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乞活西晋末 > 第六百七十六回 太行八陉

乞活西晋末 第六百七十六回 太行八陉

作者:万载老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4:27:52

第六百七十六回 太行八陉

华历三年,三月十八,申时,晴,冀州信都。

“轰!轰!轰!”三声惊天巨响,瞬间震呆了信都全城。不消说,这自是特大号炸药包的爆破效果。方才,血旗士兵们借着鹅车掩护,在城墙或堵门的条石泥土中间,掏出一个个大洞,再把准备好的棺材炸药塞入,点燃引线之后,肇事者们立马拖着鹅车豕突狼奔,远远逃离开去,接下的自是大爆炸。

数百上千斤黑火药瞬燃爆炸所形成的冲击波,向着四面八方狂飚突进,向下受到坚实大地的阻碍,它只能转而向上,把自己的能量毫无保留的释放给城墙。被爆炸波撕扯、蹂躏,城墙顿时支离破碎。如此威力,便是坦克也会成为一堆废铁,何况仅是土石结构的城墙?

这一刻,信都东门,腾起了三团飞天土云。不光王昌、邵举,以及一应爆点位置的城头守卒随着土云上了天,内墙地面的守卒同样难逃厄难。只因冲击波不但摧毁城门城墙,还沿着大地向城内城外两个方向快速传播。爆炸点附近十余丈内,无人还能幸存,三十丈内,则人人口鼻流血,如同醉酒一般东倒西歪,纵然不死,也将内府重创,生死难卜。

城门之内,在集结以待的守卒阵列后方,部分侥幸躲过厄难的士兵们,清晰的看见他们的统领军将,和前排的所有士兵,被爆炸产生的狂澜吹向空中,与砖木石块一同升腾,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并在空中撕扯为片片碎块,抛洒出蓬蓬血雨。

直到爆炸波随着扩散而放玩能量、降了力道,空中的碎木砖石和残肢断臂,这才降落于地。而城门守卒前方的那位最威猛的统领,过往曾在石勒军中杀个三进三出的人物,根本没机会展现丝毫的勇武,便已支离破碎,其人那一颗两腮虬髯的头颅,更是一直飞到了老远的民房顶上!

良久良久,战场上依旧鸦雀无声,唯有那隆隆的爆炸,仿佛始终在人们的耳中回荡!犹如魔鬼一般的强大力量,远远超越了守卒们的认知水平。这简直就是天地之威,沛然不可御啊!

终于,伴着惊呼亦或呢喃,伴着刀枪落地,越来越多的守卒跪了,口中更是念着佛祖菩萨、太上阎罗等等各路神仙名号:“老天爷啊!”“太上老君救命...”

城外的血旗军,则大多张大了嘴巴,任凭自己口水滴到脚上。他们纵是知晓自家的军械厉害,却也多是首次亲见这等的爆炸威力,完全超过了最大胆的预想。坚固的城池,在这种伟力面前,竟然脆弱得如一张草纸!直到某一刻,骤然爆发的欢呼高达云霄:“血旗万胜!华王万圣!血旗万胜!华王万圣...”

帅旗之下,唐生同样按下心中的震撼,更多的仍是惋惜。必须说,在这样一个乱世,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信念,寻常百姓固然大多只图一家保暖乃至安居乐业,处于上层的社会精英们,或文或武,他们大都有着更高一层的追求,或全力钱财、或家族兴盛、或死忠皇室、或汉家富强,亦或大仁大义,甚或求道成仙,为此也就有着更为独立、更为坚持的理念与行为准则。

许多时候,这些理念与准则无所谓对错,亦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放在盛世还可成为繁荣的添加剂,但在乱世,理念太多太杂,本身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平复的一大祸源。而华国入主河北,却是要用武力将一切杂乱暂都压制在统一的军政架构之内,即便有所错杀枉杀,也只能在所不惜。所谓乱世用重典,想来也不乏此节含义。

“督帅,城墙告破,城内守卒惊慌失措,正是进攻良机。还请督帅下令,我步六军团愿为前锋,必可一举夺下信都。”这时,已然按照血旗军将定期轮岗制度,调掌步六军团的刘耿,跨步上前,向唐生抱拳请战道。

刘耿这一开头,东门外的一干军将都耐不住了,纷纷出言请战:“督帅,我步五军团亦可立取信都...”“督帅,何须一个军团,我一军便可夺下此城,末将愿立军令状...”

收起思绪,唐生扫眼身边跃跃欲试的一应军将,并未顺应众意,下令军兵趁势杀入城内。略一沉吟,他缓声令道:“冲城内喝喊劝降,宣传政策,都是我华夏大好男儿,能少些杀戮还是少些的好。想来有此爆破之举,显了破城之易,城内军民也该熄了任何不当幻想!”

事实确也正如唐生所言,慑于血旗军威尤其是爆炸之威,信都城内的一众乞活军民,再无抵抗信心。他们在乎的本就是安全与吃饱,对投奔汉家何方势力并不在意,甚或更愿投入据说安居乐业的华国,兼而王昌邵举等一干主战首领大多随着东城门楼一同报销,再无顽抗中坚,于是,在血旗军的口号劝降下,他们终是打开城门,纷纷就降。

收缴兵器,接手城防,清理战场,甄别看管俘虏,裁派遣返民壮,血旗军很快便掌控了信都城的一切。而随着唐生兑现诺言,发放一批军粮给了城中军民,并保证后续将会有大量粮食运来,对所有军民开展以工代赈,整个信都旋即欢呼成片,也立即稳定了下来。便是此前因为亲友战死而对血旗军的仇恨,也似消减了许多,足令唐生次日可以放心的率主力继续西进。

别怪信都军民没甚骨气,没办法,城中除了上层人物,寻常之人不论是军还是民,都太久没能吃上一顿饱饭了,忙着开炊还来不及,谁又有空去瞎折腾其他有的没的?须知,《晋书》有载:“建兴二年,襄国大饥,谷二升值银一斤,肉一斤值银一两。”

襄国缺粮可见一斑。那么,被石勒视作菜园子不时打劫收割韭菜的冀州,粮食即便有幽州的少量支援,想来也已紧张得人人挨饿,甚至易子而食了...)

就在唐生的南陆军主力入主信都的同一个夜晚,其西七八百里之远,早已归属匈胡掌握的壶关城,也即扼守太行天堑之一滏口陉的那道雄关,尚未收到血旗军杀入幽冀的消息,一切依旧风平浪静,而一场来自深山老林的夜袭,却在悄然逼近。发起之人,则是困守太行群岭数年,都快被人遗忘了的血旗军太行军团。

且说太行之名,古已有之,另有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之称,其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于代地的拒马河谷,西南至于河内的大河北岸,绵延千里。

《山海经·北次三经》云:“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后有《博物志·山》云:“按太行山而北去,不知山所限极处,亦如东海不知所穷尽也。”

太行之为天险,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道孤零零山脉,而是一道宽幅百余里甚至数百里的苍莽高地。更有甚者,这道千里山塬仅有东西出口八个,均而论之,每百余里一个通道而已。所谓出口,便是东西横贯的峡谷,古人叫做“陉”。这八道出入口,便是赫赫大名的“太行八陉”。

自南向北,这八陉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其中,最北的军都陉位于幽州蓟城北部之军都山,是燕地北上胡地之通道,此前一直为幽州王浚掌控。而次北的蒲阴陉、飞狐陉、井陉这三陉,则联通着并州北部与幽冀北部,此前一直为龟缩抗胡的并州刺史刘琨所掌控。

至于太行山南段的四条山陉,如今皆属匈奴汉国掌控。然则,这四条通道都要通过一片要害山地——上党高地。上党者,以其高“上堪与天党”之赞誉得名,其南北长三百余里,东西宽二百余里,西经轵关陉、太行陉、白陉三陉威逼汾水河谷,东经滏口陉鸟瞰邯郸谷地。

除了四条陉口出入,整个上党便仿佛一个浑然无孔的封闭之地。而在这四条陉口渐行交汇的东部高地,恰便有一座险峻关口当道,这便是赫赫大名的壶关!此地两山夹峙,状如壶口,春秋晋国便在这里设置城堡关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正是因此,匈奴汉国叛乱迄今,围绕壶关的激烈争夺,已然进行了数次。

显然,即便匈奴汉国如今占据着上党,以及上党以西以南的河内河东地区,只要壶关告失,匈奴汉国与太行以东河北之地的石勒残部,便失去了最便捷的连接通道,不说向北突破别的太行山陉该有多难,便是向南绕行,也须渡过大河乃至条条支流,那可是水军的肆掠之处。匈奴人的水军能与血旗水军比吗?

故而,在血旗军兵入河北的全盘计划里,只要夺下壶关,再有水军封锁住大河沿岸,地处司州广平郡的襄国(后世的邢台),便将与匈奴汉国彻底隔绝,石勒残部就此也将被留在河北,被横扫而来的血旗军关门打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