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设计师 > 第六十五章 对官员的敲打(为书友。。。加更)

第六十五章 对官员的敲打(为书友。。。加更)

“为百姓服务!”

这是颠覆所有人认知的话语,所有人的思想里当官就是要行使权利,能够让百姓为自己服务,有点抱负的官员那也是为了政绩在做事,很少有官员主动的认为自己当官是为了给百姓服务的!

要是整天都为百姓服务,那还当的什么官?不如回家吃自己呢,当然也有人把张三的话理解为范文正公的忧民思想,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看着下面众人的窃窃私语张三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他想起前些日子所发现的官本位思想,为此他还特意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运动。现在看来这些人根本就没把这些话当回事,还想着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呢。

略微停顿了一下,张三接着说道:“各位是不是觉得,辛辛苦苦当了官可不是为百姓当牛做马的,只要不鱼肉百姓就已经是良心官吏了!是不是觉得当了官只就能把官俸领了,顺便给亲朋故旧办点事收上一点谢礼!这才是当官的日子!

有些人在朝廷的官场待过,是不是觉得我说的有些耳熟,大老爷哪能干这些俗事,自有胥吏将事做了!

胥吏做事不要好处吗?好处从哪里来?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官老爷很委屈是吗?吃拿卡要的是胥吏,又不是官老爷,官老爷不过是收了点胥吏送上来的好处,那些坏事又不是官老爷做的,不仅觉得委屈,还要感叹一句任你官清如水,怎奈吏滑如油!

要脸吗?读书人的礼义廉耻去了哪里?哪本圣贤书是这样教的?今天与大家说这些不是要批评大家什么,而是要提醒大家警钟长鸣,时刻记得自己的职责,既然当官就要做事,希望营不需要惰政之官,如果谁敢惰政不作为,我就让谁收拾行李滚蛋!

说了这么多难听的,接下来我说点好听的,我们没有官吏之分,只有级别高低,职责不同,只要有本事,就是今天是村里的村长,也许明天就成了镇长,我们的上升通道是敞开的,不要担心自己如何努力也只能在基层干一辈子,升迁无望!如果不称职,今天是知县,明天也可能直接滚回家吃自己的!

希望营不会让勤于政事的官员白白付出,我们会建立良好的升迁制度和审核制度,任何想要混水摸鱼的人都难逃法令的制裁!”

张三的讲话说完,会场上鸦雀无声,政治敏感度高的人都明白张三这是借着招安成功的时机给大家警告呢,不要忘了谁才是宣府的主宰,身上穿了官服,就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了!

就在大家还在震惊中没有反应过来时,演讲台上已经换了人,赵用贤咳嗽一声,把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后说道:“主公刚才的讲话有些犀利,大家可能觉得委屈,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主公说的那些毛病,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可是主公用了重锤,还是用力的敲了下来。

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要提醒大家不忘初心,不要忘了进入官场的初衷!有些人觉得我当官就是为了五斗米,这样认为的人没有问题,但是吃了五斗米就得干五斗米的事,既想拿好处,又不想案牍劳形,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不管是什么原因当了官,哪怕是最基层的村长,也要做好这个村长的本职工作,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要有人浮于事的想法,如果不想做事,那就辞官走人,把机会留给愿意做事的人,这样还能体面的离开,如果被廉政公署查到你惰政,那与贪污受贿一样会受到重处!”

两位大领导都讲完了话,剩下的时间交给了大家讨论,有问题的提问题,有想法的说想法!

徐光启第一次参加希望营的高层会议,对希望营这种议事模式很不适应,两个最高领导在众目睽睽之下巴拉巴拉的讲一大堆话,然后还要让下面的人品头论足,虽然做下属的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说上官的坏话,但是却可以春秋隐喻!

等到讨论环节,徐光启发现希望营开会讨论只是就事论事,根本不会旁征博引,一个提案支持就是支持,反对就是反对,非常的务实!

会议中讨论了一直游离于希望营统治之外的赤城卫的解决问题,抗税地主士绅如何处理的问题,秋冬农闲后老百姓的组织问题,继续推进土地清丈分配的问题。

赤城卫的问题最好解决,张三如今成了宣府总兵,是赤城卫名副其实的上官,武力加名分不信赤城卫不屈服,会议最后决定由第三标与第四标南北对进拿下赤城卫,民府也要随时跟进,为下一步的移民工作做好准备!拿下赤城卫由第四标分派军队驻守,同时要组建新的辅兵营进驻赤城卫,并在民府官员入驻之后改卫为县,淡化军事功能,防边备虏那是野战部队的责任,军民之间必须分开,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做到军不涉政,政不涉军!

地主抗税的解决问题比较棘手,主要是希望营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制定法令,现在的每一条法令不能只看眼前的宣府,还要放眼全国,希望营总不能因为地主士绅抗税就把天下的地主士绅全杀了,不动用政府强制力量,又不足以震慑这些自以为是蛀虫!

但是又不能搁置,老百姓可都看着政府呢,不能说好的所有人都缴税,到头来还是士绅不用缴税,这对民心士气的打击简直就是致命的,以后再有什么新政颁布下去百姓就会犹豫裹足不前,甚至还会群体反对!

至于士绅大户也在坚持着自己的道理,我已经同意把地卖给政府了,只保留每人十亩地的份额,可是今年我们种地的时候可没说要缴税的,如果我们知道要缴税我们也许就不种这么多了,我们不缴税是朝廷允许我们不缴税的,现在定了所有田亩都缴税,那也是明年才能算数,今年已经过去了,人家的理由也不算错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