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国设计师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宣府之政(下)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宣府之政(下)

孙传庭的话让孙承宗陷入了沉思,孙承宗不说话,孙传庭就默默跟在一边。

过了一会儿孙承宗抬起头来说道:“伯雅是说我大明的贪腐问题已经严重到了百姓宁愿去交商税,也不愿去交没有底线摊派。”

“前辈所言极是,商税有数,该多少就是多少,摊派没有明文规定,还不是官员一张口想要多少就是多少,而且官府收了钱还不办事,商人应付了官府还要应付青皮混混,这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城狐社鼠也是商贾们不愿意得罪之人。”

“这么说希望营的治安很好,那些青皮混混不敢出来捣乱吗?”

“不敢说是路不拾遗,基本上光天化日之下走在街上是安全的,尤其是妇人不会担心有无赖子调戏侮辱,希望营每到一地都会优先打击这些城狐社鼠,不给他们捣乱的机会,这些人被抓住后都是直接送进了矿山中,能不能活着出来只有天知道。”

“这是铁腕手段,可是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要有好处,清理了这一波就会有下一波出来。如果希望营只有这一点手段,在老夫看来也不值一提。”

“如果就只有这一点手段,希望营也成长不了如今这样的规模,张三这人做事极有目的性,从不做无用之功。有时候看似在做一件无用之事,其实背后隐藏的是我们看不透的东西。比如前辈说的妇人参军,在希望营各行各业都有妇人身影,尤其是小学堂更是妇人占了一半,就连主管学堂的官员都是妇人。希望营重要职位有两席是女子占据的。”

“伯雅是说希望营在用女子当官?这不是母鸡司晨吗?”

“希望营有很多让我等士人无法接受的法令,希望营反对女子缠足,理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所有已经缠足之女子鼓励放足,当然你愿意偷着缠足也没人管你,前提是自愿的。学堂是检查女子是否缠足的地方,一旦发现有缠足的女童学堂就会对其父母做工作,要求父母放足。当然女童父母若是坚持,学堂也不硬性阻拦。最关键的是希望营官员不得娶缠足女子为妻,若是娶缠足女子为妻,立刻开革公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大人的父亲,为了迎娶缠足女子为妻,主动放弃了公职!而那个女子也是希望营的两个女官之一,主管教育的官员,女子是熊廷弼之后。自幼缠足,进入希望营之后就已经放开了足,但是因为成年已经不能恢复,所以她是被列为了缠足女子,可见这希望营法令之森严,就连张大人的父亲都要遵守法令!更遑论其他人。”

“听伯雅这么一说,这希望营老夫真想去看看,这块不受大明限制的地方,究竟是何模样?”

“前辈若是有闲暇的时间真的应该去见识一番,宣府之事根本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宣府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奴籍,所有人都是自由身,官府不承认任何的卖身契。就连张大人家里也没有奴仆,只有两个帮佣,都是按月付给工钱,随时可以不干走人。因为宣府没有奴籍,而有钱人家又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催发了宣府的佣工价格高昂,就这人家还要打听人家的人品怎样?不然百姓宁愿去官府的工地干活也不去给口碑差得人家帮佣。”

“这样一刀切的取消贱籍,大户人家都是丫鬟仆役成群,如何能够愿意?”

“不愿意又能怎样?希望营也不强迫大户人家交出丫鬟仆役,偏偏专门在大户人家门口摆个招工摊位,一天不停的喊着招工信息,待遇肯定要比当下人要强的多。甚至还鼓励下人自己脱离主家,有官府撑腰大量的仆役都选择了离开主家,去官府那里重新落下户籍。户籍对于永远无法出头的奴仆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更何况希望营的户籍还有各种福利待遇。有户籍的孩子读书全部免费,还管一顿饭,没有户籍的不但不免费,还要缴纳一大笔教育资源费。还有一个宣府的特点是有个希望营开的铺子叫做‘国营百货’,这个铺子里的货物仅限本地户籍购买,而且还限量。里面的商品有很多都不是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商品,或者就是价钱要比市面上低一些。”

“这样的一个制度需要大量的钱财支撑,偏偏宣府这样大量的花钱还能有盈余!可见这希望营对货殖之道深有研究。老夫观伯雅在张大人手下颇受重用,不知宣府对读书人如何?”

孙传庭心中纠结不已,他知道孙承宗早晚会问到读书人的问题,这才是读书人最关心的问题。

“前辈是指什么?若说对读书人优待肯定是没有了,但是官府各部门对读书识字之人的需求还是很大,比如各个部门文吏、账房、学堂老师,这些职位大多是一些辛苦差事,月俸不高但是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当然若是妻妾子女众多那就另当别论!这些职位有功名的读书人看不上,反而是那些无法取得功名之人为了糊口,应聘了这些职位。毕竟比起工地劳作,这些差事还算体面!”

“希望营不用读书人做官管理百姓,他们靠谁来支撑管理百姓的重任,牧民官可不是谁都能做好的?”

“说来前辈可能不信,希望营的官员除了原本的老班底,现在想做官就必须要考进希望营成立的干部学堂。这个学堂是专门培养官员的,进入门槛很高,到现在为止普通百姓能够考进去很少,学堂里现在的学生都是各部官员推荐的优秀人才,或者就是关系户!即使是关系户如果没有本事,在学堂也会被淘汰出去。”

“这样的学堂与我大明初年的国字监差不多吧,宣府读书人不会连个这样的学堂也考不进去吧?”

“还真考不进去,学堂考试的试卷共分三门,经史、算学和格物!这三门试卷与读书人所攻读的四书五经截然不同,能够做对一半的考生都是优秀人才,就算让晚辈来做估计也很难答对!”

“这不是刁难人吗?出如此怪题与治政有何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