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乞活西晋末 > 第四百二十二回 石头换粮

乞活西晋末 第四百二十二回 石头换粮

作者:万载老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27:52

第四百二十二回 石头换粮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瀛东湾,华兴府高层会议,继瀛东郡规划发展议题,纪泽宣布了血旗军新一轮的扩军计划。拟建卫署营与瀛东营两个五千战兵编制的甲等营,拟建四个两曲编制的瀛东郡乙等守备营,拟在海外三郡各建一个两曲编制的乙等女兵营,以及在瀛东郡新建十个常态化的农垦民兵曲。

其中,钱波、祖逖分任卫署、瀛东二营的中领军。卫署中军由原血旗右军调编;卫署左军由木兰营调编,以刘玉娘任校尉,取消木兰营独立番号;卫署右军新编,以血旗军最早军侯之一的刘耿为校尉,步骑各半。空置的血旗右军则以梅倩为校尉,重新编组,步骑各半。

瀛东营右军以山地营直接升格调编,仍以林武为校尉,将驻于由蛮虎主寨改建的山地军训基地;瀛东营左军由苍狼营军侯布根擢任校尉,重新编组,步骑各半;瀛东营中军亦重新编组,步军编制。

卫署、瀛东二营有着四军六千余人的缺额,军官主要来自火线提拔与讲武堂,寻常军卒则悉数抽自历经夷州之战的南下辅兵。而乐郡、琉球与瀛东三郡一应守备辅兵的缺额,拟在瀛东郡加以补充,也即从南迁移民与土著中征募万余新兵。

此番乙等新兵的征募,拟有汉人、韩人、夷州土著乃至他族杂夷的勇壮各约三千,但具体配置有所讲究,汉人新兵将悉数留在瀛东郡,夷州土著则将悉数配至瀛东郡之外,甚至,为了保证辅兵中汉人过半,各处自贸岛驻军还将参与此轮扩军的对调混搭。

至于所谓的农垦民兵,则是装备待遇更低于辅兵的长期民兵,主职为垦荒种田与生产建设,二成时间用于军训。这主要针对所纳韩海劳工中的那些青年勇壮,单身为主的他们,还是集中管理为妥,更可作为兵员储备,甚或在特定时刻用作炮灰。

经此扩编,包括各自贸岛驻军,血旗军海外部分将有战兵三万,辅兵两万,农垦民兵六千余。当然,此番扩军虽以瀛东为中心,却也涉及海外另二郡县,且还与最终攻占基隆的战事有所承接,真正结束扩编怕要等到年底,而其间的细节操作,便是马涛此行瀛东的主要任务了。

说来,算上陆续的晋人移民,各地所购奴隶,吸纳韩海劳工乃至纳入三郡土著,华兴府年底前当有辖民七十万,其中汉人四十五万,汉人青壮约十一万,韩人、夷州土著乃至其他杂夷各有青壮近三万。而经扩军在内的系列调整,华兴府预计留在瀛东郡的二十五万辖民中,汉人、韩人、土著以及杂夷的青壮皆约两万上下,比例将基本持平,凭借汉人的领导地位,短期内当可确保华夏主导...

十一月初七,休整一日的首批移民或应征入伍,或散入大谷原各地定居劳作,纵谷平原的大开发愈加喧嚣。相比之下,华兴府并未大举入主宜兰平原,只是暂先抽调钱波的卫署中军,携辅兵民兵各千先行入驻宜兰湾口,修建海港营地之余,开始以优厚报仇,招募土著参与铺路修桥,乃至征募各部勇士入伍,其实也算在削弱不稳定因素。

必须说,和平接受宜兰平原的一应部落,在减少战争消耗与彼此仇恨的同时,其实也意味着接手工作愈加复杂,更耗人力物力与心力,需要稳打稳扎,需要方法手段,需要兵力震慑,也需要建立互信,还需要再一批后续移民的大量抵达。当然,这一过程也是华兴府所需学习总结的,毕竟日后的开疆扩土中,会有更多的和平兼并不是?

与此同时,俘虏营内,血旗军在征募悍勇之余,再度放出了一拨表现良好的驯服山夷,他们将以虎青为首,向周边山夷乃至大山更深处的山夷带去两条消息。其一,华兴府将以丰厚报仇招募劳工与新兵,这是之前便已传出过的消息,尚且无人应征,此番二度老生常谈不提。

其二则显得奇葩,但凡有山夷能够携带罕见材质的石头,在阔叶山**给华兴府,且发现地不曾有人拿来过类似石头,便可得到一石米粮,五日为限;若能与华兴府在那里公开展示的一批石头样本相吻合,还可得到千石米粮的奖励,倘若愿意更可成为华兴公民,长期有效!

一块石头换一石米粮,足以令一个山夷心动,一块石头换千石米粮,足以令一个部落发狂。只是,汉人的话可信吗?很快,便有某个家近又有空的山夷,拿了块坚硬好看却无用的花岗石,来到阔叶山口碰运气,然后,华兴府的探矿师杜普,捏着鼻子赏了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家伙一石大米,当然,没忘叫这山夷好好端详啥样的石头值个千石大米,更有文员与通译加以登记,顺便为华兴府做了番形象宣传。

恰似商鞅重赏扛梁者的立信之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接二连三的尝试者得到了一石大米,并通过口口相传向所有山夷印证了华兴府的诚信。同时,也让粗鄙野蛮的山夷意识到,改善生活除了狩猎耕耘抑或打砸抢,还有一种叫做出卖劳动力的方式。

就此,大山内迅速开始了喧嚣,数不清的业余探矿师穿梭于深山密林,而阔叶山口则好险没叫一块块小石头给活活堵死。当然,有多少山夷为此忘了打猎养家,甚或有若干山夷不慎摔死摔伤喂了狼,就非华兴府应当考虑的了。

终于,就在消息放出的第五天,也是一块石头换一石大米的最后一天,业已白送出五千多石大米的华兴府收到了回报,从一个名叫小草的山夷小女孩的手中,得到第一块用得上的矿石样本。

阔叶山口,驻军营盘,一顶颇为宽大的营帐里,年轻的探矿师杜普一脸激动,右手略有颤抖的拿着小草带来的那块褐红石头,凑近帐内摆有上百矿石样本的大木架,凑近其中一块同样褐红的石头样本,比纹理,比颜色,比光泽,比硬度,就差比大小了。甚至,或觉帐内光线不够敞亮,他干脆抓起那块样本,拔腿就欲出帐再比对一遭。

其实,杜普也算祖传的探矿手艺,小时更在并州的一处铁矿区长大,对这种褐红色的上品铁矿石可谓再熟悉不过,怎奈这一收获一旦落实,不论对紧缺铁矿的华兴府,还是对他本人,获益皆不可估量。须知探矿师需要眼力经验,更需要运气,至少自信水平的他,虽是第一批加入雄鹰寨的流民探矿师,却愣没在太行探矿中有所斩获,否则也不至混到今日还要在此蛮荒之地站台了。如今好运天降,怎不激动?

“喂喂,你这汉人,都看半天了,瞅你这样,就知道咱的石头是罕见的,说好的一石米呢?”一阵叽里呱啦声响起,清脆悦耳,更有一只小手抓住了杜普的衣袖,却是小草急了。尽管只有十二三岁,可山里妹子已显泼辣本色。

小草说得又快又急,用的还是土语,杜普自然听不懂,但也知道重点在哪,便张臂比划了一个大圈,笑眯眯道:“小妹妹,你要有一千石大米啦!一千石啊!”

“什么一千石?诶,杜小子,难道今个红星高照,真的有矿了?”帐外传来一个粗豪的声音,却是林武。协助探矿少不了山地营也即瀛东右军的任务,进来阔叶山口人多且乱,林武亲自坐镇,却是没事就来杜普这儿转上几圈,恰时撞上。

见杜普连连点头,林武立马冲随行通译一个示意,继而堆出笑脸,对小草道:“小妹妹,你若带我等寻到这块石头的源头,嘿嘿,一千石大米的奖赏,够你吃一辈子了,还能成为我华兴府公民呢...”

千石米粮的诱惑根本不是任何一个普通山夷可以拒绝,小草亦然。当即,林武便亲自拉上杜普,带上一屯军卒,以及小草眼巴巴期待的那一石保底的大米,随着她进入了大山深处。其实,一屯军卒绝对多了,有着蛮虎部落覆灭的前科,至少短期内,谷原周边可没山夷胆敢寻衅汉人尤其是汉军,多些人手出马,更多是为日后汉人走这条开矿之路鸣锣开道而已。

路上歇脚之际,杜普主动凑前,递给小草一块肉饼。欲拒还迎的接了肉饼,小草吃了一口,脸上顿显满足之色,但旋即又显纠结,稍一犹豫,小草又狠狠咬了一口,继而将剩余肉饼快速塞入自己那不知该算粗布还算树皮编的衣袖里,口中则细细咀嚼,享受着那一口肉饼的美味。

有过流民乞讨经历的杜普目光一凝,立马对小草平添一份好感,他又要来两块烧饼,硬塞给小草,待其将之又塞入袖中,杜普这才借着通译在旁,笑呵呵道:“小妹妹,你是怎么发现那块石头的,又怎会一个人前来山口的?”

下意识瞥了眼某位军卒替她扛着的那袋大米,小草不无扭捏道:“三天前寨里有人用石头换回一袋大米,这两天寨里人都忙着找石头,可只有三个人又换回了大米,没得大米的说是石头不够罕见,或者有人送过了。今早我去后山采果,恰见一方土包塌了,露出这种没见过的红石头。因怕回寨询问耽搁时间,被人抢先,就直接赶来了。”

“呵呵,你运气真好,带得我的运气也上来了,这就叫无巧不成书吧。”杜普不由失笑,有感于小草的机灵,他笑问道,“这次你得了那么多米粮,肯定吃不了,打算怎么处理?是换成布帛,铁质工具,牛羊牲畜,或者兑成钱留着日后再换东西?”

小草听得眼睛放光,但很快便再度陷入纠结,最后终是坚定道:“那些大米我自家要留足了,剩下的就得交给寨子,分给其他族人。大家以前多打的猎物都是这样分的,前两天那几个换来大米的族人,都是交出了一半,咱家也分到一些了呢。”

杜普哑然,其身旁的林武同样哑然,这些山夷村寨的确生活艰辛,由此也更加团结互助,其分配方式虽然原始,却是最利于部族的生存,但不利于华兴府对其进行内部分化。难怪上面的一再强调不要轻易招惹山夷,这哪是部落,简直就是一致对外的家族嘛!

吃了杜普给的肉饼,小草愈显活泼,她还是不习惯与汉人说话那么费劲,便好奇的问那通译道:“这位大哥,什么叫公民,看那些汉人挺当好处的呢。”

“可不,咱更当好处呢!咱辛辛苦苦忙活这么久,还不顶你那一块石头管用呢。”那名出自临河部落的通译一脸艳羡,摸着后脑勺解释道,“这公民是一种资格,改明你只要去办理手续,得到一块白色铭牌,就成华兴公民了。可以免费分得保障田,可以免费上学,学好了还能当官,家人也自动成为平民,还有,日后谁要欺负了你与家人,还能寻这些汉军给你撑腰呢。总之,就能像是汉人一样过好日子。”

“能像汉人一样过好日子那我明天就去办理那个什么手续!”小草对通译之前所说的似懂非懂,但这最后一句却是明白了,眼睛也愈加明亮...

小草的村寨在阔叶山口南方,说远也不远,入山三四十里而已,山妹子一个人出行,范围又能多远。傍晚时分,林武一行便赶到了这个看来仅有四五百口的山夷小部落——藤山部落。不消说,他们的到达引发了一阵骚乱,好在,对方之前与华兴府并无仇隙,故未立即大打出手,紧闭寨门之余,还是留出了交涉机会。

事实上,连日来的五千多石大米,华兴府换来的不光是无用的石头,也不光是一份愈加详细的山夷分布图,还有华兴府的信誉,更是迅速削减了周边山夷们对汉人的敌对态度,令更多山夷相信汉人们是来和平开发玩双赢的,血旗军与几大部落的战争乃是被迫自卫,毕竟,汉人那么富有,土著穷得掉渣,人家犯得着打砸抢吗?

有着小草出面说清情况,这个小部落顿由惊疑变为沸腾。一千石大米啊,小草一家吃到大米霉变了也就吃个百石而已,剩下的足够整个部落两年不愁挨饿了。立马的,该部落那位白发苍苍的老首领亲自拄拐作陪,林武一行跟着小草来到了藤山部落的村寨后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