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六十一章 传销式拉人

东晋小军将 第六十一章 传销式拉人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六十一章 传销式拉人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走出了这家书铺,刘牢之又领着众人随意逛了一会儿,在里门关闭之前,便赶回了长干里的毛宅之中。

出去逛了一天,众人皆是又累又饿,幸喜侍从们在家里已经支起了大行军锅,开始做起了大锅菜。刘牢之的侍从队按照军队行军的形式配备物资,这行军锅是必备的。菜和肉都是侍从跟着毛家采买的人到早市上去买的。刘家的侍从队因为多是少年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刘牢之在饮食配菜上历来大方,今日做的菜是春笋炒猪肉,香椿炒鸡蛋,大葱炒羊肉,配着腌菜,做出来的菜香气浓郁,老远都能闻得到,直接惊动了毛家的下人。众人累了一天,便就着这大锅菜狂吃猛喝了起来。时人的餐饮以素食为主,极少吃肉食,像这样大吃的更是少见,只看的毛家的几个下人垂涎欲滴。

刘牢之笑着对刘顺之道:“咱们昨天刚吃过毛家的饭菜,来而不往非礼也,今日也让他们尝尝咱们的手艺!让他们自己拿上餐具,过来跟咱们一起用饭吧!”

几个毛家的下人听了,忙过来道了谢,各自去寻来碗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毛家众下人见刘牢之和一群下人在一起吃饭,毫无架子,颇感惊奇。

纷杂之间,“吱呀”一声,门开了,刘牢之抬头一看,原来是郑氏姐妹进来了。

郑欣一边往前走,一边吸着鼻子赞道:“好香啊!师弟在这里吃如此美食,怎么也不喊我们一声!”

刘牢之笑道:“我们刚从外面赶回来,有些累了,正好侍从们做好了饭菜,就没顾上别的。这不过是几样普通菜式,哪里就称得上美食了!对了,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怎么你们还没有吃饭?”

此时的人们大多是吃两顿饭,早饭晚,晚饭早,正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刘牢之等人这样每天吃三顿饭的极少,因此刘牢之才觉得这两位到现在还没有吃饭有些奇怪。

郑欣笑道:“姐姐昨天下了船就有些晕,今日一天没有精神,不爱吃饭。哪知道闻到了你们的饭菜香味,竟然便有了食欲,非要拉着我过来!”

郑华听了妹妹的话,不好意思起来。

刘牢之笑道:“这不是好事嘛!本来我觉得饭菜有些粗鄙,就没敢惊扰师父和两位姐姐!要是两位姐姐不嫌弃的话,就和我们一起吃点吧!”说罢让毛家的下人去寻来了两套餐具,让松果为郑氏姐妹盛上了饭菜,郑家姐妹也不推辞。

郑欣左右看了看,奇怪地问道:“怎么你们的餐具跟我们的不同呢?”

刘牢之笑着解释道:“我的这些侍从,都是按军旅中人对待的,出外行走,都是自带餐具,每个人只有一套,可没有多余的给姐姐用!”

郑欣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端起盛好的饭菜与姐姐到里屋去了。一顿简单的饭菜,吃的郑家姐妹赞叹不已。

第二日一早,那位翁先生便拿着从书肆借来的《脉经》底稿登门求见,刘牢之在会客室亲自招待了他。那翁先生见主家没有立马安排地方抄书,心里便有些着急,在那里有些坐立不安。

待松果上了茶,刘牢之对翁先生拱手道:“小子出身彭城刘氏,名牢之,家父征虏将军讳建,未知翁先生名讳?”

翁先生站了起来,拱手道:“劳小郎君动问,在下单名一个龢字,字叔德。”

刘牢之笑着跟他寒暄了几句,便道:“其实今日请先生来,除了是要抄写《脉经》,还有别的事情想跟先生商议!”

翁龢摇了摇头,笑道:“翁某现在只是个抄书的书佣,百无一用之人,只怕帮不上郎君什么!”

刘牢之笑道:“先生不必过谦。能抄得一手好书,先生胸中自有沟壑!不瞒先生,一品汇乃是小子一手所创!”

翁龢“腾”地一声站了起来,吃惊的看着刘牢之,脸上阴晴不定。一品汇这一年多来在建康声名鹊起,他就是市井中人,如何能够不知道?但就一品汇书社印出《论语》一事,对他这一行就影响就甚大,那可是跟他的饭碗息息相关的。一品汇书社印出的书,价格便宜,质量上乘,照此下去,他只能给大户人家抄写私人文集了。一品汇如此强大,乃是他翁和只能仰望的所在,万万没有料到,创始人竟然是眼前这个其貌不扬、只有十来岁的少年人!

刘牢之请他坐下,请他喝了口茶,接着问道:“敢问先生给人抄书,每月可得多少酬金?”

翁龢苦笑道:“忙得时候,可得六七千钱;清闲的时候,不过四五千钱,仅能维持一家温饱而已。”

刘牢之点了点头,又道:“现在一品汇书社初创,需要大量的人手,像先生这样的人才,我可以每年给你十二万钱,吃住全免,不知道先生愿意屈就吗?”

翁龢笑道:“这个薪金已经是我现在的两倍有余了,我如何不愿意?只是家中还有妻小和老人,撇家舍业的,只怕家人不愿意,翁某还要回去商议才行!”

刘牢之笑道:“这个是自然的。只要先生愿意去,我可以先支付一半的年资,作为安家费用。若是先生的家人愿意到芜湖去,也可以安排。孩子可以免费入学堂读书,老人和家眷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补贴家用!芜湖离建康并不远,经常有毛家的商船往返,想要回来看看也简单得很!”

翁龢满意地笑道:“郎君给出如此优厚的条件,翁某再推辞就有些不识抬举了!我一定尽快给郎君答复!”

刘牢之笑道:“好!”

眼见翁龢已经被说服了,刘牢之心里甚是高兴,又对他说道:“先生长年在这个行当里,想必认识不少抄书的书佣。如果你能够联络到愿意一起去芜湖的,不管多少人,只要签订文书,我可以一次性的给予你此人月薪的一成作为酬劳!这些人的薪资,也不会低于现在收入的两倍!”

翁龢听得满脸通红,兴奋不已。在建康混得不如意的读书人数千人总是有的,只要能说服其中的一两百人,那可就是一大笔钱呢!他端起茶碗喝了口茶,尽力平静了下心绪,又拱手问道:“敢问郎君,这些人都可以先预付半年的薪资吗?是不是不管去多少人,都可以有每人一成薪资的酬劳?”

刘牢之笑道:“当然,我那里只嫌人少,不嫌人多!”读书人,尤其是这些不如意的读书人,刘家现在有大把的空闲位置安置他们,当然是越多越好!

翁龢听了,心花怒放,坐在那里就有些心神不安起来。刘牢之见了,不由得暗暗好笑,又给他出了个主意,道:“翁先生,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你便是连夜亲自去找,又能够找得几人?不如多找些帮手,分润些好处给他们,让他们一起来帮着你来做此事,才能事半功倍!我再建康待不了多长时间,先生要尽快去做才是!”

翁龢听了,不住地点头,对刘牢之急声道:“郎君,我想……这个现在就着手去做!你要抄写的那个《脉经》……”

刘牢之笑道:“没事,那个不着急。你可以拿回家去抄写,纸墨钱到时候一起算,走之前抄写完就行了,这本医书将来也是要刊印的!”

翁龢大喜,忙向刘牢之告辞,急急地去了。

刘牢之看着翁龢满脸兴奋,快步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这翁龢在底层不如意的久了,遇上事情便就有些沉不住气,暂时恐怕也只能安排在书社刻印字模、校对图书了。不知道这些书佣里面,有没有可以独挡一面的人才。

且不说翁龢这一去给建康的书佣业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刘牢之吃过了早饭,便带着人要去逛建康的市场。昨晚吃完了晚饭,郑氏姐妹听刘牢之说起一天的见闻,心向往之;又听刘牢之说今日要去逛建康的市场,郑氏姐妹便想跟着他一起去长长见识。左右刘牢之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便从毛家借了一辆马车供郑家姐妹乘坐,自己带人骑马向市场走去。

秦汉以来,国家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业有严格的限制。在城市中,居民区称之为里,商业区称之为市。里和市都有总门,定时开关,百姓不得随意面街开门。

在市内有市楼,市楼的下层屋内有专门的市官,上层则悬有市鼓。市令及其属官负责市籍的登记,入市籍者即应定期缴纳“市租”,政治地位低于编户齐民,算是贱民,贵族和官僚不愿意和商贾打交道,多是派仆役到市场上来采买东西。除了登记市籍,市令还要负责给较大数量的交易契约加盖官印、检查货物、检验度量衡以及评定物价等职责。

市场的开启和关闭都有严格的规定,“悬鼓击之以罢市,有钟一口,撞之闻五十里。”经营同类商品的商贾,各自拍成行列,称为“列肆”,贾人在“贾区”坐卖。

建康是南方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人口众多,商业繁荣,大的市场有三个:大市、东市和北市,都是孙吴时期所建。秦淮河两岸是集中的商业区,“淮水北有大市,自余小市十余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