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乞活西晋末 > 第三百三十七回 皇袍帝冕

乞活西晋末 第三百三十七回 皇袍帝冕

作者:万载老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27:52

第三百三十七回 皇袍帝冕

ntent

光熙元年,三月初五,子时,晴,徐州下邳城。

月明星稀,春暖还寒,三更天的梆子声伴随着更夫“小心火烛”的依稀吆喝,映衬出这座重城深夜宵禁中的安谧。一条幽静的小街上,一队二十余人的巡夜军卒顶着凉风,打着哈欠,就像以往的每个夜晚一样,松松垮垮的巡逻路过。

然而,不同以往的是,他们左侧的一条胡同内突然传出一个石子翻滚撞击的声音,像是有人踢到了地上的石块,同时,一个狠抽冷气的人声随风传来。这些声音并不大,但在宁静的夜晚却显得那么突兀。

“那边有人!”一向眼尖的军卒侯二恰好行经胡同口,第一个颤声叫道,与其说他是后知后觉的提醒同伴,倒不如说是通知胡同里违反宵禁的不明人物。

啪的一声,一扇大巴掌落在侯二的后脑勺,出手的是队头赵五。教训侯二的同时,赵五已经两步抢到胡同口,借着月色,他看见第三户人家的门口,此刻正站着一个犹自愣怔的人,依旧保持着步出院门的姿态。

定眼看去,此人面覆蒙脸黑巾,身着黑衣紧装,脚蹬云底快靴,背负蛇皮包囊,獐头鼠目,矮身缩腰,就差在脑门上贴张字条,上书“俺是毛贼”了,而且看其吃惊呆愣的模样,定还是个胆小如鼠的小毛贼。

“大胆毛贼,还不束手待擒!弟兄们,跟俺上!”身为队头,赵五还是有些勇力与胆气的,他吼叫着抽出腰刀,抢过身边一面盾牌,率众直冲向那位显是鱼腩的毛贼。

与此同时,那位毛贼似也终于被赵五的断喝惊醒,他啊的怪叫一声,转头就向胡同另一头逃跑,不过刚跨一步,像是觉得这样逃跑不科学,毛贼又急速转向,一头扎回第三户人家的院门。

赵五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率着属下军卒快步赶到那户院门。或是太过心急未及注意脚下,临近门口,赵五一个踉跄差点被什么绊倒,勉强站稳身形的时候,他已经沿着胡同冲过了院门。他忙不迭的一边掉头转身,一边高呼道:“别管我,快进院捉贼,立功受赏啊!”

然而,赵五显然低估了自己受到下属“爱戴”的程度,紧挨着他的那名军卒并未依令进院捉贼,而是赶忙跟上来扶住赵五,脸上是满满的关切。第二个军卒是侯二,他同样没有“贪功”,而是很有义气的持刀护在赵五身侧,仿佛担心平地里会有人冒出来伤害身形不稳的赵五。接着,第三个依旧忙着“保护”赵五,第四个仍然,第五个…

“卧槽!一个个咋都冲过头了,到底还来不来抓贼呀,小爷我腿都快站麻了,还赶着完事去和丐师兄吃酒呢。”庭院内,那獐头鼠目的毛贼禁不住低声嘟囔,“这要搁着以前干活的时候,该有多好啊。”

“直娘贼,谁再违令过来,老子砍了他,快进院捉贼!”似乎听到了毛贼的心声,赵五眼见军卒们一个个的围拢身边,却无一人打头闯入那扇黑洞洞的院门,终是急了,挥舞钢刀对着后面的军卒怒吼道。

好在,冲在队伍后面的有位新兵蛋子,感慨着“战友情谊”的同时,他义无反顾的冲入院门。看其眼中的那份兴奋劲儿,倒是颇似纪某人转生前的那一刻

有了傻的在前趟雷挨刀,其余军卒顿时声势大振,一窝蜂的跟着冲入院门,其中自然少不了调整好身位的赵五。众军卒入了这个二进宅院的小富之家,借着月光立刻发现了院中的那名毛贼。颇为奇怪的是,毛贼并未趁着众军卒在院门口耽搁的空档立刻逃跑,而是贴着后院一间房屋的侧墙,竟然向着墙里掏着什么。

“太阳的!”瞥见军卒们冲了过来,那毛贼发出一声愤怒不甘兼且无比懊悔的咒骂,无奈的放弃了掏摸动作,继而左脚斜蹬侧墙,右脚猛踏屋边一棵大树,赶在刀兵加身之前蹭蹭窜上屋顶,快奔一段后直接跃出宅院后墙,消失于茫茫夜幕,看来还是个轻身功夫不错的毛贼。

“那贼人身法太快,很难追上,我等不如还是搜查一下宅院,看看有否同党吧。”目睹毛贼飞檐走壁,侯二恰如其分的建议道,谁愿放着油水不捞,反而去追捕那名功夫不错的毛贼呢?

此言甚合众意,赵五也心领神会的令道:“正该如此,弟兄们好好搜搜,仔细些,看看有没有住户,小心还有别的毛贼。快点,别让他队的家伙来抢功啊!”

“嗷嗷…”一干军卒发一声喊,当即点起火把,兴冲冲的闯入宅院各间屋舍,也不知是搜人,还是去搜财。赵五则在侯二等几名军卒的簇拥下,快步来到那面侧墙边上。这时,赵五才发现这面侧墙上居然有个脚大的洞,洞内是个夹层,里面有个很小的隔间,显然是富户们通常用来藏匿财物的密室。

这才叫机缘巧合啊!赵五是有经验的,他瞬间便脑补完毕,定是那毛贼方才逃跑时意外蹬破了老旧的侧墙,露出了隐藏的密室,但不待毛贼顺手牵羊便被己方赶跑,这间密室却是便宜了自家。咽了口唾液,赵五一脸正派,沉声吩咐道:“检查贼赃!”

其实,同样看明白的还有侯二等人,大家压根不用废话,当即齐心协力的扒开墙砖,继续那位毛贼所未尽的心愿,当然谁都知道,换了官差来,这就叫作检查贼赃。众人抬柴火焰高,很快,侧墙被扒开一个大洞,侯二立刻翻身进去,没叫大家多等,紧跟着就送出了一大一小两只铁箱。

“咔嚓!咔嚓!”钢刀接连挥落,赵五毫不客气的斩落铜锁,反正这肯定是毛贼干的。在周围数人**辣的目光中,他迫不及待打开了第一只小箱子,越小越贵重嘛。不出意料的,里面非但有着金黄银白的一堆小可爱,更有三件玉器古玩,那材质、那造型、那色泽,一看便知是高档货色!

一阵狂喜中,赵五尤觉不足的打开了第二只大箱子,顿觉眼前金芒耀眼,霞光闪闪,档次明显更胜之前。然而,这次众人不再是意外大赚一笔的惊喜,而是各个手脚发颤,呆若木鸡!

因为,借着通红的火把,众人看见,这只箱子里存放的却是冠冕与袍服。那质地,那饰珠,那绣纹,尤其是那些山龙华虫的图案,根本不是常人可以染指,三公九卿或许够格配戴,甚至,还得再高一级

魏晋舆服尚不是明清时期的那种龙驾龙袍之类,其承汉制:“天子郊祀天地明堂宗庙,元会临轩,黑介帻,通天冠,平冕。冕,皁表,硃绿里,广七寸,长二尺二寸,加于通天冠上,前圆后方,垂白玉珠,十有二旒,以硃组为缨,无緌。佩白玉,垂珠黄大旒,绶黄赤缥绀四采。”

“衣皁上,绛下,前三幅,后四幅,衣画而裳绣,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之象,凡十二章。素带广四寸,硃里,以硃绿裨饰其侧。中衣以绛缘其领袖。赤皮为韨,绛袴袜,赤舄。未加元服者,空顶介帻。”

赵五仅是一名不入流的郡兵队头,自然不清楚“天子备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皆具五采”,自也搞不懂箱子里的冠服属于哪一级别的,却是知晓这事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这个小人物的处理范围,甚至是沾边范围。

好一片呆愣,赵五总算回过神来,他的第一念头就是躲开这一桩大麻烦,就当啥都没发生,可抬头四顾,麾下几十个兄弟都已聚拢过来,一个个依旧对着霞光金芒目瞪口呆。得,这么多人,盖是盖不住了,还是尽快如实上报吧,只可惜小箱子里的那些小可爱了

其实,此事赵五也根本没有掩盖的可能,天明之后,当赵五等人还在官衙中接受讯问的时候,下邳乃至徐州的市面上,已经传出了一条爆炸性消息,一队巡夜军卒在捉拿一名毛贼的过程中,极为偶然的撞破了被盗家宅的一间密室,并及时劫住了行将被毛贼从密室盗走的铁箱,只是,在铁箱内,军卒们居然发现了私造的帝冕和龙袍!

相比这一惊天发现,那名事后踪迹全无的毛贼完全被所有人忽略,受害者则成为最大被告。据查,当夜宅中有一名女主人和数名奴仆丫鬟,悉数被毛贼迷晕;按他们的交代和随后的查证,此间是一名大人物包养二奶的外宅,那间密室则是大人物独有钥匙的暗库,而那位大人物,正是都督府长史王修。而且,官差们后来还发现,铁箱所用的铜锁上赫然刻有琅琊王氏常用的“王”字标记,更将此事做实。

就此,一桩铁证确凿的谋逆大案惊现徐州,纵是琅琊王氏也遮掩不及,其最大嫌疑人王修当即无奈的自请革职待查,琅琊王氏也难脱关系。更糟糕的是,结合近日传遍大晋的“龟碑谶语”,琅琊王氏几乎被众口一词的臆断为谋逆之贼,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这等惊天大案,旋即经由官面的与民间的诸多渠道,以远超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达了洛阳,伴随而来的自然也有铺天盖地的流言。大街小巷,酒肆茶馆,一时间洛阳百姓们最流行的招呼不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懂了吗”。

“本同根,自相轧;亲不亲,家不家;王与马,共天下;龙气震,地神罚。”这段源自洛阳的谶语,本还是模模糊糊,可到徐州转了一圈,与“皇袍帝冕”事件两相印证,立刻摩擦出了绚烂的八卦火花。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几乎不用一天时间,评论家们便已剥茧抽丝,发掘出了谶语中该有和不该有的更多寓意。

其中,最公认最权威最经得起推敲的谶语解析版本如下。王氏外宅惊现皇袍帝冕,正是印证琅琊王氏预谋大权独揽,预谋与司马家共座天下,也即谶语中的“王与马,共天下”。

而所谓的“亲不亲,家不家”也有了新解,也即王氏身为晋室亲家却毫不顾及亲家之谊;王敦身为晋室驸马,王衍幼女嫁与愍怀太子,杠杠的晋室亲家,可昔年贾后陷害愍怀太子之时,琅琊王氏非但不曾援手大晋太子,反而急急让王氏女与愍怀太子合离。

甚至“本同根,自相轧”,路人皆知司马诸王的那点破事,现在也被加上了王氏在其中煽风点火的臆断。至于“龙气震,地神罚”,则成了一桩悬念,直令众多八卦党们茶饭不香,苦待后文。

可笑的是,当某群别有用心的路人甲们小心翼翼出言“点拨”龟碑与皇袍事件的时候,得到的往往是不屑的白眼与“哥早知道”的冷哼,因为,路人甲们精心炮制的言论早已成了人尽皆知的陈词滥调。而等这群路人甲们的大档头吴兰郁闷下令集体收队的时候,最公认、最权威的谶语解析版本已快风靡大晋了。

这一下,本为谶语所扰的王浚爽了,背锅侠王衍则哭了,干脆联合王敦王导等王氏俊彦集体请辞以表心迹。求官洛阳的诸多士人们则笑了,琅琊王氏因与东海王封地毗邻,素来交好,是东海王的嫡系势力,他们若在蛋糕将分之际,带着一干门生故吏轰然倒下,那该空出多少肥缺啊!

关东阵营立即全力调查起了这一流言,意欲揪出幕后黑手。然而,查着查着就没法查了,只因散布谣言的黑手越查越多,有幽州来的,有西北来的,有关西来的,有巴蜀口音的,同样也没少来自关东阵营内部的,简直就是万国联军,琅琊王氏就这么招人恨吗?倒是始作俑者,却因发现诸多接盘侠取代己方操控起了舆论,提前就溜号了。

自然,东海王司马越苦了,革命尚未成功,股肱焉能倒下,内部更不能乱!一方面,他按下王衍等人的辞呈留中不发,着力安抚琅琊王氏莫要胡思乱想,组织还是信任他们的;另一方面,他还得顶住层出不穷的耳边风,劝导阵营中的其他势力莫要听风是雨,蛋糕大家都有份嘛。只是,谁又知道在他的心中,是否会埋下什么别的种子?

其实,流言所以能杀人,不在流言本身,也不在传播流言的八卦党,而是在于流言给想杀人又有能力杀人的人提供了一个理由。大晋的那些士族政客,又有几人不明白所谓的谶语和皇袍事件九成九是有人背后捣鬼?只是,身处局中,决定态度的往往不是头脑与事实,而是屁股所在的位置ntent

乞活西晋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