕,今天正是试车的日子。

看到这辆超越时代的马车出现在自己面前,刘牢之只觉得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刘牢之上了马车,坐在主座上,刘顺之和孙乾则坐着侧面的椅子,刘颂亲自在车厢外驾驶着马车,马车被两匹骏马拉着,轻快地跑了起来。这车子跑起来很顺溜,声音也不大,只能听到马蹄踢踢踏踏的声音和包铁木制车轮在地上滚动的声音。这个时代原产自南美的橡胶树还没有传到中国来,做不了橡胶的轮胎,这辆马车使用了辐条和钢车圈,车圈外面在裹上软木,比起原来的木制车轮轻快了不少。没有不一会儿,走出工坊区域,路面渐渐便得崎岖不平起来,刘松特意降低了马速。这马车的车身对地面不平造成的颠簸感过滤很好,基本上感觉不到强烈的震动,刘牢之非常满意。

“主管,这辆车子调校得差不多了。回去以后先把它放进库房,每十天刷一次桐油,另外要注意轴承的润滑,两个月后通知庾家来取货!”刘牢之对刘颂吩咐道。

刘颂大声答应了。

刘牢之又道:“主管,从工坊到芜湖城的这条路要抓紧时间硬化了。这条路咱们最常走,弄得坑坑洼洼的送货也不方便,你通知一下土木工程组!”刘颂称是。

“小郎君,既然车子已经做好了,为什么不尽快交付给庾家呢?”刘顺之突然问道。

“如果咱们现在交付,庾家就会觉得咱们在骗他,认为车子做起来甚是容易,这钱花得不值,到时候会给我们惹出不少麻烦的!何况这些配件都是以前做出来的,真要生产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刘牢之肯定地说,只听得门外刘颂轻轻点头。

“小郎君英明!”刘顺之赞了句,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

下午约了高素在茶楼见面,刘牢之离开工坊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便直接向骑马向茶楼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