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乞活西晋末 > 第三百九十四回 金秋稻香

乞活西晋末 第三百九十四回 金秋稻香

作者:万载老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27:52

第三百九十四回 金秋稻香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光熙元年,九月初五,巳时,晴,东泥湾乡,河三里村。

金秋时节,骄阳如虎,却虎不过百姓们心情的火热。罗河两岸,稻浪滚滚,金黄的稻穗映衬着穿梭其间的张张笑脸。乐岛第一个收获的季节,华兴府军民全面投入秋收,就连劳力有限的学生们,也被放了农假,雀跃的参与其中。虽是背井离乡,虽是偏居海岛,华兴府百姓们依旧满怀兴奋,用一把把镰刀的上下翻飞,来迎接他们在乐岛的第一场丰收,来迎接他们在未来的丰衣足食。

罗河东岸的东泥湾乡,大半年前还是浅湖沼泽,而今已是满目金黄。得益于年初造田时,纪某人曾数日在此搬土锻炼,东泥湾造田重点工程由是自动升格为华兴府的头号形象工程。就像人类历史长河中所有的形象工程一样,造田之上兴起的东泥湾乡,就此享受到了华兴府能给的最佳待遇。

最具代表性的一点,便是东泥湾乡那位名为牛铁的乡正,正是地道的雄鹰寨老人,曾是血旗军中资格最老的首批功曹小史之一,堪称乐岛所有乡正中来头最夯实的一位,若非华兴府目前尚未设立县级机构,人家是怎么也不会混在小小乡镇里的。须知与他同期的陈齐,已在参军署政部高居主管思想政治与教导史事务的六品导曹从事,兼政部召集人。

作为血旗老兵复员从政的一面大旗,加之处于东泥湾乡这个形象工程所在,牛铁可没少往自家碗里扒菜,没办法,上行下效,纪某人带出来的人大都这德性。于是,第一架大型水车,第一批先进农具,第一担正式推广的地龙肥,以及人均最多的耕牛,最好的占城稻种,都成了东泥湾乡的囊中之物。

尤其在农业技术方面,华兴府的种田能手,太行老区的优秀田农,都没少被纳入东泥湾乡传授经验,便是大忙人纪泽,也数被牛铁厚颜截来现场指导。而这指导多了,多少也有些效果,一些后世人尽皆知的农业技巧与生产方式得以提前问世,尤其是百多年后才会出现的稻田排水技术,简单易行却立竿见影。由是,东泥湾乡的性质再度提升,成了华兴府农业先进技术的重要推广试点。

有着诸多外力协助,东泥湾百姓更不含糊,他们在牛铁带头下,以不亚于农业学大寨的精神,辛勤劳作,深耕细作,并借着水道育秧移栽多出的时间差,愣是赶在春播节气的最后一天,保质保量完成了东泥湾造田与全面栽种,之后的浇灌排水、除虫除草、抗风抗灾、田间管理同样尽心尽力。

如今,他们的付出终于收获了丰厚的回报,根据已收田地的结果,本季亩产至少九斗,距离纪某人两年前桃园吹嘘中的一石仅余毫厘之差,预计整个东泥湾今秋将能为华兴府贡献五万石稻米。

推至整个华兴府,虽然比不上东泥湾,但海外四岛包括开发最晚的琉球在内,普遍亩产也在六斗之上,不出意外,今秋海外四岛大约三百多万亩的田地,粮食收成总计能达二百万石以上,省着点,都够海外百姓勉强撑上一年了。

更有甚者,这仅是一季的收成,海外四岛的纬度普遍南过长江出海口,冬麦夏稻,辅以豆蔬,便是在气候偏冷的西晋,一年两季也毫无问题。也就是说,在五十万府民的竭力开发之下,华兴府海外部分已经实现了粮食自己,甚至还能有着大幅富裕。

说来今秋大晋也算好事成双,政局稳了,中原河北的粮食也得了大丰收,颇一副否极泰来之相。而长广与三十六寨同样收成喜人,怎奈三十六寨毕竟都是山田且数量有限,仍有三四万石的粮食缺口,财大气粗的华兴府索性未雨绸缪,已在安排给其一举运去二十万石...

河三里村,顾名思义便是西距罗河大堤三里的一个村庄,它是东泥湾乡所属的一个普通小村。这里,紧张的收割正如火如荼。忙碌的人群中,一名瘦高青年身着麻布短衣,背挂一把镰刀,推着辆堆满稻捆的独轮车,快步赶到村口打谷场,继而麻利的卸下一抱抱稻捆,搬往场上那小山般的垛堆。

这青年正是钱凤,数日前的科考正考中,针对几道表明立场的敏感考题,尽管文笔上他表达的十分委婉含蓄,太极推手推啊推,尽管在心底他其实很想遵循儒家发扬光大的真正潜规则——迎合君主,但他终归不曾放下儒家门徒的那份节操,保留了装老夫子指斥儒学的所谓“巧伪”。是以,走出考场的他是坚定而自豪的,哪怕对中榜少了几分自信。

不过,正考次日的附加武试中,钱凤就没那么自傲了。君子六义的射御两项,踏青采风所必备的驱车或是驾马本领,也即“御义”这一项,他倒是轻松通过;但射箭抑或取代它的技击本领,也即“射义”这一项,他却未能达标,委实令他好易通懊丧。所幸此等武试还有多次补考机会,日后多加练习,当可过关。

视线回到河三里村口,看钱凤此刻的形象,与数日前科考之时的翩翩儒生判若两人,倒更像一名勤劳扎实的庄稼后生。农忙时节,他与华兴府的许多非农军民一样,被下派到乡村协助秋收,在履行账房主职盘点收成之余,自然少不了下地操镰。报纸上可是登了,纪大府主都亲自下地收了两天稻子,他钱凤一个降俘转成的平民,可没资格养尊处优。

不过,经历过诸多变故,钱凤倒未为此而困扰,毕竟仅是短期辛苦而已。相反,乐中之行令他心态大变,这些时日再与淳朴庄稼汉们一同劳作,一同生活,一同为了丰收而欢笑,反让他更多一种新的体验。这一体验若按纪某人的无耻言论,那就是工农改造见效了。

“哎,哎...哎呀...”蓦地,钱凤身后不远处,传来颇显苍老的一阵惊呼。他回头看去,声音来自十数丈远的一辆独轮车,堆运的太多太高,只见稻捆不见人,不过,那辆承载稻捆的独轮车显已失去了重心,并在推车人挽救无效之后,砰一声倒下,也令稻捆哗啦啦滚了一地。

“孙老伯,您这又是何苦呢?没事吧?快歇歇!”钱凤相助不及,只能苦笑着快步过去。听声音就知来的是村里的孙老伯,都快六十的人了,非要逞强,跟小伙子一样玩命的秋收劳作,谁说都不听。瞧这车稻捆装的,一点都不比他钱凤推来的少。

“小事,摔一跤而已,俺老孙身子骨硬朗着呢,哪有那么娇气?”被钱凤扶起,孙老伯摇摇脑袋晃晃腰,旋即一把甩脱钱凤的手,边将两个稻捆拖往垛堆,边笑呵呵道,“呵呵,还别说,好些年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了,老汉我看着就觉全身带劲,哪里还用歇?”

“孙老伯,都叫您悠着点,又没谁逼着给你下指标,您这又何必呢。终归这秋收是公家的事,身体却是您自己的啊。”明知劝也没用,钱凤依旧象征性的劝道,同时,他手上不停,忙也相助孙老伯收拾其散落地上的稻捆。

“什么公家的、自己的,钱先生,俺知道你读书多,知书达理,但毕竟年纪轻,老汉今个仗着这把年纪,可得厚颜说道你几句。”孰料,听到钱凤所言,孙老伯却是收起了笑,半是劝说,半是训诫道,“老汉不懂多少大道理,却知将心比心,府主与华兴府对咱够好,咱就得尽量报答回去,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府主说华兴府是老百姓自己的政权,就是咱们共同的家,咱就得有个主人的样子...”

被反教育了!?听着孙老伯的喋喋不休,钱凤一脑门黑线,搬稻的动作更麻利了,但脑中倒也冒出了一个报纸上与大会小会中时常鼓吹的名词——主人翁精神。他钱凤以往都是将之看做一条“巧伪”的光鲜口号,对之暗嘲不已。

可是,此时见到孙老伯在实际生活中自认是华兴府的主人,且那般的由衷和自然,分明已经具备了所谓的主人翁精神,他不免触动,甚至如醍醐灌顶,瞬间想清了一个这几日一直困扰他的问题:偏居海外的华兴府,正统不容的贼军,何来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何来这样一场大丰收?

放在大晋,相同的人力财力条件下,即便朝廷与地方不打折扣的全力推行华兴府的各项政令与措施,也不可能在大半年内像华兴府这般完成土地开垦、厂矿建设和城市修建等系列生产项目,能够完成其中的三成,便可算是上下一心、报效朝廷、鞠躬尽瘁甚至死而后已了。

此点钱凤返离乐中城后可没少琢磨,对华兴府的诸多宣传,发展历史,组织结构,以及最近颁布的一系列法律规章,还有那位颇为神奇的纪大府主,他都曾潜心思忖。而今,就在这个寻常村口,瞥眼这个不识好赖、倚老卖老的孙老伯,看着四下忙碌秋收的百姓,看着一张张兴奋满足的面庞,他算是明白了,那是因为华兴府上下的干劲、活力与凝聚力,根源则正是这份主人翁精神。

那个府主对外谋财掠地,对己勤俭戒奢,却将所获内惠于民,封爵赐地赏恤军伍,轻税高薪藏富于民,田粮保障养护老弱,义务教育开启民智,公开科考遴选人才,庄重祭祀缅怀英烈,诸般种种,竟在不知不觉中,将华兴府上下团结到了一面标榜着华夏民族和华兴府的大旗之下,令华兴府上下增添了一种叫做主人翁的意识,从而充分发挥出了华兴百姓的真正民力!

府主真枭雄也!钱凤豁然开朗,竟是窥破了后世国家与古代家国之间的核心差异,自觉军政感悟大进了一步。素来自负的他也不禁心中喝彩,对那位不曾接触过的府主由衷生出敬佩甚至畏惧之心。只可惜,这些令他震撼的认识,他现在所佩服的那位纪某人自身也仅半桶水,更多仍是凭借前生记忆照猫画虎罢了...

“士仪,在这儿呢,找到你可真不容易啊!走吧,甭干了,今个早点回乐北宿舍去拾到拾到,明天去乐中城一趟,府主召见,巳时四刻,可别晚了!对了,乡里我打过招呼,你就不用去说了。”正在这时,一个三旬男子从村外大路上小跑着过来,老远就冲钱凤大声招呼道。到了钱凤身边,他还十分热络的帮钱凤将最后两捆稻捆搬完。

府主!?本还苦口婆心说道的孙老伯顿时卡了壳,正抱着的稻捆哗啦落地,心中一阵发懵,他孙老汉今个教训的这位年轻人,究竟有何来头?钱凤也不由一愣,但很快,他便有了一个自觉**不离十的猜想。

看向来人,这厮钱凤非但认识,还很熟悉,正是他在安海商会中的顶头管事。因为钱凤的平民身份,加之其之前的不思进取,略知其根脚的同事们大多不待见他,这位顶头管事亦然,虽不曾刻意给他穿小鞋,却也没给过什么好脸色。今个看其笑得跟脸上开花儿似的,就差写着“谄媚”二字,多半是他钱凤科考上榜没错了!

“知道吗,士仪老弟,刚才前来送通知的叫秦厦,那可是府主大人的心腹亲卫,五月整兵后更已成为屯长。虽然他只说府主召你跟科考有关,并未透露别的,但我估摸着,他亲来通知的人,名次不会差,没准就是文魁呢!”果然,这管事随即压低声音,笑眯眯透露了原委,还很负责的赠送了一份八卦分析。

“呃,果真中了!哈哈...”尽管一直抱有很大期望,听到这个消息,钱凤还是忍不住捏了把拳头,脸上也由衷的绽开笑容,甚至连管事这个平素不待见他的家伙,今个都看着顺眼了些许。

“士仪,估摸明个是定榜前的最后一关,府主亲自面试,你还得稍加准备啊。呵呵,不想咱这儿也能飞出个文曲星...”管事没口子的热情,再度献策。莫怪其人没节操,钱凤如今显是中了科举,按照华兴府的风格,自将升为公民;若还得中榜首,未来前途更加不可限量,这管事的变脸示好也是人之常情。

懒得再听这管事呱噪,钱凤丢下活计,和身边几名熟人打个招呼,便洒然离去,临行前还不忘冲呆愣的孙老伯笑道:“孙老伯,谢了您的提点,可咱还得说一句,您老干活悠着点,活计是公家的,总会有人干,身子骨却是您自己的,累着可没人帮你顶,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