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 第六百三十六章 顾炎武;我还要再看看天下

第六百三十六章 顾炎武;我还要再看看天下

在崇祯皇帝积极改变自己的大明制度的时候。

多尔衮把目光放在了蒙古和高丽等地。

李自成把目光放在了云贵之地。

“桂州之地出现了悍匪,匪首李自成带着叛军攻打了播州,导致播州的土司受损严重,本来安居乐业的播州南苗之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

陕西的葭州,当年不沾泥的起义之地。

在府衙前面的街道上,负责宣读大明时代周刊的内侍,用他那独特的嗓音,宣读着大明时代周刊里面的内容。

在范景文的严格把关之下,这大明时代周刊里面的内容,都非常真实地报道了每一个地方发生的大事。

对于李自成扰乱云贵之地,朝廷已经派遣了大军,以曹文诏、曹变蛟、左良玉、贺人龙等为首的先锋将军,以卢象升帅,慢慢地驱赶整个大明境内的叛军。

除此之外,自然还有一些地方发生的重大惩治贪、官、污、吏的信息。

“安徽亳州的御史台陈良谟清查亳州郡丞张凤翼,陈述其十大罪行告知于天下。

其一乃是……。”

御史台清查出来的大贪、官,非常有典型的列子,直接也拿出来详细地写出来了。

如此一来,这个大明时代周刊也就有了非常可听的内容。

在这位宣读内侍的前面,站着不少的人。

不仅仅是葭州,其他的长安城、南京城、长沙、徐州、襄阳等地,都是由内侍宦官宣读大明时代周刊。

当百姓们发现他们议论朝政并不会引来牢狱之灾的时候,也就开始慢慢地谈论如今的大明发生的一些事情。

这种变化的结果,也就是有了不少百姓,开始向地方上的御史台举报当地的官员行贪墨之事。

因为他们开始相信官府,相信监察百官的御史台。

“士亮兄,恭喜了,此次惩处了张贼,士亮兄便可声名远播,以后亦可名垂青史。”

一位身穿锦袍的少年,向穿着紫袍的亳州御史陈良谟微微施礼道了一声祝贺。

陈良谟则是谦虚又带着一些敬意,对那少年郎说道:“宁人小弟说的什么话,我此生之愿望就是投身许国,以自己的这点才能,为大明、为中原之民做些什么。

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的大明在国师的大力建言之下,开始慢慢地改变,以希望可以中兴。

我如今也不过是做了职责之所在的事情。

不过啊,这话说回来,宁人小弟,以你之才能,在如今的科举之下,进入六部应该不成问题。”

对于如今的科举考试,其实直接就打晕了很多读了十几年书的学士。

一个行测,完全就是让一些读四书五经的学子成为了睁眼瞎。

高粱是在一年之中的下面哪一个月种植?

而给出的四个月,也让他们无从下手,直接纯属靠猜出来。

至于申论,那更是。

前面的那些材料,看起来当真是比四书五经还要好看,描写了一些风土人情,还有一些文章写得感觉已经算得上是绝世无双了。

等他们欣赏完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一般。

最后连文赋都未能写完。

顾炎武,字宁人,算得上是大明时期的一位神童,从小就聪慧,喜好读书。

而顾炎武的母亲王氏,更是从小以岳武穆、文天祥等名人的故事来教导顾炎武。

“再看看吧,我也看过今年的考题了,这般改变,的确可以挑选出来一些人才。

想来也是出自于国师之手,以前的那种科举考试,的确是没有存在的必要。

读死书不如不读书,以四书五经考取的功名,又有多少是当真真才实学?”

说吧又想到了陈良谟,此人就是科举改变之前考取了进士功名,成为了现在的御史台。

又连忙说道:“当然,我说的是有一些人,士亮兄可不要在意。”

陈良谟说道:“我要是在意,也就不会坐在这里和你说话了,你的心性我岂能不了解?

只是可惜了你的才能,如今这御史台正是缺少人手的时候,以你之才,成为一省之御史大夫,完全没问题。”

顾炎武却摇摇头,说道:“我还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还想要看一看这个大明天下,了解一下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

我认为科举以后肯定会向着这方面慢慢地延伸,大明需要的不再是苦读四书五经的学士,而是全才。”

陈良谟带着一些叹息地说道:“唉,既然你这般想,那就再等等也不是不可,你还很年轻,而且,趁着这个机会多去看看,游历大明山川,也可提升见识。

我期待你游历归来,进入御史台,惩处大明的贪、官、污、吏,保一方百姓之安危。”

顾炎武点点头。

而除此之外,江南四大才子,也开始积极研究现在的科举考试内容。

以前他们也参加过,可惜并未考取。

而如今,他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大明的科举考试改变了。

他们不再去费尽心思理解四书五经,也不需要什么关系,只需要考取一个高分,然后通过面试便可。

凭借他们江南四大才子的名声,想来应该不难。

只要是能够进入官府,成为一个官员,进入朝堂,那是迟早的事情。

科举考试的改变,也算是间接改变了大明的整个官署制度。

因为更多的人才被慢慢地启用,在大浪淘沙之下,肯定会有一些有能力的官员被留下。

而不是以前那种,考取了功名,靠着人脉关系,以及东林党的这个身份,成为朝堂上的官员。

如今的朝堂,所谓的党争已经很少了。

东林党中的各个行省之间的争斗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朝堂之上的六部九卿已经开始自下而上形成了制度,他们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那有什么心思去争斗。

而且,所为的各个行省之间的争斗彻底不存在的原因,也是因为朝堂之上,官员治理之地和他们出身之地交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