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二百一十四章 烙印

东晋小军将 第二百一十四章 烙印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二百一十四章 烙印

乱世之中,有的人胆子奇大,有的人却是小心再小心,唯恐有一点改变。

宋祥就是个固执己见的人,现在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他却不羡慕刘牢之所说的刘氏庄园的富庶。他只是一个劲地在那里摆困难,讲风险,任凭刘牢之说得口干舌燥,他就是不肯表态支持。刘牢之知道,再说下去也是枉然。在宋祥的陪同下,刘牢之在坞壁里面四处看了看,便与宋祥告辞,带着众人往下一处坞壁走去。

像宋祥这种人吃硬不吃软,商议是商议不下来的。等到官府强令执行的时候,这些人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抗,所以刘牢之根本就不担心。

出得宋家坞壁,刘牢之对郑豁道:“老师,看来这宋祥有些胆小,也无进取之心。既然怀柔不管用,那就只能是强令他们执行了。”

郑豁听了,却笑了:“将军说差了,这个宋祥是个十分精明的人。在你眼中,宋家坞壁和其余的人家没什么两样,在我看来,他们却是要比其他人家富一些的。他今天故意穿的寒酸,有跟你诉苦,就是担心你要想他们摊牌粮草罢了。”

“啊?”刘牢之仔细想了想,却没发现有什么破绽。

郑豁笑道:“这宋祥以茶待客,显然是已经提前打探好你的喜好了。看他手下的那些人,对于喝茶十分在行,说明他们是常喝的。你刘家的这茶,卖得可不便宜呀……”

刘牢之摇了摇头:“这……不能说明什么吧?”

扈昌在一旁插嘴道:“将军,这宋祥目光闪烁,绝非老实巴交的人。他今日虽然穿的是旧衣服,却也是一身棉衣。坞壁里面其他人,穿得也都是棉衣,这可就不寻常了。我们拜访的其他坞壁,除了坞主能穿棉衣,其余的人穿的都是麻衣。”

“棉衣……很贵吗?”刘牢之奇怪的道。

扈昌笑道:“刘家出货时或许不贵,但是转卖到淮北,道路险远,那可就不同了。普通百姓,就算是穿麻衣,那也是破破烂烂的呢!”

郑豁又道:“这宋祥既然与宋酒相熟,又常与他联络生意,岂会不从众牟利?而且那宋明身形彪悍,面相不善,只怕在这附近做得,不是什么好营生。”

刘牢之点了点头。坞壁里的人出来劫掠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劫掠刘家的商队,宋酒若是拿他们没办法,肯定会向自己汇报的呀!难道他们竟然是这附近的一霸?

扈昌看刘牢之将信将疑,便道:“现在我们只是发现了这些疑点罢了,还无法断定这宋祥是什么路数。郎君放心,真要有什么问题,我们迟早会发现的。”

刘牢之点了点头,转身对林飞道:“林飞,你多关注一下。他们若是本分百姓也就罢了,若是为非作歹还抗拒官府,早晚要铲除了他们!”

林飞点头称是。

刘牢之又道:“我们此次出来,是来体察民情,不管各处的坞壁支不支持我们,都不能作为日后施政的依据。百姓们在这残破的地方久了,被各种势力勒索,对我们有提防之心那是很正常的,不可因此记恨他们。”

郑豁笑道:“将军能这么想,那就是淮北百姓之福了。这几天我听到的关于刘氏的发展模式,很显然是需要大投入的。这些坞壁穷困惯了,一下子让他们这么大投入,只怕很少人能下定决心呢。等官府的农庄丰收了,这些人家自然也就跟风来了。”

扈昌也道:“郑先生说的是。当初在安丰郡,那里的百姓都是移民,由官府出面从刘氏的钱庄里面借贷,买下了农具和耕牛,直接借给各地的农庄,这才把刘家的生产模式推广开来。想这些有家有业的,很难改变他们的生产习惯。”

“再难也要办!”刘牢之皱眉道,“淮北这些地方地广人稀,正适合发展大规模的庄园。我们费了这么多力气拿下淮北,就是要把这里变成我们进攻燕国的基地。若任由百姓们这么固步自封,只怕这三十万人,对我们的帮助有限。”

扈昌点头称是。

三十万人,相当于三十个刘氏庄园了。真要能像寿春那样发展起来,完全能提供刘牢之北上的粮草和兵员。若是能把兖州和青州囊括在内,那就是相当大的体量了。虽然比不上扬州和荆州这些富庶的地方,却完全有能力参与晋国国内的角逐了。扈昌自然知道刘牢之的志向,刘家不计成本的扶持司州、豫州这些残破地方的发展,目的就是把这里经营成刘家北上的根据地。桓温干不成的事,刘牢之却是想在自己的手里一步步地实现它。

又走了十里路的样子,前面又出现了一处坞壁,看着规模和宋家坞壁差不多。扈昌前些时日来过,这个时候便介绍道:“前面是邹氏的坞壁。邹氏有四百余户人家,是这周围实力最强的人家。坞主邹亮和宋祥乃是姻亲。”

刘牢之点了点头。这些地方大族其实圈子很小,一个县里就这么五六家。此时结亲尤其讲求门当户对,这些大族相互之间大多数都有亲戚关系。不过像春秋时的小国一样,即便是他们有亲戚关系,相互之间的矛盾也不少。

“派人前去接洽吧,今日务必要把慎县的这几家人家走完。”刘牢之吩咐道。

孙乾连忙应了一声,派了几个侍从到前面的坞壁叫门。

在这寒冬腊月里,刘牢之虽然也在关注寿春的形势,却还是把汝阴郡南部的各县走了个遍,体察这里的民情,以制定合乎当地发展的政策。袁真之所以没能在淮北站稳脚跟,就是因为他派的那些将领,只知道向百姓们索取,根本就不为百姓做事。所以一旦遇敌,这里的百姓们各自紧闭坞壁,两不相帮,任由他们和入侵者打生打死。刘牢之就是要给这片土地施加自己的影响,让他彻底打上刘氏的烙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