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06章 汴梁春

宋士 006章 汴梁春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06章 汴梁春

大雨之后,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汴梁城中的树木花草都是郁郁葱葱,争奇斗艳,年轻的男女们都是出城踏青,享受自然的美景。

女真人退去,汴梁城中慢慢的热闹起来,随着漕运畅通,南来北往的商贾开始云集,汴梁城的商业也变的兴旺了许多。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对于王松来说,他既没有终日昏睡的时间,也没有春尽登山的闲情逸致,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连续两三月的大战下来,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所受到的压力和挣扎都是到了极限。

女真人退兵而去,他上书赵桓,得到恩准,给部下放了几天大假,让军士们好好休沐几日,放松放松神经。

任是谁,也不可能天天在战场上厮杀,每天面对那些尸体、鲜血和杀戮,再强大的神经,也难免会心里扭曲。

出了皇城南门宣德门,一直向南,直到外城城门南熏门,就是御街。

御街北起高大壮观的宣德楼,经州桥,出朱雀门,直达外城南熏门,长达十余里。御街宽二百多步,两边是御廊,原来允许商贩买卖于其间,从政和年间禁止。御街两旁有砖石堆砌的御沟,里面种着荷花,青翠欲滴。御沟两侧种着桃李梨杏等果树,杂花相间,开满了各色鲜花,望之如绣。

王松不由得摇了摇头,暗道这赵佶当皇帝是真不行,搞园艺园林设计倒是颇有天赋。只是在这民不聊生的动荡季节,那么不合时宜。

牛通摇头晃脑,讥讽而道:“我鲁山县的老家也是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只是都是自然而成。这些汴梁城的争奇斗艳、十里荷花,却不知要耗尽多少民脂民膏!”

董平大惊失色,一张圆脸吓的煞白,他看了看周围,低声道:“牛兄弟,小心隔墙有耳,给相公惹上麻烦!”

牛通看了看王松,见他面色平静,轻轻吐了一下舌头,却是安静了下来。

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就设有一个军巡铺,铺中的防隅军士,白天维持御街上的交通秩序,疏导人流车流;夜间保卫官府商宅,防盗、防火及意外事故。

王松心想,这恐怕是历史上最早的巡警制度了。这效果不错,倒是可以考虑加以推广。

看到王松等人过来,所有的军士都是站的笔直,一个个精神抖擞,目不斜视。王松微微点头,招招手,以来回应这些军士们的礼敬。

汴梁城的救世主,大宋的盖世英雄,武力无双的“赛霸王”、“王铁枪”,大殿上七步成诗、吊打一众煌煌士大夫的绝世鬼才,东华门外各大酒楼、瓦舍中说书人口中的宠儿,万千军中男儿的偶像,谁人不敬重三分!

御街西侧便是开封府等重要衙门,而以东则是以大相国寺为中心的热闹地方。王松等人则是沿着御街一路南行,直奔传说中的汴桥而去。若是要一一去游历,汴梁城17厢134坊,那去的地方可就多了。

汴河由西水门横跨内城,东大街、西大街沿着汴河展开。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即便是和几百年后相比,也是一点也不逊色。

“相公,这就是州桥了!”

御街被汴河斩断,一座石桥飞架南北。董平站在御街上,指着汴河上一座制作精美,古色古香的石桥,兴致勃勃地说道。

众人上了州桥,只见桥柱皆是青石为之,石梁石榫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镌刻精美、构造坚固。

王松站在桥上,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两岸的店铺酒楼鳞次栉比,人流如织,甚是热闹。

众人站在桥头看去,南边是朱雀门,北边是皇宫宣德楼,中间是天街。

汴河横跨汴梁城,共有13座桥,州桥最为壮观。每当月明之夜,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汴梁百姓,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人们俯瞰河面,银月波泛泛,皎月沉底。故被誉为“州桥明月”,也是汴梁八景之一。

春光明媚,微风拂面,信步由缰,漫步在这近千年的长街,熙熙攘攘,热热闹闹,人来人往,欢声笑语,王松竟然有一种深深地迷茫。

这真的是自己记忆中那个风华妖娆、爱恨交加的时空吗?自己真的属于这个时代吗?

精美绝伦的饮食、华贵富丽的绫罗、如诗如画的酒楼瓦舍、宽袍方巾的士大夫、巧笑倩兮、温柔多情的云鬓少女、风姿绰约的青楼名妓……

王松忽然想起了河东那些荒芜的田地中横七竖八的百姓尸体,那漳河岸边低矮的窝棚,光着身子、乌漆脏黑的孩童,还有那一块炊饼就能换去初夜的难民女子,他自得悠然的心猛然沉重了起来。

众人一路东行,为的就是出城看一看后世清明上河图上展示的那座桥,也就是位于汴京城东城外的一座木桥,也位于汴河之上,繁华无比,唤做虹桥。

虹桥巨大无比,结构精巧,形状也是优美,看来宛如飞虹,故名虹桥。

只不过女真人南下,包围汴梁城,敲诈勒索、连哄带骗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退兵时一把火,把虹桥这座精美的木桥烧成了灰烬,就连两岸的绿柳也是遭殃甚多,以发泄心中的愤怒和奸计未遂。

汴河是北宋朝廷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商船云集,为汴京城第一热闹繁忙场所。

《宋史河渠志》记载:“汴河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有此路而进。”

东水门是汴河出汴梁城的一道水门,再向城外七里就是原来的虹桥。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虹桥周围是码头区,繁忙无比。

“相公,你要看的虹桥,已经被番子给烧毁了,现在的那座,是仓促之间修起来的,恐怕你要失望了。”

董平曾经来过东京城,自然充当起了众人的向导。

“无妨,咱们也就是看看这里的民生百态,体验一下东京城的民风民俗。”

王松丝毫没有失望,他本来就是出来散心,信马由缰而已。

虹桥虽然已毁,但短短一个多月,一座简易的新桥又建了起来。桥头依然是遍布各种商摊、饮食摊和杂货摊,商贩们正在兜售货物,招徕生意,桥头司的官员则是来回巡逻,收取税钱。

虹桥所在的位置是汴河两岸的咽喉要道,桥面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由于过往行人多人气旺盛,商贩不失时机的占道经营,有的摆地摊卖杂物,有的卖面食、肉食,看来女真人退去,民众的自我求生能力也是达到了高峰。

官吏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女真人围城三月有余,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如今世事艰难,民生凋敝,大家伙都不容易,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汴河上漕运繁忙,纤夫们正在弓背弯腰,半裸着上身,艰难地拉着纤绳,喊着号子前进。船夫们吃力地把着舵、撑着蒿,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只划波向前,汴河上舳舻相衔,一片繁忙景象。

太平时,百姓即便生活拮据,日子艰难,总有口饭吃。但番子南下,运河阻塞,烧杀抢掠,百姓生活无以为继,只能是道死于野、生灵涂炭了。

众人站在汴河北岸,进了一家靠官道的茶摊,要了茶,喝了起来。

汴河两岸,风烟俱净,远山如黛,杨柳青青,碧波荡漾,众人远眺,忽见远远地沿着汴河北岸,尘烟飞扬,一群人马飞奔了过来。

官道上人来人往,行人甚多,这一队人马飞奔过来,行人顿时惊慌失措,纷纷躲让,官道上鸡飞狗跳,一片狼藉。

这一队人马飞奔过来,竟不减速,遇到躲闪不及的百姓,这些人就是马鞭挥出,下手毫不留情。

茶摊上的众人都是义愤填膺,牛通狠狠吐了一口唾液,忿忿道:“这是那里的厮鸟,竟然如此嚣张跋扈,完全不顾百姓死活?”

“还能是谁!”

小二不屑地说道:“除了皇亲贵戚,就是大头巾们。咱们百姓,可没有这么大的排场!”

走的近了,马匹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众人这才看清,马上的男女约有一二十人,个个貂领华衣,女靓男俊,高马银鞍,富贵难掩。

马队旁边,三四只张牙露齿的黄犬吐出舌头,凶神恶煞,众人肩上还有几人苍鹰,狰狞威猛。男女绣着金线的飞鱼袋里装着细弓,精巧的箭壶里装满翠羽箭。人人腰挂金刀银剑,富贵雍容,盛气凌人。

这些人周围,还有许多铁甲贯身,持枪执弓的卫士,人人白大长俊,只是有些花拳绣腿之嫌。

领头一人皮肤白皙,剑眉星目,风流倜傥,年纪二十出头,贵气逼人。只是在王松看来,轻浮有余,稳重不足。

另一女子花容月貌,一身武士男装,明艳照人,正是和王松在艮岳有过一面之缘的茂德帝姬赵福金。

“这是皇帝的三弟,郓王赵楷,执掌皇城司。他身旁的是太上皇的宠女赵福金和赵福金的夫婿驸马蔡鞗,还有肃王赵枢,耿南仲的公子耿延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