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10章 根本

宋士 010章 根本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10章 根本

“老伯,依你看,今年的收成怎样”

官道旁的田垄上,青青的麦苗已经有半人高,王松和农人一起,在田间拔着杂草。

后世下乡时,他也做过同样的事情,只不过如今的心态,已是完全不同。

“怎敢劳烦你大官人!”

老汉应该是一家之主,脸上的皱纹藏着几十年的沧桑。他指着一片片荒芜的良田叹息道:“要不是番子南下,麦田糟蹋的多,今年恐怕会有个好收成。现在看来,能吃饱已经不错了!”

王松点点头,金人南下,马踏火烧,有一半以上的良田都遭到了糟蹋,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今年可能是要受苦了。

“老伯,你就不怕金兵南下,到时候会毁了你的庄稼,伤害你的家人!”

牛通在一旁问道。

老头苦笑道:“大官人,这又有什么办法,人总得吃饭!再说,像我们这些穷人,又能逃到哪里去啊!要盘缠没有盘缠,拖家携口的,搞不好会死在路上。老汉在这生活了一辈子,死也要死在这里,也算是叶落归根吧!”

王松站起身,看着远处重重叠叠的绿色,有一些百姓混迹其中,正在田间劳作,不由得深深的叹了口气。

金人南下,做到之处残破不堪,不但生产、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连带着人口也大规模减少。要知道,人口才是一个地方兴旺发展的根本!没有了人,一切都是枉然。

地方安靖,是军事上胜利的保证,若是一路前去,赤地千里,不但耳目闭塞,也会加大粮草辎重运输的困难。

“董将军,相公在朝堂上难以立足,在这朝堂之下,可得有一支强军啊!”

田地的另外一处,王伦和董平等人聚在一起,看似打量土地,实则是心思各异。

“王兄,你这是何意”

董平有些懵懂,还不完全理解王伦话里面的意思。

“朝廷**,士大夫之流把持朝政,相公在朝中树敌太多,若是没有一支强军,不但相公寸步难行,恐怕你们这些武将,也是会受到牵连。”

王伦摇摇头,眼神悠悠,似有所思。

“要靠朝廷这些人抗击番贼,实在是太高估了他们。这抗金的大业,还是在忠义军身上,在相公身上。”

王伦的话,却是让董平不由得低头不语,思量起来。

王松和忠义军在朝中遭遇到的冷遇,他是了然于心,即便忠义军如何舍生忘死,也不过是朝中那些士大夫们口中不堪入流的粗鲁军汉,即便是贵如王松,一旦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最好还不是驸马都尉,混吃等死,了此残生。

朝中的文武大臣如耿南仲、唐恪、秦桧等人,大多都以王松为眼中钉,若是这些人群起而攻之,王松盛名之下,功高盖主,又会有怎样的结局,他都有些不寒而栗。

王松一倒,树倒猢狲散,他们这些粗鲁武人,朝中又无根基,难免被打回原形,晚景凄凉,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要想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就得……

若是忠义军变成了王家军……

别的他不敢说,他们一手编练出来的新军,绝对是唯王松马首是瞻。

王松是他们唯一的支柱,王松若是倒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可万万损失不起。

“王兄所言甚是!我们这些兄弟,一定会帮王相公,早日练好新军,收复失地,不让朝廷那些奸臣得逞!”

王伦点了点头,心中欣慰不已。他哪里知道董平心中所想,此刻已经起了变化。

若要立于不败之地,非得控制新军。

董平脸上阴晴不定,这一刻,他恨不得马上奔赴黎城大营,竖起义旗,招兵买马,共谋天下。

他自知自己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只要能帮助王松练成新军,问鼎天下,做个从龙之臣,那已经是光宗耀祖了。

“王兄,你似乎还有话要说。”

董平看王伦面色凝重,赶紧收拾了一下自己心情。

“我忠义军连克泽州,隆德府,将其纳于朝廷治下,金人得知,必来兴兵报复。”

王伦吐了一口气,忧心忡忡。

“如今正是春耕时分,我军要营田屯田,才能让地方稳固,百姓心安,所以接下来,我就要在隆德府打一场大仗,让金人措手不及,然后借着天热,两军形成对峙局面,这春耕才能进行下去,也才会有所收获。”

董平不由得暗自赞叹。原来他还以为这王伦只不过是个舞文弄墨之徒,如今看来,还是王松的眼光独到。

“王兄放心,兄弟我就在这隆德府编练新军,再让邓世雄送些火器上来。王兄尽可放心,绝对不会误了你的春耕!”

只要牛皋和张横作战顺利,收编了这一支土匪,就在这募兵,以王松和忠义军的名声,还不是要招多少就有多少。

最关键的就是,这一支队伍一定得姓王,而不是“赵”。

看到王伦和董平走了过来,王松不由得笑道:“王兄,看你和董平在一起说了大半天,不会又是春耕的事情吧”

王伦点点头道:“相公,正是如此。如今春耕刚刚开始,我军又收复了泽州等地,只要一纸告示,就可以告诸百姓,安排春耕了。”

王松点点头,看了看董平,思索片刻,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董平,我军接连收复了泽州和隆德府,金人一定会前来报复。你就在隆德府坐镇,编练新军,我让牛皋父子率骑兵辅佐于你,你看如何”

董平大喜道:“相公尽管放心,小人一定不会误了相公的大事!”

果然正如王伦所料,王松把练兵之权给了他,正可以大行其道。

“你派人去和邓世雄说一下,把新军需要的火器报给他,到时候金人来犯时,也好有所应付!另外把这城墙也修修,弟兄们的血不能白流。”

据城而守,王松倒不担心。即便是这些新兵,也够金人喝一壶的。

“一切都听相公的,小人随后就去办理此事。”

董平应声之后,在一旁故意气鼓鼓地说道。

“相公,咱们这次出京,只带了2000兄弟,一半以上都是劣马,朝中的大臣们心怀不轨,陛下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一些。咱们要对付的番兵可是10万以上,陛下这不是把咱们往火坑里扔吗!”

出京的时候,神武军,也就是原来的忠义军留下了两万多兵马在京城,而王松带出来的只有2000军士,而且还是新旧掺半。不但如此,张宪、翟亮、李彦仙三人还被留了下来,统领神武军,守卫皇城和东京城。

“官家也是不易,咱们就将就些吧。”

果然,王松的回答让董平心中一沉,也更坚定了他练兵的决心。

“相公,就怕这河东之地过于贫瘠,士兵难以招募,即便招募到足够的士卒,也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

一路北上,沿途赤地千里,杳无人烟,董先眉头间全是忧色。

“董先兄弟,这你就说错了!”

王松摇摇头道:“河东、河北之地,民众有几百万之多,盗匪更是多如牛毛。就比如这河东大盗王善,他手下就有近十万兵马,筛选一下,如何也应该有两三万之数!”

董平也在一旁接上了话题。

“还有河北,太行山上的英雄应该不少,这都是咱们拉拢的对象,如何也得有个几万之数,兵源应该是不缺。至于你所说的粮食,相公已经让王伦兄营田屯田,再说还有朝廷的供给,你不必担心!”

“如此甚好,只是……”

董先还是忧心忡忡,他皱眉道:“士卒最好还是良家子,若是招募这些土匪,是不是太冒险了些!”

王松摇摇头,苦笑道:“靖康以前,这太行山、吕梁山,以及这太岳山,王屋山,山上都有土匪,但是大多都是百人。哪像现在,动辄都是上万,仅仅一两年功夫,这些土匪从哪里来,还不是平民百姓,所以这募兵的素质,兄弟们可以不必担心!”

听到王松头头是道,众人也都是放下心来。

董先道:“也不知道牛统制和张统制二人,现在在隆德府怎样,不知道他们到底收编了王善的队伍没有”

王松上马,朗声道:“以1000精锐骑兵,对付数万乌合之众,相信是手到擒来。一旦收编成功,下面可就有你董平和张横忙的了。数万士卒,这练兵可是个大事,你二人可千万马虎不得!”

董平心知肚明,点头道:“相公放心,我等一定不辱使命!”

王松点头道:“河东就由你二人负责练兵,牛将军负责治军。张横驻扎在黎城,董平驻扎于隆德府,一切事宜,都要商量着办,若实在解决不了,就到河北找我。没有本官的军令,不可擅自出战。但若是金人来袭,一定要给其痛击!”

董平疑惑地问道:“相公要去河北,到底所为何事”

王松笑道:“你不要忘记了,本官是两河、陕西宣抚使,除了河东路,还有河北两路。那里的形势更加复杂,本官是重任在肩啊!”

自己这个宣抚使,名义上为河东,河北、陕西三地的军事统帅,但谁会在乎。

别人手里的兵马,他总不能强夺过来。若是宣抚前面能加上“处置”二字,那才是真真正正手握军权的封疆大吏。

就像他的前任李纲,名义上是两河宣抚使,根本无人理会,这些军镇服从的只是朝廷的调令,而不是书生之言。

归根结底,还得有自己的队伍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