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改制

东晋小军将 第二百二十八章 改制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二百二十八章 改制

刘家的产业已经比较成熟,靠管事们就能保证正常运转。

因为之前刘牢之的命令,今年刘家出产的棉花都没有卖到市场上去,就连何家、高家、胡家等人家种植的棉花,也全部被刘家收购了。因为一直没有新的棉花上市,所以江南的棉花和棉布的价格都有了不小幅度的上涨。

“一下子多出三十多万百姓,一万多名军人来,这棉花的需求量该有多大!”刘牢之笑道,“江南暖和,棉花在江南不是必需品。各家分销商那里都还有一些去年的存货,另外,咱们家也出产大量的麻布嘛!等淮北自己产的棉花收获了之后,就不需要从南边往这里运了。”

其实即便一下子多出来三十万百姓,刘牢之也不会为他们一人一床棉被。何况光刘家自己就在合肥种植了两万多亩的棉花,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把他们运输到淮北来。刘牢之囤积如此数量的棉花,还是为了备用的。跟粮食一样,棉花、棉布也可以作为硬通货,来交换商品,或者支付劳务报酬的。

刘牢之和安融一起走到庄园的外墙上,极目远望,刘氏的农庄掩映在晨雾之中,似隐似现,好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现在淮北已经落入到刘氏的手里,寿春这里自然就没有被胡虏攻击之虞。虽然这些日子寿春城里,豫州军府异动连连,似有反叛的迹象,刘氏庄园的百姓们却也并不惧怕。自刘家的部曲回归之后,刘氏庄园能够征发的兵力达到了三千多人。刘家的部曲之中不乏百战老兵,护卫这样一座庄园是绰绰有余了。

“从今以后,淮北不会再有流民南下了!”刘牢之自信地道。

安融点头称是。自永嘉之乱起,从来没有人敢把河南这片区域当做安身立命的地方。自刘义之在洛阳站稳脚跟之后,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绩,这才让燕国不敢随意南下。以刘家经营产业的能力,用不了几年,淮北就能恢复生机。虽然因为人口稀少,不能像晋国永嘉之乱前一样富庶,至少刘牢之规划的那些城镇,可以先繁华起来。

“有郎君坐镇淮北,必能保淮北一方平安!”安融道。

刘牢之点了点头,对安融得意地道:“我去淮北,可不仅仅是为了保一方平安的。淮北将是我刘氏兴起的根基所在,将来北上征讨,全靠河南支持!”

安融连声称是。

“不过我现在在淮北做事,感觉有些忙不过来。准备让冯乔帮我物色几个人,一起来淮北帮我做事。”刘牢之接着道。

安融听了,不由得急道:“郎君,冯先生大才,是我的得力助手。郎君把冯先生调走了,是会耽误很多事情的。”

刘牢之摆了摆手:“不管是管理什么事情,都不能依赖一个人。冯先生在京口多年,不会没有合适的人选举荐给你的。刘家的产业越来越大,现在这种管理模式,还是有些不够精细。我准备在总部多引入一些人才,协助安叔来管理刘家的事务。”

安融无奈,只好答应下来:“如此甚好。郎君现在已经不大管这些家业的事,夫人虽然也时常照看着,却总不拿大主意。若非冯先生在各位主管之间协调,这偌大的产业还真是难管好。”

刘牢之点了点头。随着产业越来越大,刘家的这些部曲、家奴出身的管事们,就有些跟不上趟了,这个时候,引入一些有才能的读书人势在必行。因为不少“书佣”从刘家出仕,现在各地有很多寒门读书人加入到刘家的书社、学校之中。但是以刘家现在的地盘,显然还无法同时安排这么多人,刘家的产业就是这些人绝佳的展现平台。

“具体怎么设置我还没有想好,这些日子慢慢商议吧。——这几年寿春不断地有南下的流民加入,户口不断地增加,农庄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些新成亲的年轻人,只要不是独子,就尽量让他们与父母分开单过。”刘牢之指着远处的农庄说道。

秦国强制百姓分家,是为了增加兵役和赋税的来源;刘牢之鼓励庄民分家,则是为了防止宗族坐大。因为刘家的庄民分家,可以分得一处房子,所以年轻人大多数不愿意和父母挤在一处。

安融眉头一皱,原先的七个农庄都已经住满了人,再要往外分家就需要重新建设农庄了。如此一来,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郎君,这不是急务吧?现在淮北花费巨大,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的。”安融劝道。

刘牢之笑道:“不然。这些庄民终年辛苦劳作,为得还不就是能过上好日子。如今我们拿着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到淮北去,这些庄民的心里可未必愿意。只有让他们感觉到我刘家不曾亏待了他们,他们才不会心存怨恨。”

在刘氏庄园里,这些庄民不但能解决温饱问题,往往还会因为各种奖励稍有结余。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这些庄民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闲的时间。像现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庄民们要到各处的工坊里面去帮忙,有专业的师傅教着做工,比方说柳编、竹编以及木工,很多庄民都已经成了业余的手艺人了。

安融不以为然。下面庄民的抱怨,安融也有所耳闻,只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些庄民全靠刘家才能吃上饱饭,离开了刘家,他们再劳累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光官府的劳役就能让这些百姓困苦不堪,死在服役路上的百姓那是比比皆是。

“郎君还是太仁慈了,这样一味施恩,只怕未必是好事!”安融劝慰道。

刘牢之笑道:“立威不是靠打打杀杀就有的。我刘家是讲规矩的,只要不犯了我定下的规矩,我们就只讲恩!”

安融无奈,只好先答应了下来。寿春这里是安融“仕途”的起步,虽然他现在已经调到了京口“总部”,却对寿春这里的发展格外关注。刘牢之愿意善待这里的庄民,他心里也与有荣焉。

刘牢之道:“安叔从京口带来的那些刘家的亲戚们,也不能怠慢了。这就安排宴席,好好招待招待他们。”

孟氏要到洛阳去,刘义之干脆让她带一些孟家的人到洛阳任职。消息传出之后,孟氏、向氏、何氏等人家蠢蠢欲动,都有年轻有为的子弟求到刘家的门上来。这个时候的风气,才识太差的人,也不敢乱攀附,安融和这些人一路同行,对其中几个人还是很赏识的。安融是个务实的人,尤其讲规矩,他能看上的人,想来不会差了。

安融连忙应了一声,和刘牢之一起下去,安排宴席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