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四章 红糖

东晋小军将 第四章 红糖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四章 红糖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九月二十,刘府。

刘顺之和刘宁笔直的站在门口,目不斜视,一动不动。

自从上次两个班大比之后,刘牢之就安排两个班组轮流站岗,保持必要的警戒是一支部队应有的素质。

院子里,刘牢之正带着伙伴们把刚买到的甘蔗榨汁。甘蔗去皮,用铡刀铡碎,放进木制的榨汁机里,甘蔗汁顺着沟道流入到下面的木桶里,不一会,就榨得两大桶甘蔗汁。把甘蔗汁倒进锅里,加火熬制,不断搅拌,撇去浮沫和杂质,等汤汁变得粘稠,又把汤汁从锅里舀出,用布过滤,滤液加入另一口锅,继续熬制,等熬成浆糊状,从锅中舀出,倒进木范,冷却,便得到了一块块的红糖。

甜味是人类无法拒绝的味道,人类很早就采食蜂蜜,后来发展到用谷物制取饴糖。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屈原的《楚辞招魂》中说“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甘蔗,“柘浆”就是甘蔗汁。这说明战国时的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提到的甘蔗饧是浓缩的甘蔗汁。但是一直到唐朝太宗时,才从印度引进了红糖的熬制技术。

把新制的红糖包了两包,刘牢之带着刘顺之和刘宁二人来到何氏的院子。屋子里传来哇哇的哭声,想是二弟刘庆之在哭,让小雅通报后,径直走进去。

屋里何氏好容易哄好了孩子,让小雅抱去里间,自与牢之说话。

“我儿,来找我有何事情?”

“儿子新制出一物,欲让母亲和姐姐品评品评。”

听到这话,正在做女红的姐姐刘道芬抬起头来,“大郎又做出什么物事来,快快呈上来!”

打开牢之递过来的纸包,只见一块块的暗红色的糕点,刘道芬拿起一块填到嘴里,“啊,这糕点可真甜!”

刘道芬的两只眼睛眯缝着,说完话忙不迭的又拿了一块儿,往嘴里面送去。

牢之看了笑着对母亲说道:“此物名为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暖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具有治肝气郁结、利肠通便、暖肝明目的功效。”

何氏拿来一块儿,吃了下去,只觉得甜甜的,如蜜一般,抬起头来,问牢之道:“真是好东西,这个什么……”

“红糖!”道芬接口道。只见她吃完了一块儿,又伸手到包里拿去

何氏伸手打了道芬的手一下,嗔道:“你就知道吃!吃完这块儿不许吃了!”

刘牢之笑道:“不过些许红糖,又不是吃不起,这东西用热水泡了喝更好!”

道芬冲何氏做了个鬼脸,又拿了一块吃了。何氏无奈,对牢之道:“这个……红糖做起来困难吗?”

牢之答道:“制起来倒是不困难,乃是使用新鲜的甘蔗汁熬制而成。只是芜湖附近,并没有大量种植甘蔗的,想要大量生产,恐怕还需要自己种植才行。”

“那就买地,如此甜美的东西,定能为我刘家带来大量财富。今年就先买入甘蔗,能制多少制多少。”何氏断然道,“需要多少钱,只管来找我。”

看来炒菜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何氏的信心,她要迫不及待的要加大投资了。

“嗯,我找柱子叔筹划筹划。”

两晋采用占田制,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刘建的征虏将军为武官第三品,有权占有四十顷土地。京口地广人稀,熟田不多,刘家不过有十顷土地安置部曲;在芜湖,也占了二十顷土地,安排随来的部曲。除了占田,东晋时也授予外官禄田,其数量大体上是都督二十顷,刺史十顷,郡守五顷,县令三顷。禄田由官府安排奴仆耕作,收入归地方官。此时江淮间的武将大多兼任地方官,刘建也有五顷禄田,但是不在芜湖,无法使用。刘家还可以占据十顷荒地,当然也可以“占山护泽”。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永嘉之乱后,大量北方士族南迁,为缓解南迁侨姓士族和南方士族占有土地的矛盾,晋元帝建武元年诏令“驰山泽之禁”,引起了占山护泽的**。“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亦又如兹”。到了晋成帝的时候,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根本无力制裁。

甘蔗虽然在中国早有种植,但是规模并不大,除了富贵人家会种植个三五亩,就是小农户种个一亩半亩的,卖了赚点零花钱。

接下来的几个月刘柱没干别的,就是到处收甘蔗,收了甘蔗自有农户送到刘家来,刘牢之付了甘蔗的钱之后,还额外给了农户们一部分定金,让这些农户明年继续扩大甘蔗种植,不管多少,刘府照单全收。牢之把这些甘蔗,挑好的留在地窖里作为明年的种子,剩下的全部榨汁熬糖。几个月忙下来,不过也才制得一千五百斤红糖。晋承汉制,一斤十六两,一两二十四铢,合公制二百二十克,一千五百斤折合公制三百三十千克。

糖是奢侈品,刘牢之把价格定在每斤三百钱,先是通过宴喜楼做成糖夹和红糖麻花出售,渐渐流传开来。芜湖本是重要渡口,外地客商停驻之地,就有商贾到宴喜楼上门求购,刘安按照刘牢之的说法,先不着急着发卖,每月限售五十斤,只说制造起来不容易。

这一日,酒楼里的主管刘安前来寻找牢之,说是有要事商量。

进屋行过了礼落座,说起来意,原来是红糖的事。

“自酒楼里开始推出糖夹和红糖麻花,前一个月反应平常,偶有客人会买一斤半斤红糖,毕竟价格昂贵,销量也不大,上个月跟咱们做粮油生意的路贾,找到门上说是要一百斤红糖,我按小郎君说的,制造不易,给他出了四十斤,其他人上门,只说没有了,需要下个月才能制出。不想这个月一下子来了十几家,请小郎君过目。”说罢从袖子里摸出一张纸,递给了刘牢之。

刘牢之接过来看了看,只见第一个是上次买过的路贾,第二个名字是谢胜,牢之问道:“这个谢胜是何许人?”

“陈郡谢氏家里的的管事。”

“不是送给谢家一百斤吗?”牢之诧异的道。刘建在谢氏军府里任职,按照时下的观念,两家算是有了主从关系,因此刘牢之做好了红糖之后,便就给谢家送去了一百斤,想不到谢家犹不知足,又派了人来。

“谢家家大业大,交往的亲戚故旧又多,上次送的大家吃了都说好,又没有别的地方去买,只好找上门来。谢管事说不为牟利,只为了年节走礼,按市价交易就好。说是要一百斤。”

“给他。他就不要参加竞标了,但是竞标现场他要到,——另外单独包两斤,算是送给他的。”牢之吩咐道,说罢低下头继续往下看,后面的人却都不认识。

“这样吧,让其余人全部参与竞标,告诉他们,明年十月以后才能够再制出来新的红糖来,现在只有八百斤出售,分两次投标,六百斤一个,两百斤一个,第一次的中标者不能参与第二次的竞标,第一个底价十八万钱,每喊一次加价五千,任人喊价,多次竞标,价高者得;第二个则采用暗标,就是每个人把价格写在纸上,只竞价一次,价高者得。”刘牢之顿了顿,说到,“如果路贾没有竞标到,就事后卖给他五十斤,——按照竞标的价格卖,毕竟是生意伙伴,也不好得罪了。”

“好,如此最是公平。”刘安赞同地道。

刘牢之补充道:“此次竞标,让他们全部用当季的粮食来交割。可以用米、麦和粟,按照市价折算;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质量参差不齐,还是粮食更可靠些。”

“安叔,除去府里留下的,剩下的红糖不过两百来斤,酒楼里就留着自用吧,除了实在说不过去的关系户可以卖个一斤半斤,剩下的红糖就不要发卖了。”刘牢之强调道,“酒楼的红糖麻花,继续推广,一定要做出个名堂来。”红糖毕竟只是初级的农产品,利润当然比不过加工之后的红糖麻花,刘牢之想趁机推广自己的点心,做个地方名牌出来。

种植甘蔗,光靠从农户手里收可不行,原材料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安心。刘牢之跟母亲商议之后,让刘柱通知家里的佃客,下调地租两成,明年的地租,一半缴纳甘蔗实物(按市价跟谷物折算),多余的甘蔗刘府按照市价统一收购,最低指导价格为今年的市场价。为了保证甘蔗产量,打消佃客的疑虑,刘府会聘请有经验的老农指导他们如何种植甘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