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步子再大点

东晋小军将 第一百九十三章 步子再大点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一百九十三章 步子再大点

对于州学,弓皓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现在一心想的,是跟着刘牢之回到陈县,把手上的兵马尽快地训练成型。因此任凭别人对州学的讨论热火朝天,弓皓都毫不在意,只管一门心思的喝酒。司州酿的这酒,确实够醇厚,劲道也大。喝过这白酒之后,再喝那些米酒就会觉得寡淡无味,无法下咽。在关中的时候,他偶尔也能喝道这种酒,不用问,肯定也是司州流过去的。只是他始终没想明白,这酒乃是消耗粮食之物,为什么司州会这么热衷于酿酒。

“为了创汇!”刘牢之看弓皓没人理,特意问了几句,哪知道弓皓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他解释道:“刘家酿酒采用与别人家不一样的工艺,所以制作出来的酒口味独特,特别适合武人和北方寒冷地方的百姓驱寒。因此司州会派人把酒卖到秦国和燕国去,换回来粮食和铜铁等司州急需的物资。”

弓皓皱眉道:“这岂不是‘以邻为壑’?”

刘牢之笑道:“算不上吧。这是两厢情愿的事,爱喝酒的人,不喝白酒也是要喝米酒的,司州只不过是卖得贵了些而已。”

黄势在一旁听了,却插嘴道:“弓将军太过悲天悯人了,这不过是买卖而已。司州地域狭小,尚有许多故地掌握在秦国和燕国的手中。若不重视商事,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养活这么多的军队!酿酒虽然与百姓无益,但若能增加官府的收入,那也就说不得了。以邻为壑?我们就是要借此打压秦燕两国,从而增强我们自己的实力。”

虽然两人都是秦国的降将,但是黄势自认为自己是与弓皓不同的,而且他和刘义之走得近,所以便不大把弓皓放在眼里。

这话虽然是实话,但是弓皓听了却很不入耳,他哼了一声,没有理会黄势。

黄势大怒,当场就要发作,不过瞥眼看到刘牢之笑吟吟地看着他的样子,黄势又忍了下来。他不阴不阳地道:“弓将军入我司州之后,还要心系秦国吗?”

弓皓还未作声,刘牢之已经笑着打了个圆场,对两人道:“这有什么好争得,又不是杀人放火!弓将军便是心恋故主,某也相信他做不出出卖司州利益的事情。辅国将军麾下的将士们多有来自秦燕两国的,我们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绝对没有贬低过谁!从今以后,你们不可以故国之事相互攻讦!”

刘义之也不想两人起争端。从刘牢之拉拢弓皓的过程来看,自己这个从弟那是相当看重他的,黄势要是再纠缠下去,定然是要吃亏的。

“鹰扬将军说的是,大家都在司州军府做事,不可闹意气之争!”刘义之道。

黄势听了,连忙点头称是,举着酒樽来到弓皓面前,与弓皓敬酒。弓皓虽然不大瞧得上黄势,却也不会这个时候抿了刘家兄弟的面子,便于黄势对饮了一樽酒。

郑豁冷眼旁观,看这些武将争来斗去,也说不上来是喜是悲。现在无论是在秦国还是在燕国,武将的地位都要比承平的时候高很多,以致于宴会之上,能够发生这许多粗俗的事。眼见得两人都不想在宴会上闹将下去,郑豁松了口气,把话题重新转到文教上去。

“现在司州的治下,弘农郡和荥阳郡都没有像河南郡这样建立学校,教化百姓。而豫州在淮北的郡县,现在实际上也纳入了司州的治下。在对现有的人口重新规划之后,我们会寻找合适的地方,设置多所学校,用来教授各地的孩童。”刘牢之补充道。

刘义之却道:“豫州淮北郡县的归属,朝廷尚未有明确的旨意。我们在那里直接设置学校,是不是有些不妥当?何况,我们哪来得这么多钱,建设这么多的学校?”

刘牢之笑道:“不然。我们可以以当地士绅的名义设置学校,让这些学校成为民间的私塾!至于筹建学校,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在民间寻一些旧房子改造一番,就可以先讲学了,不用像洛阳各县一样,把学校建设的这么气派!”

刘义之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刘牢之这么重视文教。要知道从先秦时开始,统治者就避免底层的百姓识字。晋国即便是在永嘉之乱前,百姓的识字率也是很低的。刘牢之推出的学校模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教出大批学生来,但是其中的投入也着实不少。刘义之在洛阳兴办学校,这些年支出的钱财着实不少。这些费用都是要各县自己筹备的,已经有很多的县反映无力承担学校运营的费用。

郑豁也质疑道:“一下子开办那么多的学校,只怕找不齐那么多的老师。”

刘牢之却丝毫不担心。刘家的子弟学校里面有不少毕业的优秀学子没地方安排,这时候可以让他们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以等待合适的机会出仕。

听了刘牢之的话,郑豁沉默了。实在没有想到,刘义之一个武将之子,居然会拿出这么多钱来培养自己的依附民识字。想一想从刘家走出来的年轻人,都具备了儒家基本的学识。纵然不能成为治国的栋梁,这么多人成为州郡的佐吏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刘牢之到底是有什么志向,竟要需要这么多的门人?

郑豁看过了刘牢之这些年誊印的儒家经典和学校教材,他丝毫不怀疑刘牢之能在短时间内在豫州把学校铺展开来。只是如此一来,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经学,很快就会被普通的百姓学会,那时候,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再也难以像现在一样受到各路诸侯的青睐。郑豁提议在司州兴文教,实实在在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郑豁正在这里自愿自艾,却见外面闯进来一个信使,径直来到了刘牢之的面前,呈上了一个竹筒。刘牢之看那竹筒的样式,是个紧急而重要的消息,便当场打开来看。谁知道这一看,竟然让刘牢之变了脸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