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偃师行

东晋小军将 第一百八十一章 偃师行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一百八十一章 偃师行

吴坦之漫步在偃师县城的街道上,感受着这座小县城的复苏。

自进入伊阙关之后,吴坦之就感受到洛阳这个地方与传说中的不同。这里作为晋国的旧都,早已经被战火焚毁,根本就没有百姓能在这里立足。当年桓温击败姚襄之后,宁可把投降的数千户百姓全部迁往荆州,也不愿意留在此处,可见这里的破败。不过经过河南县时,看到那成片打理的整整齐齐地良田,还有田间绿油油的麦苗,吴坦之心里着实有些震撼。他在豫州多年,能把田地打理成这个样子的,也只见在寿春的刘氏农庄见过。

在他看来,刘氏农庄就是个奇迹。但凭刘家一家,就能组织起上万的百姓整理水利设施。经过十年的治理,芍陂被刘家运用到了极致,不但用来浇灌农田,还用来养鱼、跑船,简直成了刘家的私人湖泊。

偃师城不大,看样子居住在这里的人也并不多。但是因为有一个大商场的缘故,这里的街道上人来人往,都是司州各地前来进货的百姓。

说是大商场,其实也不过是把原先尚可使用的房子修葺了一番,分门别类,用一个个小商铺,构成了一条大的商业街。这里的货物齐全,不但有粮油调料、丝帛棉麻、锅碗瓢盆这些百姓们的日用品,还有家具、农具以及马车等大物件。

“从这一个小小的偃师县城来看,刘义之治下的洛阳,确实恢复得不错。”吴坦之叹道。

在寿春也有这么一个地方,就在刘氏庄园的边上。那里除了有医院和学校,还有不少商铺,用来经营各地的物产,以满足淮南百姓的生活需求。那里的店铺大多数都是刘家开的,豫州刺史府也收不上什么税来,让袁家的人很是恼火。

想到这里,吴坦之就叹了口气。若非袁贵诚忌惮刘家,从一开始就没有便显出足够的善意,刘家也不会对他敬而远之。现在自己好不容易找上门来,刘义之兄弟却都不在,据说一个去了荥阳,一个到了陕城,只留下了一个叫陈魁的参军接待了他。

前面的店铺门口围着一群人,有人正抬着一个挂着红绸的牌匾挂上去,看样子是有一个新店铺要开张了。人群里面,居然还有本地的官员和衙役。

“这是做得什么买卖,竟然要本县的官员亲自到场?”吴坦之心里纳闷,忙带着侍从快步走了过去。

走得近了,吴坦之才看得清楚,牌匾上四个大字:“汇通钱庄”。

“原来是刘家的买卖!”吴坦之暗道。这“钱庄”的名字吴坦之也听说过,是刘家在芜湖开设的店铺,主要经营兑换、借贷和汇款。刘氏新钱能够大行于天下,这个钱庄功不可没。

那官员看到吴坦之穿着官服,连忙分开人群,行礼道:“下官乃是偃师县县丞,姓汤名蒙,字叔明。敢问阁下……”

“县丞?”吴坦之暗暗纳闷。这县丞乃是秦汉时县令的佐官,入晋以来并不曾设置,怎么这官竟然自称是“偃师县丞”?他虽然心中不解,却还是还了一礼,答道:“在下乃是濮阳吴坦之,字处静,忝居豫州功曹。”

汤蒙客气地邀请道:“原来是豫州来的使者,请到县衙里一叙吧!”

吴坦之也想跟汤蒙了解一番洛阳的事,于是便欣然随着汤蒙一起回了县衙。

偃师原来的县衙早已损毁,这处县衙不大,还是原来褚善来任县丞的时候,选了一处保存还算完好的民宅改建的。

两边落座之后,汤蒙吩咐衙役上了茶,这才对吴坦之道:“司州草创,一切从简。县衙里面,也不过是三个书办,十个衙役,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忙碌。”

吴坦之点了点头。司州本就残破,若是设置很多官吏才是不正常的。只是他对汤蒙的“县丞”头衔比较好奇,这时候便问了起来。

汤蒙笑道:“在司州,似蒙这等初入仕的人,都是先从县令佐吏开始做的。只不过因为司州缺乏官员,所以县里并不设令长,只有县丞和县尉两人,一人主政,一人掌兵。等两三年后,上官认可了,就会把县令的实职给下来,那时候再设置主簿,作为县令的佐官。”

吴坦之笑道:“原来只是权宜之计!刘将军忒小气,直接给人一个县令岂不是好?”

汤蒙却道:“不然!县丞和县令做的事虽然是一样的,待遇却不一样,上官也不会以‘县令’来要求我们这些出入仕的人。司州是个极讲规矩的地方,轻易不会破格提拔的。”

吴坦之点头称是。以佐吏行长吏事,在江南也并不罕见。吴坦之不再纠结,问起官员的待遇来。

汤蒙道:“司州的官员,待遇比照朝廷的官员发放。不过刘将军体谅大家在这战地不易,逢年过节都会有奖励发放下来。一般发放的并不是铜钱,而是刘家的粮票。这些粮票不但可以在司州使用,在江南有刘家店铺的地方都可以通用。下官家中还有老人,如今有了钱庄,就可以寄回建康去了!”

吴坦之一愣,忙问道:“汤县丞竟然是建康人吗?在下也是寄居建康的呀!”

汤蒙笑道:“下官确实在建康安家,不过因为出身寒素,没有门路出仕,只好游走在各处的书坊里,以给人抄书为业。当年鹰扬将军刘道坚到建康的时候,招募我等到芜湖一品汇书社,做些校对、刻印书籍的活计。郎君爱惜人才,不以我等出身贫寒而轻视,这些年多次举荐我们这些人到司州任职。”

吴坦之恍然大悟。刘义之在司州多年,并没有从江南大肆征辟人才,很多人还以为他只能从本地豪族之中挑选子弟任职,没想到他却是在刘家产业里面征调人才。这些人本就是出自刘家门下,又都是寒门子弟没有出仕门路。一朝被刘家简拔,自然感激涕零,尽心竭力地为刘家效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