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54章 轻取

宋士 054章 轻取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54章 轻取

“那耿……完颜守忠可在城中”

王松脸色铁青,声音不自觉地高了几度。

“完颜守忠上月刚刚去了太原城,听说是有军命在身。”

年轻运丁摇摇头,回道:“若是他还在这里,不知道又要砍多少颗人头!”

杨再兴在一旁低声恨恨道:“这厮真是好运气!若是他在此地,小人一定为相公砍了他的项上人头!”

王松点点头。这耿守忠去太原,恐怕是和南下侵宋有关。看来自己也得未雨绸缪了。

“大官人,解州城现在的番军头领叫张怀,虽然对官军狠,却不如何欺负咱们普通百姓。就是碰上没留辫子的百姓,也不如何难为!”

张二在一旁接上了话,继续道:“听说他原来的上官牛清,原来是绛州的义胜军将官,被朝廷的官员给杀了,张怀才不得不投了女真人。”

王松目瞪口呆,这些士大夫,脑子真够可以的。以文抑武不说,打仗还喜欢指手画脚,外行指导内行,多么离谱的事情,这些人都能干得出来。

在这些士大夫眼中,只有大宋朝廷的利益,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为大宋朝廷的利益,关乎到自己团体的利益。

历史上岳飞的冤案,不就是岳飞拥兵太重,破坏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就是司马光、寇准、欧阳修、韩琦、苏东坡、再到北宋末的秦桧等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良田千亩的大地主!

范仲淹庆历新政,其中几条:限制恩荫制度;慎重录用官员;严格实行科举制度,由于士大夫、大商人、大地主等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和反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宣告失败。

王安石变法,基本的一条就是打击土地兼并,所以遭到以司马光、苏轼等士大夫为首的大地主的联合攻击,不仅变法上功败垂成,而且被冠上了千古骂名。

“犬儒”,一瞬间,王松的脑海里冒出这两个词语来。

“客人,张二哥说的确实如此!”

另外一个汉子道:“女真人南下,河东的义胜军如李嗣本、耿守忠等纷纷投靠女真人。绛州通判徐昌言怕牛清投靠女真人,深夜发兵。牛清喝醉了酒被杀,他手下的四千义胜军都被杀死,一个不留。当时的情况那叫一个惨,简直是血流成河啊!”

张二点头道:“朝廷杀了牛清,其它州县也开始杀义胜军,有时候连番人百姓也杀。番人纷纷出逃,义胜军也全部转向女真人。可以说,这徐昌言杀了牛清这些人,狗屁作用都没起,反而逼反了许多汉儿!”

王伦摇头叹道:“怪不得汉儿要反!像徐昌言这样的人,汴梁城,包括整个大宋,比比皆是,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二不解的看着这些人,看样子这些盐贩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是有些汉人的良心。

“相公,你位居上官,自然知道这行军打仗、安抚难民,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钱”字。”

看到张二等人已经走到了后面,招呼他的同伙快行,王伦在王松的耳边轻轻的说道:

“军士需要银子养家,百姓需要粮食,营田、屯田需要耕牛、种子、农具等物。如此看来,这解州是得好好谋划一下了。”

听到王伦的耳语,王松点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用兵作战,后勤补给的充足与否,关乎战争成败。河东一地,土地荒芜,千里赤地,还得恢复民生,招募流民,营田垦荒,增加军队收入,补充粮草,百姓也有饭吃,也减轻了朝廷负担。”

“等解州拿下来之后,这营田、解盐的事情,你就先担起来!这可是咱们忠义军能否壮大的根本!”

王松郑重地说道。

在宋朝,雇佣百姓耕垦官府荒田,谓之营田;用用军人耕垦官府荒田,谓之屯田。

“如今马上就是秋耕时分,你要设法召募百姓,从黄河以南购买耕牛、种子、农具等物,耕种营田,总之,要让百姓吃饱饭,还有剩余。”

王伦点点头,低声道:“女真人南下,百姓多为杀戮。下官一路所见,百姓尸体到处都是,无人收拾。良田荒芜,断壁残垣,廖无人烟。女真人烧杀抢掠,百姓痛不欲生,苦不堪言!无论是大军出行,还是百姓的生计,都是需要大量的银钱和粮食作为支撑。相公放心,这解盐和营田的事情,就交给下官吧!”

现在他倒是不用担心银子,因为所有的部下都归入了朝廷的禁军行列,由朝廷颁发饷银和粮草。

但他下来招兵买马,这需要的银两就海了去了,由不得他不头痛。

解盐若是能完全恢复,每年至少也是七八千万斤的产量,最少得钱也是百万贯以上,足够他养10万大军了。

若是再屯田有成,粮食能够得到保证,这抗金的大业就有了几分保障。

自唐朝以来,解盐就是国之命脉。到了宋朝更甚,国家财政所需的2~3成皆来自于解盐。特别是西北边防军需,都要仰仗解盐之利。为此,宋朝还专门成立了陕西路解盐制置司,专门处理解盐的事情。只不过现在女真人肆虐,宋廷早已经是顾之不及了。

“到时大军北上,本官会给你留下一支人马,归在你麾下调遣,顺便也保护你的安全。”

听到王松的话语,王伦心里面一热,肃拜道“多谢相公爱护!”

众人走了一个多时辰,东池的盐滩马上映入了眼帘。

众人经过东池,只见方圆超过百里,白茫茫一片。东池边的盐滩上,密密麻麻,无数衣衫褴褛的盐丁正在滩边浇晒制盐,制好的盐就在盐场堆上,随后就会装袋堆放,发往各地。

但是也明显可以看出,沿滩边许多畦地上一片狼藉,废物破品到处都是,没有盐丁,煞是让人觉得可惜。

看王松看的仔细,张二介绍道:“大官人,这解盐原来是靠天日曝晒成盐,苦味大,也被称为苦盐。后来,百姓发现了新办法,也就是垦畦浇晒法。盐丁们垦地为畦,将卤水灌入畦内,利用风吹日晒成盐,盐白的就如白矾一般。虽然不如西夏盐州、夏州生产的青盐,但也是苦味去除,相差不大了。”

王伦看着汗流如下、辛苦劳作的盐丁们,感叹道:“民生多艰,百姓辛苦劳作,只是为了一口饭吃!与之相比,我辈幸甚,幸甚啊!”

王松点点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粒盐,一滴汗。柳宗元的故乡,也能造出这么好的盐,还如此大地影响大宋的国政。

“你让兄弟们现在盐滩边等候,你和我们去解州城,见了张将官,交了银子,拿了官府的盐贴。咱们在城里吃个饭,就可以出来装盐了。”

王松点点头,王伦拿出一包钱来,递给他道:“这是一半的定钱,你数数,先分给弟兄们,一会有你一大份!”

张二欢天喜地,安排兄弟们分了钱,在盐滩等候,自己则是带着王松等人向解州城而去。

这样来回跑,白天肯定是运不到河边的,最起码也是要到黑夜。算起来,兄弟们两天的工钱妥妥当当的了。

王松哪里想到张二心里的小九九。这个时候,他反而佩服起古人的脚力来。

从涑水河边,到这解州城,少说也有四五十里路,全靠脚板,得两三个时辰,也就是后世的半天以上。这些人却是悠然自得,就连王伦也不觉得累乏。

想起东京城中的那些禁军,拿点干粮、背着被褥,都要雇人,吃个旧粮,埋怨不已,以至于弃关而逃。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优越感,敢去辱骂义胜军的汉儿。

难怪义胜军要反叛,被比自己差的人整天压在头上,狐假虎威,肆意凌辱,谁的心情也不会好受。

还有那些个士大夫们们,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毫无军事常识,却嫉贤妒能,却指挥着千军万马,岂不谬哉!

王松在一栋栋房屋前停下,这些都是贮存解盐的仓房,透过敞开的大门可以看到,仓房里面,重重叠叠的全是装盐的麻袋,不知有多少。

来到一堆盐包前,抓起一把白花花的食盐,仔细打量,果然是晶莹洁白,几乎没有杂质,真是上好的解盐。

以为王松等人是前来买盐的特商,巡逻的军士也并没有上前查问。这些解盐,在客商的眼中是白花花的银子,在他们眼中屁都不是,满地白花花的都是。

“王伦兄,你说这白花花的是什么啊”

“相公,这不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吗。”

王松和王伦两人哈哈大笑,旁边的张二只是挠头,疑惑不解。

对于王松来说,恢复了解盐,盐利巨大,军中的饷银和赏赐可就有了着落,单靠朝廷的拨款,那只是杯水车薪。

众人大约走了一个时辰,终于远远的看到了解州北城门,城门口熙熙攘攘,许多人正排着队等待进城。

此处距离城门还有一里左右,王松等人却停了下来,在旁边的茶摊坐下,开始慢悠慢悠的喝起茶来。

张二看盐贩主家不忙,自己当然乐得清闲。叫王松等人的招呼下,也一起喝起茶来。

而王松等人身旁的上百汉子,只留下几个跟在王松身边,其他的则是照常向从门口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