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49章 二士

宋士 049章 二士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49章 二士

王松任枢密院同知院,奉旨位在参知政事席上,是在朝议事,排列席位,仅次于左右相。

而他又是两河、陕西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按照宣抚司的规制,参谋、参议各一员,主管机宜文字一员,书写机宜文字一员,干办公事六员,准备差使八员,点检医药饮食二员。

但是,现在的宣抚司中,除了马扩和王伦,再无其他人。马扩乃是赞画参议,王伦主管机宜文字,其实二人都是身兼数职。

宣抚司的空缺,王松一个粗汉,一时也无法顾及。虽然他也向朝廷借调官员,自己也在民间募贤,但人手一直还是没有到位。好在马扩和王伦都精明强干,一时倒也凑合着用。

现在,诸将基本归位,面对着空荡荡的宣抚司,王松才静下心来,仔细地思考起来。

河东还要营田、屯田,他还计划着要拿下解州,控制解盐。这些事情,他都要让王伦去做。

从垦植一事上可以看出,王伦精明强干,做事谨慎周全,民政上有他辅助,真是可以说捡漏补缺。

可是王伦一旦离开,他就只剩下马扩这个军中的参赞独苗了。

“相公,现在朝廷并没有明确的旨意,要收回太原、河间等三镇。相公若是一意孤行,恐怕朝廷会怪罪下来,到时候相公会因此而受到牵连。”

马扩仔细的考虑了一下,如今军中群情激奋,将士们想要北伐的呼声不绝。这个时候,千万可不能招来朝廷的猜忌。

“以下官愚见,相公最好再向陛下亲自修书一封,奏请北伐,若是下官所料不错,陛下一定会给相公密旨。相公如此做法,师出有名,也以免落人口实!”

果然是参透世事的老狐狸,对大宋朝堂的政治局势一目了然。赵桓自然不会正式下旨,宣告北伐。这样一旦败绩,也可以把责任直接推在臣子的身上。

若是胜了,说话的口气自然要强硬一些,那当然是皆大欢喜。

王松点点头道:“此事就有劳马宣赞了。”

他正要继续说话,外面的军士进来,说是有两个文士,说是他的旧识,从东京城前来找他。

王松一愣,眼光不由看向了马扩。

“一定是陈东和那个欧阳先生不请自到了!”

马扩笑道:“相公难道忘了,你一见下官,就让下官去找这两个人,辟为宣抚司的官员。其中一人是东京城太学的陈东,另外一人是欧阳澈,该是全都找到了!”

王松恍然大悟,拍着额头,大声道:“赶快把二位先生迎进来!”

欧阳澈和陈东,这二位在两宋之交的历史上是大大有名。这也是王松要把二人招进宣府司的原因。

历史上,靖康二年五月,东京城失守,靖康之耻后,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是为宋高宗。欧阳澈徒步到达南京,伏阙上书,力言李纲不能罢相,黄潜善、汪伯彦、张浚等主和派不可重用,并请御驾亲征,以迎二帝。言辞激切,遭佞臣黄潜善等诬指为“语涉宫禁”。赵构震怒,将欧阳澈与陈东一起斩首,年仅31岁。

王松因为熟知这一段历史,便起了爱才之意,想给这欧阳澈和陈东一慰胸中抱负的机会。

陈东和欧阳澈一起进来,见到王松,二人赶紧肃拜道:“小人等拜见王相公!”

故友相逢,陈东心动不已。另一位三旬左右的男子相貌清瘦,却留着几缕长须,脸色苍白,眼神中却有几分坚韧。

“陈兄,东京城一别,在下可是想念陈兄的很!”

王松哈哈大笑道:“这一位欧阳先生,你我虽未谋面,但在下对先生却是神交已久,今日一见,足慰平生啊!”

欧阳澈赶紧回礼道:“小人对相公也是钦佩之致,今日一见,荣幸之至,惶恐之至啊!”

“马宣赞,王伦公,你们都上前认识一下!”

王松哈哈大笑,朗声道:“二位先生请就坐,军中简陋,只有粗茶几杯,二位就将就吧!”

马扩和王伦上前,几人都相继寒暄,都是各自惊讶。

“欧阳兄,在下派了军士前去寻找,如何会如此顺利”

马扩疑惑道:“欧阳兄,方才你说自己是江西人,如何你和陈兄同时到达”

欧阳澈摇头道:“靖康二年,也就是去岁年初,在下狂妄,向朝廷上安边御敌之策,州官扣下不给转呈。在下又对朝廷弊政,上书陛下,也是杳无音信。北虏退去,在下到了东京城,想上书朝廷,谁知一直没有机会,在东京城谪居了半年之久。后来偶遇陈兄,在他的引荐下,才面见了天子,进了太学。”

他向王松肃拜道:“多谢相公向朝廷举荐,也多谢相公当日所赠银两,若非如此,在下又岂能到相公麾下,一旦胸中抱负!”

马扩点头道:“欧阳兄智虑忠纯,急公好义,虽处江湖之远,却忧庙堂之失,在下惭愧!”

王松微微点头。这欧阳澈确实是豪爽的慷慨激昂之士,光是这一份坚韧,就非常人所能及了。

“相公,圣上还钦点了两名御医,可能随后就到,这二人负责点检医药饮食,其他的事情则是不会干预。”

“陈兄且请坐下!”

王松点点头道:“难得圣上还惦记军中这些琐事。”

陈东和欧阳澈都是惴惴不安。陈东虽然以前和王松经常来往,但那时候他还不是王松的部下。时移世易,如今要作为下属,自然要摆正姿态。

“两位都不必客气,能和在下共事的,毕竟都是一身正气,臭味相投!”

王松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沉思了一下道:“二位在我宣府司,暂且担任干办公事一职,等北伐结束,本官再向朝廷奏情,论功行赏,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二人大喜,一起站起身来,肃拜道:“全凭相公调遣!”

欧阳澈更是朗声道:“小人跟随相公,只想驱除北虏,复我故土,功名富贵都是身外事,绝不会让相公为难!”

王松轻轻拍了一下桌子,点头道:“果然都是家国天下的志士,本官没有看错人!”

这二人现在在自己的麾下,恐怕不会在发生历史上被赵构所害的事情了。而宣抚司有了这二人的奔走,自己也能轻松一些了。

“相公练兵之法,实在是冠绝天下,小人佩服之极!”

欧阳澈由衷地说道:“刚才进来时,看到相公训练的新军,果然是军纪森严,彪悍威猛,只有此虎狼之师,才能对抗女真人!”

“欧阳兄有所不知,你所见到的新军,除了那一千骑兵,其他的都是入伍半年,还要经过实战才行!”

王松摇头道,但神情间却是颇有些傲气。半年已经足够,三个月也敢与强军交锋。

几个人喝茶聊天,慢慢地熟络了起来。说起来,这里面也只有欧阳澈一个新人,其余的都是王松的老熟人,说话也就渐渐地放开了。

众人针砭时弊,谈古论今,慢慢的谈到了当前的国事上来。士大夫的无能,武将的庸陋,官军的腐烂不堪。

王松轻轻点了点头,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为群分。这些人所谈都是国事民情,却没有青楼诗词,瓦肆勾当,果然是一群“臭味相投”之徒。

“完颜宗翰率兵攻太原城,童贯此贼弃城还京,独留王总管与张孝纯守城。王总管统领宣抚司兵,与张知府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不破,金贼死伤惨重。王总管扬名天下,可谓壮哉乎!”

陈东说到这里时,脸上的神色已经变得十分凝重。

“太原城破,王总管拔刀自刎,随王总管苦战的太原军民,或自刎,或互刺,全都自尽于阵前,无一偷生。完颜宗翰恼羞成怒,拍马践踏王总管尸身,并令金兵将王总管剁成肉泥,其手段之残暴,令人发指。”

马扩摇摇头道:“太原城破之后,太原三十余名当地官吏壮烈殉国,金兵屠城报复,在饥饿中幸存的太原百姓几乎被屠杀一空。百姓尸积如山,海内白骨累累。女真人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

“北地烽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朝堂依然夜夜笙歌。”

陈东肃然道:“小人等投身宣府司,在相公挥下效力,自是望光复河山、收复旧地、驱逐北虏。”

“不只是收复失地,驱除北虏!”

王松摇摇头道:“自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我中原北地便失去了障碍。北地游牧民族轮番南下,烧杀掳掠,我汉人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王松话未说完,欧阳澈已经接上道:“相公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乎”

王松冷然道:“也不止是燕云十六州,封狼居胥,马踏燕然。皑皑雪山、千里草原,这才是我汉儿铁骑纵横之地;北海南洋,碧波万里,凡是我中华文化传谕之地,皆为汉土。本官一定不负各位重托,让这些蛮族知道我堂堂中华,不但有中华文明,也有赳赳武夫!”

众人都是目瞪口呆,欧阳澈更是轻轻唱了起来。

“批铁甲兮,挎长刀。

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

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

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歌声虽然不大,却是激人心魄,王松也是心中肃然。

这是2000多年前,东汉帝国的军歌,如今听起来,也依然是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东汉帝国的士兵们就是唱着这首歌,出塞3000里,重创北雄楼,吓得单于连夜逃遁。

过了一会儿,陈东才幽幽说道:“真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我汉唐雄风。”

王松眼神坚定,低声回道:“少则三五年,多则不到十年,各位一定能看到我中华之崛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