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14章 国制

宋士 014章 国制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14章 国制

“外面发生了何事,为何如此吵杂”

东京城浚议桥街的一处深宅,树影婆娑的秋千院落,一个三十多岁,眉目传情的妇人,正躺在摇椅上,懒洋洋地向旁边的侍女问道。

“回娘子,听说两河、陕西宣抚使王松近日在河东打了几场胜仗,城中百姓欢呼雀跃,到处庆贺,是以这般喧嚣。”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这般热闹。”

女子微微皱眉,想不到这个武夫,刚一入河东,便干下了如此多的事情。

“有没有看到相公,他还在房中吗?”

“回娘子,相公回来以后,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中,已经有两个时辰了。”

女子微微摇了摇头,看来相公是真的生气了。

她眼光扫过侍女高耸的胸部,红彤彤的脸庞,突然坐了起来,指着她脖子,大声吼了起来。

“你这金链子是从哪儿来的,是不是从相公那里讨来的,你们两个是不是有了奸情”

侍女大吃一惊,赶紧跪下,争辩了起来。

“娘子,这是我那夫家给我的定情之物,十日后我就要过门,绝不是和相公有奸情,娘子一查便知!”

女子看了侍女半晌,这才重新躺了下去,嘴里面哼道。

“起来吧,要是让我知道,你们谁勾搭相公,我要你生不如死。”

侍女站了起来,抹去额上的汗珠,心惊胆战,站到一旁。

自从中午用完膳食,回到书房的秦桧,就再也没有迈出过书房半步。他坐在书桌后方,想要写几个字出来,以遣心中苦闷,但努力了几次,却都写不下去,地上的纸团扔成了一堆。

门外的下人,个个都是胆战心惊,忐忑不安,谁也不敢发出半点声来,以免被这位当朝的相公责罚,甚至是鞭斥抽打。

泽州、隆德府接连恢复,河东大盗王善部被收编,东京城百姓的欢呼声中,唯有那些皇亲国戚,以及以耿南仲、秦桧为首的一众文臣集体失声。

百姓有多欢欣鼓舞,这些个国家大臣们就有多咬牙切齿,这武夫的每一次战功,对众高官们来说,都是一场煎熬。

朝堂上,可喜可贺,眉开眼笑,附和君王,回到府中,便再也不用忍辱负重,说任何一句违心话,只想酒入愁肠,好好的发泄一番。

秦桧坐下,一杯美酒灌入口中,让他不由得咳嗽了起来。

这个武夫,一再羞辱自己,早已是自己眼中钉,一直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打入十八层地狱,好不容易把他弄出了朝堂,偏离了中枢,谁知道他又立下了如此的战功。

他再这般攻城略地,只会圣意隆厚,自己想杀了他,又谈何容易

每日里和官家谈论政事,秦桧对当朝天子的秉性可谓是心知肚明。他如今对王松是宠幸日进,也许下一步,封王封侯,也是水到渠成。

这武夫,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运气?

秦桧又是一杯酒倒下,眉头却皱得更紧,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武夫得逞,得想些法子才成。

正在苦思冥想之际,门“格吱”一声,那个眉目传情的女子走了进来。

秦桧的思路被门的响声打断,他不由得皱着眉,抬起头来,看到眼前的女子,神色变得立刻缓和了下来。

“娘子,你怎么来了”

原来这眉目如画的女子,就是秦桧的妻子王氏,乃是名门之后,夫妻二人成婚多年,但却没有子嗣,只有收养秦桧的侄儿作为嗣子。

不过,这也并不影响二人之间的感情。王氏饱读诗书,精明能干,秦桧得妻子相助,获益良多。

“相公愁眉不展,是在为王松之事心中不平吧?”

秦桧苦笑了一下,妻子总是能猜出自己心中那些个弯弯绕绕。

“这武夫屡次羞辱我于大庭广众之下,此仇我怎会忘掉!此次,这厮又立了大功,官家圣心甚悦,这武夫的路子,是越走越宽了!”

“越走越宽,不见得吧。”

王氏轻轻摇了摇头,轻声道:“王松北伐,粮草辎重,兵器铠甲,无不是朝廷拨发。王松本事那么大,看他是不是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王氏慢慢坐了下来,轻声细语,就说出了她的想法。在她看来,谁让自己的相公不爽,她就要谁付出代价。

“钱粮辎重补给,能扣就扣,能省就省,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国事艰难,所有地方都要银子,凭什么这巨额之数,都要解运到这两河去”

秦桧眼睛一亮,轻轻拍了一下桌子。

“娘子真是秀外慧中,巾帼不让须眉。”

湖广江南的旱灾,各地盗匪猖獗,民变频频,处处都是焦头烂额,百姓嗷嗷待哺,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又怎能只顾两河之地!

秦桧眉头扬了一下,忽然抬起头来。

“只是我乃御史台长官,纠察百僚,举劾案章,这辎重粮饷,不在我之权责之列,还需有人居中而坐,从长计议。”

王氏轻声一笑,悠悠道:“此事不用相公出面,恐怕早已有人按耐不住了。”

秦桧先是一愣,随即也是笑了起来。

“看来,这朝中想要王松身败名裂的,可不止我秦桧一人。”

理理紫色的官袍,轻轻咳嗽一声,君王的声音从大殿里传来,宦官赶紧前头引路,帝王之师的耿南仲,施施然走了进去。

“耿相,你今日前来,可有要事”

天子的性质不错,正在奋笔疾书,耿南仲走的近了,才看清是王松的破阵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果然是天纵奇才,文韬武略,金人闻风丧胆,可喜可贺啊!”

说话的时候,耿南仲一直注意着君王的表情,无论多么细小的动作,他都能仔细捕捉。

从君王脸上的笑容来看,似乎是为河东的战事高兴,不然也不会有纸上的破阵子一事。

“陛下,老臣得知河东捷报,王相公接连收复泽州、隆德府,又歼灭河东大盗王善,想来两河失地,必会早日收复。老臣祝贺陛下,恭喜陛下!”

“同喜啊,同喜!”

赵桓满面笑容,放下了手上的毛笔。

“王松不负朕望,短短月余,便有数万之兵,恢复一州一府,只待新军编练完毕,便可北上,恢复三镇,朕心甚慰啊!”

耿南仲心里一沉,看来这君王的心里,已经是又站在了王松一边。

好不容易把王松踢出了中枢,去担任这吃力不讨好的两河宣抚使,和女真人正面交锋,没有得到其损兵折将、步履维艰的战报,反而短短月余,恢复一府一州,拥兵数万。

这厮,如何就干出了这般大的事情!

“王相公兵强马壮,金人难以挡其兵锋,可喜可贺。臣从宫外进来,沿路百姓无不欢呼雀跃,感恩戴德,人人皆言王相公为国为民,于大宋有再造之功。更有许多百姓为他建立生祠,日夜磕拜。王相公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赵桓微微一怔,笑容瞬间黯淡了下来。

旁边的宦官看到耿南仲眼睛里面的精光,不由得心惊肉跳,这耿南仲如此说法,看似对王松赞誉有加,实在是包藏祸心。

这一招以退为进,实在是提醒君王,王松功高盖主,不可大意。

而这看似平淡无奇,浅显易懂的嫁祸于人,赵桓偏偏就能安然入局。

赵宋王朝一百七十年的“防藩镇于未然”,已经是根深蒂固,深植于心。

“耿相,你说王松出京时,朕也未曾派监军随行,如今参政是不是可以议一下,派出监军,协调诸军”

耿南仲心中暗喜,面色却是平静。君王此举,已经表明了对王松的忌惮。

他和王松政见不同,水火不容,党同伐异,若是不能遏制王松,终有一日,他会被王松所噬,政治上的博弈,你死我活,毫无节操和退路。

耿南仲一击得逞,绝不心慈手软,这时候趁热打铁,才能让王松左右难行,规规矩矩。

“陛下,王相公统兵御敌,国之栋梁。然藩镇之祸,不可死灰复燃,否则大宋永无宁日,祸及社稷。除了监军之外,还要限制王松在两河募兵,不可使其坐大,终成祸害。”

“这……”

赵桓微微一怔,眉头一皱。

王松出京时,只有两千之数,超过一半的战马都是皇室和官员不要的劣驹。他让王松宣抚两河,但募兵的人数并未规定。

形势发展的太快,如今看来,无论是两河还是陕西,这募兵之事,得有规制和章法,以免如耿南仲所说,尾大不掉,成了国之藩镇,难以节制。

“那么,以耿相所见,这两河募兵,当以何策”

赵桓犹豫了一下,眼光扫向了自己的恩师。

“金人有十余万之众,那么王松练兵当在十万之数,十万……”

赵桓虽然未曾带兵,但十万之众,足可以灭国裂疆。

“金人虽有十余万之众,但固守燕云,每次出征,也不过六七万之数。”

耿南仲见已经成功引起了赵桓的猜忌,语气也变得狠厉了起来。

“王松募兵,不能超过六万之数,河东、河北皆为三万,辅以监军,方能自始至终,大军控制在朝廷手中。”

“如若不然……”

耿南仲已经不需要再说下去,赵桓已经抬起头来,从他的表情上看,似乎已经了然于心。

“就依耿相所言。”

赵桓沉声说道:“王松所奏官员一一按奏允封。告知王松,朝廷自会派出肱骨重臣,协其组建新军,勾通有无。”

耿南仲一揖到底,肃声道:“陛下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