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47章 战船

宋士 047章 战船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47章 战船

沿着漳河西去,行至涉水和漳水交汇处时,正是太行山东麓,山林莽莽苍苍,两岸芳草萋萋,大河奔流,却是一大型的废弃渡口。

“马宣赞,这好像是一个专事伐木的军镇,怎么好像废弃了”

顺着王松所指方向看去,河岸边大片的废弃草棚,一地狼藉,大堆大堆砍伐下来的树木,树叶杂草,满地都是。

上百个汉子正在岸边忙活,有些人把扎好的木排,放入水中,一连有几十个木排,铺满了整个河面。

众人纷纷拿起竹篙,划开水面,缓缓向着王松手指的方向而去,等到了跟前的渡口,船只停到了河边。

河边向里,在木材的后面大约百步左右,一座高约四米多,方圆五里左右土墙围起的小城赫然在目。

由于隔得太远,众人看不到军镇北门的字样。不过,众人也看得清楚,在土墙里面,零零散散的有好几几排房屋,看起来最少也有两三百间。同南门外一样,墙里面有两三个足球场的空地上,也堆满了砍伐下来的木材,另外还有十几艘半成品的船只,堆积在哪里,看样子即将完工。

王松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朝廷真是财大气粗,这么大的一个渡口,看样子是个专门的军镇,他一个堂堂的两河宣抚使、同知院,竟然也是毫不知情。

看这规模,若是用来制作军中的盾牌、战车,甚至战船,一点也不为过。白白放在这,实在是有些浪费。

“几位官人,实不相瞒,此处是朝廷设置的“磻阳务”,有监管和工匠民夫600人,平常热闹的很。每年2月至10月间,这些人从后面的林虑山上砍伐树木,经漳河水运送到河北各地。”

“老哥,那现在怎么稀稀拉拉的,里面并没有几个人”

王松一声“老哥”,船夫的脸上乐开了花。他摇摇头道:“官人有所不知。自从女真人南下,这“磻阳务”里,朝廷的官员都跑了。剩下的工匠和民夫,没了事做,就卖木材,有时也卖船只,凭此来勉强糊口。没有事做,没有人管,都躲在房间里面赌钱为乐,所以看起来冷清的很,实则有三四千人。”

“老哥,这“磻阳务”里除了向河北提供木材,还造船吗?”

王松指着看到的半成品船只,继续问道。

“造,如何不造!”

船夫道:“相公,这里面造船,不过都是中小船只和客船。若是大的战船和漕船,听说还得是从南边买进,那里的船只很多都能下海,便宜而且耐用。”

王松和周围几人对视一眼,马扩道:“船家,你把船靠岸一下,我们家相公要去这“磻阳务”看一下。你放心,船钱少不了你的!”

“就怕各位官人不肯乘小人的船只!”

船夫乐呵呵地,缓缓把船停在了岸边。

“相公,这可是有不少的木材啊!”

杨再兴左右打量了一下,惊讶道:“这么多的木材,不知要造多少东西!战车、拒马、盾牌、枪杆,还有冶铁等等。相公,平常铁坊里的木材好像都是买来的,这下可是省钱了,你晚上也能睡好觉了!”

王松哈哈大笑,想不到杨再兴这样一个莽撞的汉子,除了行军打仗,脑子里面竟然也有货值之利。不过,相对于木材,他更看重的是那些半成品的船只。

看到朝廷的官员到来,“磻阳务”的工匠民夫们跪了一地。

“小人等不知相公们到来,有失远迎,还望相公们恕罪!”

“好了,各位都起来吧,咱们长话短说!”

马扩大声道:“这位是两河宣抚使王松王相公。从今日起,“磻阳务”正式复工,饷银和禄米都会照常发给,前面的也都会补上,大家不要担心。”

众人大喜,一起向王松等人肃拜。前面的一个中年络腮汉子道:“小人们多谢相公!”

王松点点头,沉声道:“你们当中,有多少造船的工匠?”

络腮胡子肃拜道:“禀相公,“磻阳务”原有船匠六十余人,如今还有三十多人。小人杨范,是“磻阳务”的造船工匠。若是相公要造船,小人定当效犬马之劳!”

王松喜道:“如此甚好!本官再从难民里选一批木匠,都归你管制,打造战车、云梯、拒马之物,以备不时之需!”

攻打太原城,这样的攻城器械,都必须要跟上。

按理说,这“磻阳务”归于河北治下,应该是相州的管辖范围,这相州知州汪伯彦,相州通判赵不试,他们究竟整日里都在做些什么?

难道说,金人南下,皇权不下乡,这些个达官贵人,天天躲在城中,吃喝玩乐,心里能安然自得

“磻阳务”的营房之中,王松趴在桌上,一边思考,一边写画,没有半个时辰,一种外形活似蜈蚣,两侧有成排桨橹的船只跃然纸上。

“……长18.6米,宽3.1米,安设木桨40支,再架上几门火炮……”

王松放下笔,满意地看着纸上的船只。

“相公,这是什么船?你真的要造船吗”

“这叫“快蟹船”,先造上一两百艘,以后有大用。”

河东虽然暂时用不上战船,但是河北有黄河和运河,还有江南、江淮,将来都需要水师。虽说海船都是由南方建造,但内江内河,还是为中小船只控制。

而且,这“磻阳务”,恰就处于河北之地,只不过地段偏僻罢了。

朝廷建都开封,所需的漕粮供给,皆是仰望东南,但是整个北方,除了开封京畿之地,却没有造船的船厂,战船全都是由南方供给,可以说是一大遗憾。

“三代以下,国用之资莫大于漕运,漕运之器莫大于舟楫!”

历史上有明一代,临清卫河,淮安清江二船厂每年修造船只达数千艘,国势强盛,而宋朝却集中于东南,国势颓败,军力不振显而易见。

巨大的仓房之内,干燥锯好的木料堆积如山,不用来造船造车,匪夷所思。

想起历史上这些国资,就那么白白便宜了金人,王松就不由得一阵叹息。子孙无能,偌大一个家业,白白糟蹋殆尽,可谓是禽兽不如。

“这“磻阳务”,也只是现在能用,将来要开拓疆土,发展海上贸易,只有南方的船厂,或者……”

或者怎样,当然是在北方建一座新船厂,不过,这好像不是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了。

一旦恢复北地,功成身退,也许自己就会和赵多福完婚。一旦尚了公主,自己的政治生涯也会结束,混吃等死,再想去远征海外,开疆扩土,恐怕只会是海市蜃楼了。

“相公,你这“快蟹船”虽然不错,但以小人之见,莫如造些舢板小船,再造些车船,脚力代替臂力,两侧分别设置4个轮桨,每轮有8个桨片,十分轻捷,可以日行数百里……”

杨范经常造船,也是大家,他虽然没有名言“快蟹船”不可造,王松也是明白了过来。

“快蟹船”虽然快速,体长多载,但是底部过于尖细,船只难以建造不说,也难以适应内河水浅、岔港纵横的特点。

“杨范,舢板和车船都可以建造,先各建百艘,至于“快蟹船”,可以把底部改平一些,你看如何”

刚才开了黄腔,王松心中有些忐忑,不过车船和舢板太小,需要载重大些的战船,上面几十门火炮,到了江河之上,摧枯拉朽,势不可当。

“这倒不是不可以,小人琢磨一下,会给相公一个回复。”

杨范思索了片刻,继续道:

“相公的主意不错,江船不同于海船,须要依靠人力来推动,这“快蟹船”便是如此,只需改一下船底构造即可。至于相公说的什么“火炮”,可以在船舷边和船身留出位置,人力摇桨可以改为车轮脚力,也可以不改,不碍大事。”

他似乎也为这位上官的雄心壮志所感染,跟着说道。

“相公,其实这造船并不难,难的是好船工和水手。要想有水军,得从运河上、黄河上找人,得加以训练。这都是河北漕运那些个将军们说的,小人也只知道个皮毛。”

“杨范,既然如此,这“快蟹船”得改造,就交给你了,舢板和车船的建造,也是刻不容缓。好好做,赏钱少不了你的!”

王松哈哈笑了起来,想来河北大名府漕运衙署招纳官军一贯如此。不过杨范这样说,倒是提醒了王松,这水师,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从长计议。

杨范欣然领命,王松思虑片刻,对一旁的马扩继续交待道:

“马宣赞,马上安排人手接管“磻阳务”,回去以后,让邓世雄从河北召集一批水手或船工,就在运河上操练。等咱们收复了河北,就建一所大船厂,正式成立水师。”

河北大名府渡口众多,可以就此建造船厂,河北依靠太行山,木料齐全,正是战船所需。

听说广东和福建之地盛产铁梨木,坚硬如铁,造海船乃是上上之选,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弄些这铁梨木造中小海船,纵横于江河之上,绝对是当者辄破,无坚不摧。

未雨绸缪,恢复了河东,接下来就是河北,河北运河和黄河直通燕京之地,大军北上,借助水力,再也合适不过。

北伐太原在即,对王松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快补足军中的战车、盾牌、包括弩车等物,除了火器,神臂弓和床弩也是不可或缺。

“相公,若是要造船,这可又是一大笔银子,恐怕不恢复解盐,是万万不行了!”

马扩摇摇头苦笑道。王松从来都是雷厉风行,但若是没有额外的收入,河东忠义军的财政,很快就要捉襟见肘了。

“你说的没错!”

王松哈哈笑道:“水师、战船,都是刻不容缓。缺的银子,自然要想办法。解盐,就是这出路所在。”

解盐利大,造船造车、饷银赏赐,莫不来自盐利。夺回解盐,已是势在必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