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七章 刘义之

东晋小军将 第七章 刘义之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七章 刘义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腊月十五,刘义之一行人从寿春坐船经合肥到达芜湖。作为家中的长子,刘牢之一大早就便就领着侍从们去码头迎接。刘义之出生于咸康元年,比刘牢之大十三岁,刘寅战殁之后,刘义之曾经随刘建在芜湖驻扎,兄弟二人在一起练习武艺,相处甚是融洽。这段时间,刘牢之在刘家产业经营上大展拳脚,母亲何氏虽然全力支持,到底能力有限,刘牢之便把主意打到了刘建这个便宜老爹身上,曾经让何氏去信向刘建讨要工匠。

码头上,刘义之看到刘牢之的随行队伍,虽年纪尚幼,稚气未脱,但是队形整齐,动作一致,进退颇有章法,不禁暗暗称奇,于是打趣道:“听说阿全近来治理产业颇有成效,财源滚滚,想不到练兵也颇有章法!”

刘牢之脸上一红,不好意思地道:“大哥取笑了!我不过是找几个伙伴一起跟着胡闹罢了,哪里谈的上是练兵!”

刘义之是在军中呆过的,晋国在江淮之间抵御胡人铁骑的,不过是一群流民军。这些流民军南下的时候大都有与胡人作战的经历,自有一股悍勇之气。但是说到纪律和组织,那离“精锐”二字差得远呢!刘牢之能在短时间内把这群孩童训练的有模有样,自有过人之处。他拍了怕刘牢之的肩膀,笑道:“阿全不必过谦。短短几个月能有这个样子,已经非常好了。大哥还想看看,你是怎么练兵的呢!如果确有可取之处,我便跟叔父说说,也训练一支新军!”

刘牢之笑道:“一时半会儿怕是不行!”这群孩子自从跟随刘牢之以来,身体越来越结实,与之相对的,是刘牢之花费的大批钱粮。十几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饭量大着呢!

刘义之是真想训练新军的,这时候听他这么说,忙拉着牢之的手,详问端的。

刘牢之解释道:“现在肯当兵的,大都是穷苦人家,那身子都瘦弱的很。我这练兵的法子,却是耗费靡多,大哥军中,怕是钱粮也不富裕吧?”

一提到钱粮,刘义之的脸色顿时暗了下来。朝廷赋税不足,北方却连年打仗,军中的钱粮全靠地方的方镇自己筹措。这些高门士族外方为方镇,恨不得搜刮地皮以供自己家族挥霍,哪个肯把钱花到各级军将的私兵身上,所以军中诸将,日子也不富裕,军纪极差,平日里欺压百姓,抢劫过路的商贾,作战时偶尔能有所斩获,也往往是你争我夺的。

看到刘义之非常沮丧,刘牢之安慰道:“大哥宽心。我这里有些物事,想来在北方会很受欢迎,到时候你在那边主持交易,对北方的胡人也好,晋国这边的军将们也好,都可以赚来不少钱粮!”

刘义之听了大喜,忙问是什么物事。

刘牢之打趣道:“大哥不是想就在这码头上,商议如此大事吧?咱们先回家吧。”说罢头前带路,领着刘义之往刘府去了。

刘义之跟随刘牢之入内宅拜见了婶母何氏,奉上了自己和刘建的礼单。令刘牢之喜出望外的是,随行人员中,竟有刘建招募到的三家陶瓷工匠,这可是目前急需的。

自永和九年,大伯刘寅战殁,至今已经五年了。永和十一年刘建征辟刘义之为征虏将军府行参军,上报豫州刺史谢尚,谢尚念及刘寅为国捐躯,也就答应了。自从军以来,刘义之这还是第一次回家过年。本来从寿春到京口,顺淮水东下,经邗沟南下到广陵,渡江至京口最为便宜,这次取道合肥到芜湖,一来是要来拜见何氏,送上年礼;二来便是给刘牢之送这些工匠。晋国朝廷对于流民南下防范极严,这些人凭借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到芜湖的。

从何氏处出来之后,刘牢之在宴喜楼设宴,为刘义之接风洗尘。安排随行部曲在一楼坐了,自和刘义之到二楼的雅间就坐。

自进宴喜楼后,刘义之四处打量着,处处觉得新鲜。先是这高脚的桌椅,坐着甚是舒服,说到:“上次婶娘来信,说是大郎善制器物,今日所见,果然不虚,这桌椅坐着甚是舒服。”

刘牢之笑了笑,说道:“大哥过奖了,哪里谈的上善制器物,不过雕虫小技罢了。”

“刚才从楼下过,看到酒楼里生意好生火爆,”刘义之道,“想来这些器物起的作用不小。”

刘牢之得意地道:“那只是原因之一,如今酒楼里用铁锅炒菜,味道与别个不同,甚为鲜美,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两人说说笑笑,谈到了训练侍从之事,刘牢之拣紧要的说了说。

等菜上来,果然与别个不同。那青菜鲜香,红烧肉肥而不腻,糖醋鱼酸甜可口,就连菘菜豆腐也别有风味,特别是那个爽滑的……

“粉条,”刘牢之接口道,“那个是用绿豆磨粉做成的,大哥要是喜欢,给你带上一些,过年的时候用的到,煮菜的时候加一些,非常的提味。”

“如此到生受你的了!”刘义之赶忙谢过。

“自家兄弟,客气什么。”刘牢之说着神秘的笑笑,让侍者为刘义之斟上了酒。

“这是小弟前段时间自酿的新酒,请大哥尝一尝!”

刘义之眼睛一亮,笑道:“阿全还会酿酒?这个可不容易了!”再刘义之想来,刘牢之不过是出过什么点子,让下人去酿酒而已,根本不会有什么新花样。说着拿起酒樽,向刘牢之略一示意,便一饮而尽。

酒一入口,便感觉**辣的一股火线从口中直到胸腹,他瞪大了眼睛,强忍着才没有吐出来,直憋得满脸通红,半晌方缓过气来。

“这酒好力气!入口便如火炭一般。与之相比,平时喝的米酒便就寡淡无味了。”刘义之赞叹道。

刘牢之让侍者又给刘义之斟满,笑道:“当然。这时白酒,米酒如何能与之相比!此酒需要小口慢品,似大哥这般喝法,几樽酒也就醉了。”

刘义之闻言,端起酒樽慢慢喝了一小口。这次有了准备,喝的慢,除了火辣的感觉,一股酒香充斥于唇齿之间,甚是舒服,不由得出声赞道:“好酒!”

刘牢之笑问:“依大哥看来,这酒若是卖往北方,如何?”

刘义之一怔,眼睛慢慢亮了起来。军中诸将没有不好酒的,枯燥的军营生活,酒是不多的调味剂;北方的胡人更好酒,那对他们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

想到这里,刘义之兴奋地站起身来,用拳砸了一下手,大声说道:“如此好酒,在北方必能大型其是,为我们刘家赚来大批钱粮!”

酒足饭饱,刘牢之屏退了侍者,让自己的侍从守在门口,问刘义之道:“大哥这两年在寿春,都忙些什么?”

“眼下北方沦陷,索虏与我大晋在江淮之间争衡,寿春虽在其间,不在交界,况燕国这几年内政混乱,也无力南下。这两年无甚大的战事,不过练兵备战而已。”

“殷浩之后,北方暂无强势人物,眼看谢氏也没有能征善战的人物坐镇豫州,北府郗氏,善战的郗超反而在桓氏阵营。桓氏对江淮虎视眈眈,目前形势下,实非建功立业之时。”刘牢之道。

“阿全虽然年幼,事情看得到明白,”刘义之叹道,“我辈行军武将,做不得主,只有奉命行事罢了。”自后汉以经取士以来,武将渐渐被压制,话语权越来越小。渡江以后,武将沦落到依附门阀生存,自觉低人一等。

刘牢之正色道:“大哥不可妄自菲薄,当年郗太尉也是流民帅出身,眼下郗家却也成高门大户了。现在是行军武将,安知以后不能叱咤于朝堂之上!”

刘义之诧异的看着一本正经的刘牢之,说道:“原来阿全竟有如此志向!”

“若非王乔公为阎鼎所害,我彭城刘氏必不会让王庾谢桓诸家专美于前。我刘氏乃彭城大族,皇族之后,岂可满足于行军武将?”刘牢之昂然道。

刘牢之说的刘王乔,便是刘纳之子刘畴。他少有美誉,善谈名理,乃是西晋末年的名士,颇受士林推崇。王导拜司徒时曾有“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之语,可见一斑。他的牺牲,是彭城刘氏门户一大损失。

刘义之饶有兴趣的问道:“以阿全看来,眼下当如何?”

刘牢之拱手道:“当内联同袍,广蓄钱粮,招纳部曲,以待时机。”

“国家危难之际,我等将门子弟抛头颅,洒热血,不惧牺牲,为的是能够恢复故土,兴我中华。但是掌旗者,却是褚裒、殷浩等夸夸其谈之辈。战功不过是拿来争夺权力的筹码罢了,彼辈胜则揽功,败则溃亡,他们争来斗去,死的却是我将门子弟部曲!”

刘义之想起自己的父亲刘寅,陷入重围而不得救,死的实在憋屈,不由点了点头。

刘牢之道:“在这乱世,想要有所作为,必须有自己的力量——有兵才是草头王啊!”

刘义之苦笑道:“阿全说的是,不过这可是需要很多钱粮的!”

“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先把地方选好,建好根据地,此非一朝一夕之功;钱粮的事大哥放心,我会有办法的。”

刘牢之接着说道:“寿春之南有芍陂,历来为膏腴之地,自姚襄走后,只怕是荒废了。大哥可在靠近芍陂、淝水之地修建庄园,兴修水利,安置流民,发展几年就可创下好大的一片基业。”

刘义之点了点头道:“好,此事回去后,我自与叔叔商议。”

说服了刘义之,刘牢之甚是高兴,又问道:“大哥,你在北边,能从燕国那边买到好马牛等大牲畜吗?我在这里垦荒,需要不少牛马!”其实蜀地、岭南也产马,不过用来冲锋作战并不合适,刘牢之想买的主要是战马和能够繁衍的马种;政府的牧场里也有不少牛,并不难买到。不过牛马等牲畜是战略物资,能从敌人手里买到当然更好。

刘义之道:“眼下双方敌对,边境不互市,大量市马是不可能的;不过少量的马匹是可以通过那边的豪酋买到的,不过价格肯定不便宜!”

“钱财的事大哥先不要担心,先搭上路子,看看那边要什么东西,是丝帛、金银还是别的,除了粮食和铁器,别的东西准备起来应该不难,当然最好是使用白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