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42章 垦殖

宋士 042章 垦殖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42章 垦殖

一大碗滚烫的热茶下肚,汗珠子从额头上纷纷落入地上寸许厚的尘土,瞬间被尘土湮没。

站在官道一侧几棵大树下茶棚中的王伦,放下茶碗,拿袖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心里的烦躁却是去了大半。

抬头看去,尽是一望无垠的一片谷浪,随风起伏,蔚为壮观,无数军士和农人在田间地头观看,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如今,马上就要到了收获的季节,人人心里都是充满了期盼和喜悦。

王伦发河东忠义军新军及家属三万多人,合隆德府、泽州等地百姓十余万人,广开屯田,奏为河东营田副使,营田屯田数十万亩,其中军屯三十多万亩,如今,终于是否极泰来,眼看就要有了回报。

黎城大营周围,往昔的荒蒿遍地,如今已经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官道上军士来回巡逻走动,要冲之地更是设起了关卡,以防金人来袭,兴风作浪。

有董平在隆德府前方坐镇,数万大军,操练日夜娴熟,使得以汉儿为主力的金兵,只能龟缩在隆德府以北,不敢放肆南侵。

“店家,收好钱。”

喝的差不多,眼看炎热又下去了几分,王伦放下钱币,起身就要离去,趁着天色尚早,他还想多看几处种植处的庄稼。

“王副使,要不要再歇歇,这日头可是毒辣,别伤了身子。你可知道,这河东的百姓,可是离不开你啊!”

茶摊主人接过了钱,他看了看外面的骄阳,不由得开口劝道,生怕天气炎热,使得这位百姓的父母官有个好歹。

自从河东春耕以来,这位王相公手下的副使组织军士,招募流民,分配种子、耕具,开荒屯田,兢兢业业,忙前忙后,奔走于河东南部,眼看着荒田成了良田,野草变成了庄稼,地面靖平,百姓们无不是欢欣鼓舞,打心眼里感激这位“王二相公”。

“刘二兄弟,天色不早了,还得去看看东山那一片地。若是收成不好,乡亲们可能吃不上饭,王相公也会责罚。”

王伦跨上马,打马离开,周围的百姓都是眼中带有敬意,这年头,这样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好官员,可是实在太稀罕了。

王伦打马向前,眼光扫过两旁无边无际的良田,也是心潮起伏。

上任伊始,所有的土地重新丈量,划分片区,全部的土地归官府管理,即便是那些有主之地也不例外。开垦土地,一为军队屯田,二是招募百姓垦荒,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开垦土地所需要的种子、耕具、耕牛,都是官府统一提供,军队屯田,自然全部归河东忠义军所有,百姓种植的则是百姓和官府收成各占一半,百姓只要出劳力即可,但吃喝自付。

至于那些招募种地,而不愿意的流民或军中家属,则是可以自由选择,或者种地自己经营,或者拿着薪金,成为官府雇佣的“产业工人”,吃喝不愁。

这便是大国家主义下的种植模式,形似后世的生产建设兵团,在这个特殊时期,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种植模式。

任何时候,人总要活下去才行。

“等地方上安静下来,把土地可以分配给百姓们,自由种植,人人吃饱肚子。”

王松以前说的话还在耳边回响,王伦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气,如今这庄稼丰收,忠义军粮草充足,正可以大举北伐,恢复失地。到时候,他肩上的胆子可就更大了。

前面不远处,一座占地数亩的庄园赫然在目,高耸的水泥墙,粗重的铁栅栏门,门口两侧的凉亭下,站的笔直的士兵持枪而立,神情肃穆。大门的左右两侧,“河东忠义军农垦司第一司”,“河东忠义军农垦司总署”,十几个红字清晰可见。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军队屯田营田所在的办公之地。

高耸的,可以驻守的围墙告诉人们,如今正是战时,铁门则是表示,无论谁来进攻,里面的农垦战士都不惧怕。

据墙而守,火器犀利,也难怪这农垦司里面,尽管大多数都是新兵,但却是没有丝毫畏惧。

看到王伦一行人过来,两个哨兵不由自主挺起了胸膛,随之小铁门打开,农垦司第一司的司长安大富笑呵呵地把王伦迎了进去。

“王公,你来的正是时候,相公刚从河北过来,正在房中。”

王伦不由得一怔,随即轻轻点了点头。安大富在此亲自执勤,大门口以及沿途巡逻的赳赳武士如临大敌,果然是王松到了河东。

想不到王松第一站,就到了农垦司,如此看来,王松这时候到河东,恐怕是要安排秋收,动员北上了。

“安兄弟,这天热,你的伤没有事吧?”

王伦看安大富走路一跛一跛的样子,关切地问道。

“王公,多谢你问候,小人这伤不碍事,就是走路不方便。眼看着兄弟们忙上忙下,小人却帮不上忙,这心里实在是难受。”

王伦的一句“安兄弟”,让安大富受宠若惊,这王伦可曾是四世三公之门,对自己这般称呼,可是给足了自己面子。他是在隆德府守城时作战受伤,不得不退居二线,由于他做事有度,谨慎周全,又是军中的中级军官,所以才得到了这农垦司司长的位子。

“安兄弟,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咱们种好了粮食,兄弟们上阵杀敌才有力气。”

王伦赶紧劝道,生怕这位原来战场上的猛将自暴自弃。这些人个个直脾气,若是换个不对付的,不知道多少麻烦。

“王公,听很多兄弟说,秋收之后,队伍就要北上,收复失地。不能跟着王相公一起,不能杀这些狗日的番贼,小人心里一想起就难受……”

安大富的声音有些急促,王伦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看来这些身子残疾的汉子,还是血气方刚,斗志昂扬。

“安兄弟,上战场,你就不要想了。要是想多杀些番贼,就安排好下面的种地,多给咱们忠义军提供粮草,多养活些百姓,就多些人从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王伦进了农垦司新建的二层木楼,看到走廊里戒备森严,一个个虎狼之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由得心里暗暗激动起来。

“相公,农垦司总计垦荒三十二万亩,一司垦荒七万三千多亩,加起来,到了秋收,怎么也有二十多万石的粮食,再加上营田,三十万石粮食绰绰有余,足够大军冬季北伐了。”

张横和邓世雄介绍的津津有味,王松也是频频点头,河北带来的郁闷登时驱散了不少。

只有到了河东,他才觉得自己回到了家里,一切都是游刃有余,事情也都在掌控之中。

难道说,真的是一张白纸好作画,河北那些个难以打碎的瓶瓶罐罐,反倒成了自己一展抱负的累赘

“两位兄弟,地方上的官员,有没有掣肘”

马扩看了看王松的脸色,开口问道。

到了河东,他才发现王松掌握的一切太过骇人,数万精锐之师尽在掌握,火器犀利,部下精兵强将个个心怀鬼胎,怪不得朝中大臣对王松百般猜忌,如此兵强马壮,君王自然惴惴不安。

只是,到底是权利宝座,还是国家百姓,孰轻孰重,自在人心了。

“相公,地方上的官员,每日里只是躲在城中,打击盗贼,安抚百姓,对抗金人,这些都是兄弟们做,大体上井水不犯河水,就是这个样子。”

董平说道,神态颇为不屑。

说来也是,朝廷派下来的地方官员到了河东,春耕已经结束,平日里打击匪盗,维护地方,官府也没有这个能力。百姓有了麻烦,基本上都去找以马扩为首的农垦司的官员,而不是地方官府,也使得河东忠义军上上下下习以为常,把自己当成了河东的主人。

朝廷没有派大员到河东,也是河东的抗金形势所迫。相对于河北,河东基本都已经沦陷,而且地方贫瘠,忠义军强敌环侧,即便朝廷来了使臣,没有谁敢当面掣肘,以免误了河东的抗金大业。

“相公,河东交给岳飞,恐怕所托非人,董先虽然作战勇猛,但却不是个心思缜密之人,牛通、张胜、董强等人也是一样。”

董平见王松眉头紧皱,看了看马扩,心中猜出来了几分。

“相公顾及情意,却不知人心叵测,河北之事,我等兄弟也早有耳闻,不行就反了他狗日的,看谁还敢掣肘!”

董平话音刚落,马扩已经变了颜色,他快速来到门口,看了看外边,随即闭上了房门。

“董平兄弟,不可狂言,小心隔墙有耳!”

“怕个鸟,知道了又如何,正好可以反了他……”

“董平,不可放肆!”

王松变色道:“官家对咱们兄弟有恩,未曾有负你我,大丈夫恩怨分明,本官岂能做这不忠不义之事。此话休要再提!”

董平还要说话,张横和邓世雄上前,把他拉到了一旁。

“董平,你先回隆德府,安排好秋收,大军克日北上,恢复太原迫在眉睫,万万不可懈怠,你明白吗?”

王松正色道,董平虽然心里别扭,也是不敢多话,赶紧告辞而去。

“铛铛”的声音传来,王松不由得一愣。

“相公,这是将士们晚上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这可是你规定的军规,无人不服。”

看到王松一脸懵逼的样子,刚进门的王伦微微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