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四十七章 合肥

东晋小军将 第四十七章 合肥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四十七章 合肥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合肥古为淮夷地,因东淝河(淝水)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商朝称虎方,西周称夷虎。周时庐子国建都于此,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废分封,立郡县,合肥属九江郡。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合肥县属淮南郡。

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分为二支: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也为合肥的护城河提供了源头。

升平二年,谢万升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寿春和合肥都在淮南治下,镇守合肥的,便是是刘牢之的舅舅何容。自咸和三年(328年)起,寿春、合肥为后赵所占,直到永和六年(350年),晋庐江太守袁真光复合肥,东晋才算掌握了此地。但合肥一地一直也算不上安全之所,士民南渡避难,土地多有荒芜。刘牢之年后就派人联系了舅舅,沟通了想在合肥建立庄园的意见。上个月何容回信,不反对刘家到合肥屯田,合肥的荒地多的是,光靠屯田兵根本种不过来。

三月中,天气转暖,刘牢之带着刘柱,刘平等人乘船来到合肥,径自前往拜访舅舅何容。合肥县虽为军事重镇,规模倒还不大,远没有后世作为省会的规模。何容作为军事主官,也兼管着民政,在县内自有治所。

合肥县衙,何容接待了刘牢之。

“几年不见,阿全长高了不少,你母亲还好吧?”何容寒暄道。

刘牢之规规矩矩的道:“劳舅舅动问,母亲一向安好,就是有些念着舅舅,时常给我们提起,这次来合肥,特意让我多准备家中的特产,让我再三致意舅舅!”

何容抚须笑道:“姐姐有心了,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这两年时常听到你的消息,说是武艺练得不错,产业也治得好。嗯,你让人送来的东西,舅舅用着很好!”说起来何家这一房人丁不旺,只有舅舅何容和母亲姐弟两人。到了刘牢之这一代,现在也只有何靖一根独苗。

刘牢之笑道:“不过一些消遣之物罢了,舅舅不用放在心上!”

何容又问道:“你舅妈来信说是你在京口置办了不少产业,怎么现在你又想在合肥置办。虽说这两年你赚了不少钱,也不可以花钱这么大手大脚的。你在这合肥到处看看,到处是空房子,到处是撂荒的地,根本就没人要。别人都是在拼命在江南占地,你倒好,偏来这鬼地方!不瞒你说,我现在正要想办法换个地方呢!”

“京口是我们刘家的根基之地,还是要好好经营的;再说那边是江南之地,北虏难以威胁到。自去年开始,家父在寿春修建庄园,招募流民,这一来给南下的流民一条活路,二来寿春人口增加之后,也有利于抵御北虏。不过,如果战事不利,遭受大军围困,总要有条退路,从寿春庄园沿淝水轻装南下,可是不用两天就到合肥了。”

“嗯,原来你是这么个打算!”何容接受了这个解释。

刘牢之打趣道:“舅舅,我在这儿置产业,其实对你也有好处!”

“哦?怎么说?”

“舅舅,你这边军营里是不是有不少随军家属?”刘牢之问道。

“这个自然,兵户家属随军,这是国家制度。”何容道。

刘牢之笑道:“这边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除了种粮食,我还打算种棉花,到时候棉花收了,需要大量人手来纺棉织布,您这边的随军家眷不就有事可做了吗?我这边的棉布,如果有富余,到时候也可以解决舅舅驻军的穿衣问题。”

“好小子,原来你打得是这么个主意!”何容笑道。

士家制度首创于曹魏,蜀吴及两晋继之,兵及其家属合成士家,户主称为“士”或者“兵”,子弟被称为“兵家子”或者“士息”,女的叫“士女”。士家必须世代为兵,父死子替,兄终弟及,因此又叫世兵制。士家有单独的户籍,由军府管理,大都集中或者随营居住,也有散居民间的。士女成为寡妇由政府配嫁。士只有立功封侯或者死于王事才能免除士籍,成为编户齐民。

合肥虽然不是豫州军府驻地,也有不少士家家属是随营居住的,他们一样要服役。既然是服役,役使他们就是军将的权力,所创造的收入也自然落入军将的腰包。

“好!地方你自己选,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找我帐下司马。”何容痛快地道。

“舅舅,此来,外甥还给你带来一件礼物,堪称稀世珍宝!”刘牢之神神秘秘的道。

“你能有什么礼物,还稀世珍宝,小小年纪就知道吹牛!”何容不在意地道。

“舅舅恁的小瞧人!这宝贝就连家父都还没得呢,舅舅要是不想要就算了!“刘牢之不满地嚷嚷道。

一番话把何容说得心痒难搔,忙挥手让下人们都下去!

只见刘牢之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一个木盒,慢慢打开,拿出一个双筒的物事来,递给何容,何容狐疑地接过来,仔细地端详着。

刘牢之说道:“舅舅请移步到窗边来看!”说罢走到窗边,打开窗户,“把它放在眼上,往远处看!”

何容依言施为,忽然“咦”了一声。

“好东西,好东西!”何容激动地道,说罢,又换了个角度,只见视野所及,清清楚楚,就跟在跟前一样。

“这叫做望远镜。有了它,敌人列阵时的一举一动都会清清楚楚!”刘牢之道。

“何止?如果敌人有埋伏,也能够及早发现,真军国利器也!”何容道。

“阿全,此物还有富余的吗?”何容不好意思地问道。

刘牢之正色道:”舅舅莫要贪心,此物目前拢共不过制出了十架,制作过程极为复杂,乃是请了专门的玉匠,使用特种玻璃精心研磨而成,成品率极低,不足两成。所以此物绝非一般人用的起的!何况如此利器,等闲人想买我也不会卖给他!”

“怎么听你舅妈说,你送给阿羽一张钢臂弩,是怎么回事?”何容突然问道。

“那是我请能工巧匠专门打制的,劲力虽足,射程并不比军中所用的强弩远,适合个人防身而不是战阵。”刘牢之道。说罢,从怀里掏出也钢臂弩,按一下机括,“砰”的一声弹开了,取出一根弩箭,递给何容。

何容仔细端详这弩,弩臂是精钢所制,弩弦确实钢丝缠绕的,弩臂两端有滑轮,弩的顶端有脚踏扣。何容用脚踏着,双手用力,发现并不那么难拉开,上好弦之后,一按扳机,对着房间里的柱子射去。只听得“砰”的一声,那弩箭直没至柄,吓了何容一跳,这弩不管射程如何,这破甲能力绝对一流!

“如此张力,至少是三石弓的力了,开起来却并不吃力,真是好弩!”

“阿舅不是想要装备军队吧,那做不到的。”刘牢之笑道,“做这么一把弩的成本就要二十两银子,装备军队肯定是做不到的。舅舅要是喜欢,这把弩就送给你了,只是箭少了些。”说罢,掏出剩下的九支箭,“此箭乃是精钢打制,只要用心,仿制不难。”

“如此贵重,怎么好要了你的,何况你还要防身用!”何容有些不好意思。

“不要紧,我有备用的。”刘牢之道。

“哎呀,搞得你舅舅像是专门伸手问你要东西似的!”何容道,“我这里有什么你看的上的,尽管开口!”

“既如此,外甥可就不客气了!我在这边没什么基础,到时候修建房子的时候,你送我一批兵家子弟就好,除籍的!”刘牢之道。

“这个不难,我给你准备些人手就是了。”何容道,这种事对于武将来说,惠而不费。

刘牢之又和舅舅聊了一会儿,就告辞出来,住进舅舅安排的官舍。

接下来几日,刘牢之领着人骑马四处考察适合修建堡垒要塞的地方,刘柱则带着人,与何容派的向导考察适合屯田的所在。按照刘牢之的规划,合肥要建三处地方,一处军事要塞,供防卫存身之用;一处沿河的中转处,用于暂存粮食和其他物资,方便沿河运输;一处屯田田庄,供农忙时使用。

刘牢之选来选去,看中了紫蓬山周边可以作为存身之地,修建工事。“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山上有三国魏将李典之墓,当年李典镇守庐州,建庙于山巅,以祀其七世之祖李陵。紫蓬山东对道士山,南连千字山,西近萝卜山;主峰顶部平坦,北面山势较缓,南面山势峻拔挺秀。

有诗称颂:

怪石嶙峋耸绿崖,

天生石洞住仙家。

蔷薇烂漫风吹落,

洞口蒙蒙看雨花。

此处山虽算不得绝高,胜在险峻,大量军队难以行动;降水又充足,可以修建水库蓄水,修好军事堡垒,那基本是冷兵器时代攻不破的。

除了作为军事堡垒,还可以在此处种植茶叶、油桐树和中药,作为一处特殊的产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