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19章 太学(四)

宋士 019章 太学(四)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19章 太学(四)

吕祉冷哼一声,大声道:“在下一心为公,心胸坦荡,绝无半点私心。倒是你们,勾结朝臣,迎合武夫,非议朝廷,真是其心可诛!”

王松再也忍耐不住,大喝道:“你这无事生非,自以为是的蠢货,若再不离开,修怪本官手下无情!”

“你……”

吕祉气得浑身发抖,颤声道:“王……松,你身为本朝相公,竟然口出污言秽语,礼仪何在,成何体统”

“你在这里大放厥词,满口喷粪,还不容本官说几句脏话!”

王松摇摇头,厉声道:“你这等造谣生事、祸乱朝廷的奸臣,若是天下太平时,也自罢了。如今金人肆虐,风雨飘摇,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你却还在这里煽风点火,中伤大臣,是谁给你的狗胆,快滚!”

“你这厮,也配跟我家相公说话!”

牛皋看了一眼满脸通红的吕祉,“伧啷”一声拔出刀来,怒喝道:“你这厮还不快滚,休怪我老牛刀下无情!”

吕祉面色苍白,拂袖转身离去。他带来的一众太学生也是栗然心惊,纷纷道辞,出门而去。

“吕祉这厮,和张浚要好,又和故西道总管、河南知府王襄莫逆之交。王相公杀了王襄,夺其兵权,吕祉自然是恨相公入骨了!”

“原来如此!”

王松恍然大悟,摇头苦笑道:“各位,看来在下是犯了众怒啊!”

靖康元年,朝廷为加强京师的防御能力,采纳士大夫的建议,在开封四周建四道都总管府,以统领军队拱卫京师。以知大名府赵野为北道都总管,知河南府王襄为西道都总管,知邓州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知应天府胡直孺为东道都总管。

四总管府,金人南下,北道总管赵野则回避与金军交锋,东道胡直孺被金俘虏,南道总管张叔夜以三万人援京师。

而西道总管王襄弃城而遁,逃至叶县,被王松矫诏格杀,夺其众入卫东京城。

这王襄有不少亲朋好友,尤其是东京城的士大夫之流。看起来,自己杀了王襄,在这一群士大夫之中,引起的仇恨不会少。

陈东摇摇头道:“相公倒也不必在乎!文人统兵,以文治武,此种流弊,一目了然。金人围城时,朱兄曾带领乡友,登上城墙杀敌,各种感悟,自是甚多!”

“和相公立下的大功比起来,在下所做不值一提。相公是黑虎掏心,在下只是隔靴搔痒,比不得,比不得!”

朱梦说连连摆手,颇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在下上城杀敌时,可是把这些朝廷大臣的嘴脸看了个清清楚楚!”

他不无讥讽地说道:“去岁冬日,金军两路大军围攻开封,先攻东面不能得逞,乃改攻南壁。金军日夜运薪土填护城河,南壁守御提举李擢竟置若罔闻,于城楼上休憩,坐卧处如晏阁宾馆,日与僚佐饮酒烹茶,或弹琴讌笑,或日醒醉。致使壕不数日而填成。守御使孙傅等大臣皆知而不问,将士莫不扼腕。”

牛皋听了个十之**,大怒道:“这等狗官,朝廷是如何处置”

“处置只是贬官而已!”

朱梦说摇摇头,遗憾道:

“陛下登城发现后,虽将李擢这厮贬官,但为时已晚。不久,金军便猛攻南壁之宣化门,何栗、孙傅用郭京“神兵”,城门大开。若不是王相公挥兵杀到,只怕东京城已经陷落了。”

花想容道:“李擢是李大家的族人,曾是礼部尚书。金人退去,李擢知平江府,也是一方大员。百无一用是书生,用在李擢身上,可谓是一针见血!”

李大家就是李清照,王松想不到,李清照竟然和李擢同族。

屋中都是慷慨激昂之人,陈东和朱梦说等人虽是读书人出身,却也并不反对花想容之说。

金人围城,朝廷对京师兵力进行分配,委任文臣为城垣四壁提举官,分别负责一面之城防要务。东壁提举官孙觌,西壁提举官为安扶,南壁提举官为李擢,北壁提举官为邵溥,每壁三万人,差部将、小使臣等七百员。

东壁提举官孙觌,历史上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斯文败类,毫无节操。

西壁提举官安扶无传。南壁提举官李擢百无一用,壁上旁观,丢尽了宋人的脸面,自不用说。北壁提举官为邵溥时任户部侍郎,倒是个好官,但在守城上却无任何建树。

大宋朝廷无论是四道总管还是四壁提举官,皆是文臣。孙傅为京师都提举,殿帅王宗濋为都统制。同知院李回守河,临阵逃跑,众溃而归。陕西制置使钱盖率十万之众抵达颍昌,无故逗留。江淮路发运使翁彦国统东南数万兵丁,徘徊泗上。陕西宣抚使范致虚统兵十万,委任僧人宗印统率大军,一溃即散。

“文臣不知兵,血气全无,殊为可怕。”

朱梦说侃侃而谈,言语中不胜唏嘘。

“女真人攻城,何栗、孙傅两位相公拿不出任何防御之法,竟求助于“神灵”,将城防要责赋予一装神弄鬼的神棍,实在是荒谬绝伦,令人扼腕叹息啊!”

王松点点头,看来这几位都是少有的明白人,爱国志士。只是朝廷积重难返,不知道自己的一番努力,能否有所作为。

“各位也不要太过悲观,如今战端已开,别无他法。只有万众一心,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金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只有牺牲到底,抗金到底,惟有牺牲之决心,才能直捣黄龙,博得最后之胜利!”

“好一个“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若是如此,何惧北虏!”

陈东在案几上狠狠捶了一下,兴奋不已。

“北虏谓我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一旦南侵,结果必为屈服。朝廷大臣大都谓战则亡国,和可偏安,徐图恢复,其实都是屁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北虏欲壑难填,狼子野心,乱我中华、灭我中华之心不死,王相公此言善矣。唯有死战,方可救国!”

“听闻朝廷要王相公专承练兵之责,如此一来,朝廷幸甚,百姓幸甚!”

王松点点头,沉声道:“如今之计,在下也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朝廷和百姓!”

花想容嫣然一笑,轻声道:“王相公,如今苍蝇已经飞离,屋中都是忠肝义胆之人,可否赋诗一首,以勉慰各位胸中豪情”

终于还是扯到了诗词上。王松无奈,摇摇头,沉思了一下,上前来到桌几旁,提笔写到: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王松出来时,偌大的整个太学中寂静一片,人人都似缩回了房中,路上竟无一人。

“相公,咱们在前面舍生忘死,感情在这些大头巾的眼里,屁都不是”

牛皋摇摇头道,跟王松呆得久了,他也学得文绉绉起来。

“大宋百年以文治武,要改变这些士大夫的看法,简直比登天还难!”

花想容和王松一起离开,她和这些士大夫,太学生经常打交道,对于这些士大夫是什么货色,自然是比谁都心里敞亮。

王松点点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宋读书人地位之高,历朝未有,想要打破常规,等于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谈何容易。

“汉唐雄风,国家文武兼备,武备更是高于文风,以至于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文如李太白、高适之流,也想投身疆场,建功立业。可惜到了本朝,攘外必先安内,自废武功,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王松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

“幸好东京城没有陷落,国祚尤在,只要咱们厉兵秣马,卧薪尝胆,编练新军,总有一日,能唤起百姓的血气,即便这些大头巾,也会被我等改变。”

牛皋摇摇头道:“相公,希望如此,不过以小人看来,本朝的这些士大夫,是病入膏肓,难以改变了!”

王松苦笑道:“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三人一路前行,直到走到了太学大门口,才发现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白衣飘飘的太学生。

“这些人要作甚,难道是要和相公你在诗词上一论高下吗”

牛皋看到大门口如此多的太学生在此等候,不由得心里有些吃惊。

“相公,看样子,这些人好像是在等候相公,却不知又有何事”

花想容也是摇头,这些太学生如此大的阵仗,除了面见天子时,好像她还没有见到过。

“恭迎王相公莅临太学!”

整天的声音响起,让王松吃了一惊。

这些太学生在门口等候,到底是在送客,还是迎客?

“王某见过各位!”

王松肃拜,一揖到底。

“王相公来到我太学之中,匆匆片刻,便要离去,这其实我太学待客之道。”

当先一名官员迎上前来,肃拜道:“还请相公重新入内,在我太学之中登坛讲学,留下墨宝,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王松无奈,只有苦笑道:“恭敬不如从命,看来在下只能献丑于各位之前了。”

事到如今,他也只有硬着头皮,重新登堂入室,和这些太学生们来一次亲密接触。

不过,趁着这个机会,可以给这些人提前打点预防针,不至于将来误国误民。

花想容告辞离去,牛皋却是苦了一张脸,刚才只是十来个人,他已经是如坐针毡,如今面对上千派学生,他岂不是更是难受的要死。

看来这一趟,真是上了王松的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