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不是我熟悉的大唐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工坊卫军

第二百七十八章 工坊卫军

这帮邢徒却是第一批进了唐工坊的邢徒,以后陛下还会不会派邢徒给唐工坊,却要看这些邢徒唐工坊约束得了不。

看了眼远去队伍,陈方拉了义阳上了马车。

“此时可以说了?”

义阳看他,陈方拥了入怀,挑了挑那光洁下巴。

“我给王奋的计策却是简单,分而治之,对于那些顽劣不可教化之徒杀了便是,对于那些还能约束的,管教为主。”

“给他们希望,只要在分坊做的好,罪籍可以去,甚至可以进工坊的卫军。最后嘛,让他们吃饱饭,不轻易鞭打体罚。”

义阳听了,却是简单,却也是此时最适宜做的。那些人她也见了,再不给饱饭吃,哪里干的动开山采石的活。一个个骨瘦如柴,风吹能倒的模样,如何为唐工坊效力?

她却忽然看了陈方,工坊卫军?给他们希望,能去罪籍,还能加入工坊卫军。工坊卫军?

“你要在工坊建卫军?”

“平日干活,闲时操练,护卫工坊,监管那些邢徒,有错么?”

“你这可是大忌!”

义阳面色此时已经变了,此时只看了陈方。建立私军,在此时可是最忌讳之事,一般只有亲王国公才有私军,还受严格约束,其数量绝不能超了朝廷给的限度。

此时唐工坊却要建卫军?

“陛下允了就不是大忌了!”

陈方淡淡开口,面上看不出颜色变化。

“你怎么对父皇说的?”

“我对陛下说邢徒难以管理,总要有人管理,我就提了以邢徒管理约束邢徒之事,陛下允了,让我尝试。”

义阳松了口气,父皇既然允了,那就没什么大碍,不然工坊私建卫军,被有心人用来攻击驸马,却是到时候有口莫辩。

虽然此时工坊也有凤卫,却是父皇大婚送的。可是要建工坊自己的卫军,如何也需父皇允了。

卫军,邢徒表现好可以入了卫军。义阳忽然盯了陈方,这才是真正的分而治之吧?

此时回了工坊,却见两个宫女在坊中门口等待,陈方掀开车帘看见,让停了马车。

这两个宫女自己倒认识,正是那为娘娘种西秦玫瑰的宫女,当时陈方想摘了几枝西秦玫瑰,对方不让,只能摘了一把芍药,却是陈方第一次送义阳的一束花。

第一次送义阳的,如何能忘却分毫。

“奴婢见过长公主,见过驸马爷!”

两个宫女跪下叩首,陈方让起身。

“这个时节若是移栽樱树,可否?”

陈方直接问道,却无任何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

“回驸马爷,这个时节移种樱树没什么不可,只是没有初春好活!”

“大约会死几成?”

“回驸马爷话,此时移种,修剪掉大枝,大约会死两三成,若是我们督促移种,大约会死一两成。”

陈方听了,看了看这两个宫中女子,果然人是要对了。

“明日我差人随你们去落樱阁,选最好的樱树,我要在唐工坊种!”

两个宫女脚步踉跄,差点没跌倒,义阳也惊讶看了陈方。

原本以为那日落樱阁中,他说要移种那里的樱树到唐工坊,却是戏言。此时才明白,哪里是戏言,这是真的要去挖了。

“驸马爷,落樱阁可是皇家园林,那里的樱树长成却不易,驸马爷真要我们带人去那里挖樱树?”

两个宫女其中一个长些的赶紧劝道,此时说话,却也有分寸,只言明那里是皇家园林,然后说那里樱树培育不易,虽没劝说之语,意思已经到了。

“培育不易,却不是我唐工坊的樱树,只管找好的樱树挖就是,若是落樱阁的樱树不够,就去禁苑挖,那里却也有不少。”

此时那两个宫女其中一个直接跌倒,驸马这话,说的人心惊。不但要挖,貌似还挖的不少,难道要将落樱阁的樱树挖光不成?没了樱树,那里还叫落樱阁?

此时义阳看了陈方,果真是自己驸马,这性子,不占宫里便宜是浑身不自在。

年初刚祸害了未央宫,将那里的柳树挖的十不存一,娘娘还能让人栽了小树,慢慢再长。

此时又要祸害落樱阁的樱树,听这话语。却是想挖空,比在未央宫挖柳树还狠。

尤其那句,落樱阁的樱树又不是我唐工坊的,只管找好的樱树挖就是。

怕是长安也只有自己驸马会说了这话。

此时陈方看一个宫女跌倒,去扶了一下,对人才,陈方一直礼贤下士。

“怎么跌倒了?”

“回驸马爷话,脚滑!”

“嗯,一会你们先到我院落来,我让葡萄带你们到住处歇息。”

“是!”

回了院子,陈方唤了葡萄,葡萄带了两人安顿住处,陈方躺下,此时已经想着明年初春,拉了义阳漫步花雨中,美事美事。再撑了竹伞,更是美事。

到时候义阳发间零落花雨,自己还可以轻轻嗅闻。

多美妙的事,只可惜必须等了明年。

此时赶紧移种,让这些樱树在唐工坊生根。只死一两成,这可比陈方之前想的要死一半强太多。果真工坊缺少专业园艺花匠,此时却是补了这个缺憾。

这年头最缺什么,人才,毫无疑问。

朝廷缺人才,不然不会兴科举。陈方也缺人才,工坊上上下下若都要他管,不累死。

而且以后唐工坊绝对不可能只开在长安,江南,沿海,北部,唐工坊要像蒲公英的种子一般在大江南北都生了根,发了芽。

到时候陈方最缺什么?人才!毫无疑问。

从古至今,一直到后世,就没有一个时代不缺人才,三皇五帝时,若无大禹治水,谁知道洪水会泛滥几时。

渭水河畔,周文王若不遇到姜尚,难以开启周朝八百年兴衰。

春秋战国,若不是一个个人才前往秦国,百里奚,商鞅,李斯...秦国难以吞了**,统一华夏。

到了后世,人才更是难得,什么是第一生产力,伟人说的好,科技,可科技如何进步?人才,毫无疑问。归根结底,最重要却还是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