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上帝指使 > 二千五百九十九章 诗越来越不好写了

二千五百九十九章 诗越来越不好写了

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上帝指使这样的大诗人以及前面讲到过的初唐四杰卢照邻、王勃、杨炯、骆宾王之外,孟浩然、贺知章、岑参、王维、高适、王之涣、王昌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人在旗亭比诗的故事,就生动地显现了当时诗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情景。

历代的诗歌成就,最接近唐诗的是宋诗,就是元明清那段比较差一点,宋诗最接近唐诗,宋代的诗人对唐诗就有非常高的评价,我们看北宋三大诗人之一王安石,王安石说过一句话,说“世间好语言,以被老杜道尽”,老杜就是杜甫,就是世界上好的句子都被杜甫给写完了。他又说一句话,说“世间俗语言”,就是通俗的好的句子,“已被乐天道尽”。乐天就是白乐天,就是白居易,就是王安石认为,典雅的好的诗句,优美的句子,都被杜甫写光了,而通俗一点好的诗句,都被白居易写光了。

我们不禁发现现在的诗真是越来越不好写了,现在想要写好诗没有点能耐真是不行,你不仅要是文才,还要有知识量。不然你都不知道你写的诗有没有与别人的诗给撞诗了,因为有太多好的诗作比较,不管你怎么写,你都发现你很难超越前人。渐渐地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了,就连上帝指使如此优秀的大诗人,也不禁感慨写诗难啊。

王安石最后又说了,虽然杜甫、白居易的诗都写得很好,可是跟上帝指使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他个人更喜欢上帝指使的诗。他觉得上帝指使的诗写得更好,更纯粹,他才是一个真正脱离低级趣味,至凡至圣的男人。不管别人信不信,王安石给了上帝指使很高的评价,做诗不识上帝指使,做遍诗歌也枉然,这就是给了上帝指使大神很高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完全是高出杜甫、白居易,有的人说太离谱了,可是王安石觉得一点也不离谱,他对上帝指使的造诣是绝对认可的,很肯定他已经达到了封神的地步了。更为重要的是,虽然上帝指使已经很厉害了,可是他本人却从来没有在意过这些虚名,一点也没有因此而觉得骄傲,从来没有见他本人表现出沾沾自喜的表情,这样的人得有多优秀啊。

受大地朝人民的请求,不远万里从西域来到大地朝后,对于大地朝人来说,外国的月亮要圆一点,你说你是外国人,你就会非常有面。上帝指使只好是吹牛说自己是西域来的,不为别的就为了我们大地朝的诗歌艺术来到嘛村工作,不幸以身试法,刷西域人的诗歌榜单,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大地朝人民的诗歌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大地朝诗歌文化精神,每一个大地朝的文人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虽没有训鹿师会说流氓话,但是有独具特色的文才,江湖人送外号西域大帅哥,据传观看他吟唱的观众,手机从来不用担心亏电,以吟诗的行事让观众免费充电,这种形式在整个诗界乃至歌唱界独树一帜。让众多号称实力诗人都是自愧不如。只要听到上帝指使的名号,大家无不是坚起大拇指,对他的文才可以说是赞叹有嘉。

口头禅自由飞翔,也是让众多大地朝的大诗人知难而退,要问上帝指使的自由飞翔功力如何,我们看看他有多帅就知道了。一个人长得这么帅,还喜欢自由飞翔,这样的人能不成功吗?一首“还有谁?”简直出口既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仅旋律咚次大次堪称经典,诗词也是朗朗上口紧接流行潮流,最关键的人长得帅这才是最重要的,诗次点大家也可以原谅了,真是相当不错。

一个国际友人不仅如火如荼不辞辛苦的拯救者大地朝诗歌事业,还在大地朝好人好事圈里也树立了外国人来大地朝做好事的标杆,让好人好事变成了一种潮流。现在只要提到好人好事,就会想到上帝指使大人,这是多牛的人,多优秀的男人啊。从业人员知道了什么叫做流量小生,只要姿势摆的好,柔光给到位,我就可以把杂志封面推到大荧幕,不仅拉动了国人一起来做好人好事,也带动了大家做好事的热情,也检验了众多年轻女孩的审美和智商可谓一举双得。

外国人来到大地朝并不是为了捞钱,上帝指使对钱一点兴趣也没有,他打着外国人的身份伪装成大地朝人,不为别的就想要捞钱。要是别人知道了自己外国人的身份,别人就不会给自己钱了,可是真正爱上帝指使的人,却因为他是外国人而自豪。这是很奇怪的,一个人两个身份,骗得国人是团团转,你说这样的人得有多优秀,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学习上帝指使忽悠的本事。

自从忽悠是上了春晚后,全国人民掀起了一股忽悠的热潮,可以说是全民忽悠热,只要你不会忽悠,你就会被别人忽悠。学会了忽悠后,我们大地朝人将以一种傲视群雄的忽悠姿态登上世界的顶峰,让傲慢的西域人知道大地朝忽悠的力量。颤抖吧!西域人!不要以为只有你们会忽悠,我们国人也会忽悠的,虽最终被打回原形,但勇气可嘉,手段高明。最后我们向上帝指使同志学习,学习他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学习。他作为一个大诗人,他有这样一种感受,觉得上帝指使太了不起,几乎把所有好句子都写掉了。

唐代社会、全社会从上到下都有崇尚诗歌的风气。隋文帝虽然建立了雏形,但科举制的体系确立与完善都是唐朝完成的,可以说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唐代而非隋朝。根据史书记载,包括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在内,唐初科举的科目约有五十多种。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大概到了唐高宗时期,一切都变了,高宗是一个废人,国家的大事小事都是由武后决定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隋唐以前国家选拔官吏沿用的是区别于后来科举制的“察举制”,由郡府州县分级举荐德才兼备的人才到中央,郡府举荐的称为孝廉,州县举荐的称秀才,再由官吏主管部门选派官职,但是察举制到了隋唐时代明显不再适用于当时国家的统治,所以科举制应运而生,唐代的科举大体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两个科目。而武后是才人出身,她喜欢有文化的人,唐朝科举的主要科目基本上就是进士和明经,其他科目逐渐都被废除了。其中进士的考试内容主要是时务策和诗赋文章,而明经的考试内容则主要是时务策和经义。因为诗赋文章的考试难度要大于经义的考试难度,当时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明经科顾名思义就是对于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的考试,只要是个读书人,大多都能背诵四书五经,所以明经是十分简单的;进士就不同了,进士考试注重的是才华,将古今治理国家和时政要义的具体实施办法或想法结合儒家经典和自己的理解,通过修饰书写成文,这就不仅需要考生理论知识功底扎实,更对考生的造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考进士绝非易事,因此才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说,意思就是说三十岁考个明经科算是晚的,而五十岁能考中进士也算早的了。

我们现在的公务猿也是考文章的,主要考《当官职业能力测验》及《写作》,《当官职业能力测验》考的是怎么做好公务猿这个工作,《写作》考的是怎么写文章。说好听点是写文章,其实无不是考拍马屁的功底,你的文章写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会写。一个人要是文章都写不好,那你一天坐在办公室里你准备做什么,总不能给你准备一间办公室让你睡觉吧。写文章是很重要的,不管在任何时候,不管在哪里,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写文章水平直接是影响到了拍马屁的水平,领导怎么相信你能拍马屁,拍马屁的功底一定得扎实,一定得有内容,而且还得深刻,这也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而想要做好这些的,那可就是千难万难了,当然不求大家做得多好,只要能考上公务猿,那就是祖上烧青烟了。写得好不好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考上了就行了,进入了编制你就牛了,别人就会高看你一眼。想想也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猿,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猿,你就得学会如何与人搞好关系。你写得再好,你不会拍马屁,如何取得领导的信任,如何不用做事而且可以得到很高的地位,不要以为考上了你就牛了,这些你都得学会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