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乞活西晋末 > 第四百零一回 韩人劳工

乞活西晋末 第四百零一回 韩人劳工

作者:万载老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27:52

第四百零一回 韩人劳工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光熙元年,十月初四,卯时四刻,晴,乐中。

华兴府正式成立,又是刚刚丰收后的农闲,全岛大庆,放假三天,可这些都与军政双方的大小官员全然无关,他们除了开府当日放假一天,之后便再度投入了昏天黑地的忙碌。没办法,军方已然准备起了南征,而民政方面,则不得不应对起了人数剧增的半岛劳工。

随着入冬农闲,根据华兴府与半岛多家势力达成的“劳务换粮”协议,数万来自半岛的劳力已经一批批的经由文明岛中转抵达了乐岛。搭桥铺路,建屋筑城,垦荒修坝,华兴府的各项建设远未完工,作为华兴计划体制的最后三月,气候适宜的这个冬季,正是大兴土木的最好时节。

当然,对于华兴府的民政官员而言,紧张忙碌所为的不光是既有四岛的各项建设,筹备移民夷州同样重要。相应的,半岛劳工们的意义也不光是三月的短期雇佣,南下夷州岛移民开发同样是华兴府对他们的企望,毕竟那里气候湿热,易生瘟疫,还有疟疾瘴毒,殖民初期是急需有人先去趟雷的...

乐中城之南,清晨的阳光洒在乐中湖上,借着凉风吹起的层层涟漪,散射出点点金芒。湖光辉映间,一顶顶新搭的帐篷整齐排布,在湖东构成了一座可容五六千人的临时营盘。随着一阵急促的哨响,营盘中逐渐发出忙乱的人声,意味着新一天的劳作即将开始。而这里所安置的,正是从朝鲜半岛前来“劳务换粮”的外来劳工。

“潜心改造,洗清罪孽!”“报效华兴府,重做华夏人!”整齐洪亮却又略带怪调的汉语口号不时在营地内此起彼伏的重复再重复。间或的,也会有皮鞭抽打与闷哼惨叫的声响夹杂其中。

劳工营一角,百名韩人青壮统一的麻衣装束,正分列整齐的立于张张条板“餐桌”之侧,并在汉人队头吴老三的带领下,不停将口号重复再重复。于此同时,几名韩女在一名汉人营管的指挥下,麻利的在条板上布置早餐,而在视野可见处,数班藤甲持刃的血旗军卒正威风凛凛的往来巡逻。

“坐下开饭!”待到这一队韩人青壮的面前都有了饭食,吴老三终于沉喝出声,一众韩人青壮如蒙大赦,立刻停止了这种无聊的口号,齐刷刷的坐倒,开始了狼吞虎咽。

“啪!”其中一名青壮不知是想到什么开了小差,坐下得明显慢了一截,结果立刻招来了队头吴老三的一记皮鞭。清脆的鞭挞声令几乎所有韩人青壮一个哆嗦,不少人眼中闪过愤怒,但眼角余光扫到不远处的血旗军卒,又赶忙沉默的低下头继续餐饭。而那名被抽打的韩人青壮同样不敢多言,反是给吴老三赔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这才在吴老三的示意下连忙坐倒开吃。

韩人中间,一名身材高瘦的青年头都不曾抬起,只管嘴上丝毫不停的大口嚼咽,倒不是他心中对这一切无动于衷,只是相比无谓的抗争,他更愿意将精力放在饭食上。要知道,这里提供的饭食绝对够多够份量,但吃饭是有时间限定的,对于以往经常吃不饱的他来说,抓紧时间多吃一些才是正事。

这名韩人青年叫金巴,是个来自弁韩沿海聚落的底层族民,自家四兄弟中排行老二,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加之家境贫穷,二十好几还是光棍一条。之前在聚落头人组织下,他连同一些条件相若的聚落族民,以及一群贵人家的奴隶,辗转跨海,在三日前抵达这个刚刚改名为华兴府的地方,经打散混编之后,开始了这段福祸难名的劳工之旅。

半岛大战,庄稼歉收,贵族头人们自然饿不着,各种捐税名目整来搞去的,结果就是金巴这样的底层韩人家庭更加缺粮下锅了。半月前,聚落头人发出通告,招募劳力前往乐岛务工三个月,包吃包住之余,临了青壮男子给米一石,年轻女子给米五斗。

原本,跨海远赴一个疑是贼军的华兴府务工,正常人心里都会发憷,甭提头人忽悠的吃饱穿暖,能否活着回来都还两说,可谁叫今年的年景这么差呢?或许头人说的是真的,总比呆在家里一起饿死好吧?于是,为了减少家中粮食负担兼而多些米粮进账,也为了金巴能像头人说得那样包吃包住,父亲跺跺脚,母亲抹抹泪,赋闲又大胃的金巴就出来了。

“停!”一声来自汉人吴老三的断喝,令所有韩人劳工立刻结束了餐饭,并条件反射般的起身立正。

三天来的皮鞭侍候果然卓有成效,吴老三眼中闪过满意,脸上依旧一副凶相,冷冷扫视一圈,他这才宣布道:“解散!一刻钟!”

一刻钟后,随着吴老三“集合”的吆喝,稍作整理的劳工们立刻从营房各处冲出,并在吴老三面前快速列出了还算整齐的队列。吴老三冷冷扫视,清点无误,扬鞭一指北营门方向,口中则又领喊起了重复再重复的口号。

随之,这百名韩人劳工两列并排,跑步出发,而整齐洪亮却又略带怪调的汉语口号亦伴随而去:“潜心改造,洗清罪孽!报效华兴府,重做华夏人...”

因为是这队百人劳工中个头最高的几人之一,金巴一来便被吴老三随手指定成一名临时什长,当然这个临时职位吴老三可以视表现随时更换。这会,金巴跑在队伍最前,吃饱饭的感觉仍令他心情舒畅。但是,越过北营门的时候,金巴一眼瞥见了两个被挂在木架上的韩人青壮,奄奄一息的,他不由一个寒噤,差点左脚拌右脚摔了一跤。

这两个青壮金巴有印象,本是昨天刚抵营地的平民劳工,营帐距离金巴那队的营区不远。似乎是因为他们不满于和奴隶同吃同住,并且为之顶撞了管理他们的队头,甚至还有反抗鞭笞的倾向,结果当时便被赶来的巡逻军卒一顿暴打收拾,不想竟然迄今犹被吊在这里示众。

几日下来,金巴对这趟劳工之旅的感受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要说华兴府好吧,那些队头、管事、通译大多时间都是凶神恶煞、声色俱厉的贼匪做派,动辄对外来劳工们呵斥怒骂、鞭打脚踢,就好像劳工们不论平民还是奴隶均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一般。工期也排得很满,几乎天亮着就得干活,天黑睡觉前还得接受一个时辰的语言学习和忆苦思甜、声讨批斗等思想教育。

这还不算,日常生产生活中,劳工们只能说汉语,用汉俗,不允许用韩人语言交流,许多原本的生活习惯也被迫更改,若有违反,便是一顿打骂。按照华兴府那些人所说,这叫改造,叫赎罪,可咱土生土长、规规矩矩的韩民凭啥就有罪,就要改造呢?

然而,要说华兴府坏吧,也不尽然。别个给劳工们的待遇那是真好,一来就先发两套衣服,虽然只是麻衣粗布,却是金巴以往做梦都想要的档次。金巴脑中闪过那日领衣服时的场景,得知衣服永久归自己的一帮劳工,包括金巴在内,无不嘴角哆嗦、双手颤抖,还真叫丢人。更让金巴难以说不的,就是这里的伙食,一天三顿,顿顿吃饱,隔天就沾鱼腥,据说运气好还能开次鲸肉荤,聚落头人家也不过如此吧。

而且,若是劳工们有了头疼脑热,便能得到医护,便是鞭伤也能有药物随后处理,根本无需向以往那般硬扛。听说,平民劳工若无大过,三月收工后还能视表现得到五百钱左右的额外奖金,至于奴隶就免了,谁叫给多少都是奴隶主的...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金巴对这个华兴府虽有怨言,还真就恨不起来。

思绪纷飞之间,金巴所在的劳工队伍已经抵达了乐中东城门的工地。他们这营劳工百人为一小队,设队头,五个小队为一中队,设中队长。整个劳工营设有十个中队,当前任务就是在汉人工匠的指导下完成乐中城的夯土磊石修墙筑城。

工地的调度十分快捷,金巴一什人很快到岗劳作,依旧被分配在昨日靠近城门的那个工段。摸了摸自家昨天夯土砌砖垒出的外墙,还有钢筋混凝土交换的一段梁柱,一夜下来已经相当结实,金巴再一次感到咋舌,这种叫做水泥的材料真叫神奇。听说它就是华兴府主发明的,目前已经在中原广为使用,汉人就是有能耐啊。

颇为熟练的筛沙去杂、加料加水,金巴一边搅拌起混凝土,脑中却不由想起了那个贵人交代下来的任务。在弁韩港口登船前,一名来自弁韩王城的贵人私下召见了他们一行平民劳工,要求他们前往长期封闭的乐岛期间,尽量多方了解有关华兴府的各种情况,尤其是有关军事布防、先进技术与独家工艺等等,返程后若能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便是为弁韩立了大功,将会得到重赏。

金巴嘴角忍不住挂上谑笑,人家华兴府可不傻,想搞到有用的情报哪有那么容易。就说这水泥吧,肯定是好东西,可自己除了能够知道该如何用,怎么制作乃至在哪儿制作压根没法知道。昨天有个多嘴的劳工只是好奇的随口打听了一句,劈头盖脸就得了一顿鞭子,另一个溜离工地四处探看的劳工更在一顿当众吊打后被带走,再无踪迹。

作为什长,金巴比普通劳工的消息要多些,他知道自己这些劳工自始至终都将被严格监控管理,且只能从事开石挖土、铺路架桥、修墙筑城这类的粗活重活,而且不涉及箭塔、藏兵等城防建筑或是制作水泥等技术活计,充其量也就能知道乐中城将建瓮城这等实在无法隐瞒的情报罢了。

反正金巴已经熄了带情报回去立功受赏的念头,再说了,他已经知道华兴府给自己的劳务报酬是两石米粮,而聚落头人却只给自家一石,显然头人们直接将自己的辛苦所得截留了一半;对这样的一群弁韩贵人,他怨恨还来不及,又哪有为了他们冒险刺探的意愿。

“好消息,好消息!分田要增加了啊!”突然,一名韩人长相、绿色官服的年轻官员手拿一叠纸张,一边用汉语嚷嚷着,一边兴冲冲的从城中走来。

金巴老远瞟了一眼,知道那人手中拿的纸张叫报纸,劳工营的汉人管事们经常随身一份。而看那官员官袍上的禽鸟,正是下品中最高一级的七品。须知华兴府开府之时,已对官袍予以统一规范,下、中、上品官袍分别采用绿色、红色与紫色,配以不同鸟兽彩绣。

至于那名韩人官员,金巴也颇有印象,此人叫箕信,箕韩王族后裔,好像是什么司法署判部的一名主事,统带一群懂得韩语的汉韩管事,白天长在劳工营管理事务并客串通译,晚上还会给劳工们汉家教化、普及法规,只是令人反感的是,那厮多次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华夏人,金巴可没少腹诽其为“韩奸”。

“大人,有甚好消息?给咱说说,莫非事关夷州分田?”随着箕信来到东城门工地,有熟悉些的立马凑前问道,与之相伴的,则是这里的队头、管事,乃至汉人的工匠、劳工们,人人均竖起了耳朵。

“呵呵,何止是夷州分田,既有四岛的分田也有增补呢,报上说这叫全民获益!”箕信答道,声音挺大。

“诶,看来是府里出台细则了,快问问去...”有箕信这么一说,众人顿时热议起来,许多人干脆放下活计,纷纷循声涌向箕信,各个双眼发亮、面带兴奋,围绕着箕信吵吵嚷嚷询问个不停。

“得,得,诸位就别一一问了,本官索性就给大伙儿念了这段报文吧!移民夷州政策初案...”或是以往落单太久,箕信显然十分喜欢这种被聚焦的感觉,一阵解说之后他干脆跳到高处,照着报纸大声朗读起来,而围拢的汉人们则越来越多,情绪也愈加激动。

金巴自然无法听懂长串汉语,只隐约听见似乎与田地有关,于是,他不免好奇起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好消息,让这些汉人们都这般高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