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082章 滞留

宋士 082章 滞留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082章 滞留

宪州城南,汾河西岸,河堤之下,草丛茂密之处,十几个短衣劲装的年轻汉子俯下身子,正在向河面上张望。

一艘船只由南向北划水而来,船上几十名金兵满头大汗,衣甲不整,人人都是疲惫不堪,有气无力。

眼看远处的宪州城遥遥在目,金兵终于放松了下来。

“嗖”的一声,一支羽箭呼啸而至,船头的一名金兵喉咙被射穿,直挺挺向后倒去,“噗通”一声落入水中,溅一片浪花。

草丛中的十几个汉子一起站了起来,一边向岸边奔跑,一边羽箭齐发。船头的金兵纷纷栽倒,划船的也被射翻,无人掌舵的船只打着旋,顺流漂了二三十米,停靠在了西岸边。

汉子们飞快向前,来到船边,张弓搭箭,刀枪一起,对准了船上剩余的两三名金兵。

“别杀我们,饶命啊!”

幸存的金兵胆战心惊,一起跪了下来,磕头求起饶来。

“你们是义胜军”

领头的汉子走上前来,怒喝道:“你们怎么会在此处”

“忠义军破了太原城,我们几个连夜逃出,找了一搜船只……”

汉子们都是一愣,领头的年轻汉子大吃一惊,上前一步,钢刀架在了一名金兵的脖子上。

“你说的可是真话,王相公真的率军攻克了太原”

“千真万确!宋军弄塌了太原城墙,连夜破城,银术可率骑兵退出北门,我们这些汉军是从西门逃脱……”

“折虎,你说怎么办”

顿了片刻,旁边一名汉子向领头的汉子问道。

折虎眉头一皱,手起刀落,砍翻了眼前的金兵。其他汉子刀枪并举,剩下的几个金兵,很快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咱们先回岢岚州找主母和折小娘子,然后再去府州,向折相公禀报此事。”

众人翻过河梁,来到草木深处,跨上战马,纷纷打马向北而去,一路兼程来到了岢岚水畔。

到了渡口前,本打算渡河的众人,看着河对岸甲光闪耀、无边无际、向西从龙而去的女真大军,个个都是傻了眼。

号角声此起彼伏,各色旌旗招展,刀枪如林,骑士志得意满,如墙而进,金兵步骑大阵一个接着一个,声势浩大,遮天蔽日,布满了整个河对岸。

看他们的去向,是直奔岢岚州,那么下一步,肯定就是河外三州了。

“折虎,这可怎么办”

十几个汉子躲在隐蔽处,个个面如土色,人人都是胆战心惊。这么多的金兵,足可以进行一场灭国之战了。

“番子肯定不是进攻西夏,只能是对付折家军了。”

折虎也是心神不定,他稍稍一沉吟,便做了决定。

以折家军的实力,对付如此多的女真大军,似乎不太容易。如今只有去找王松求援,折家军似乎才可以躲过一劫。

而且,以折月秀和王松的交情,他一定会前来救援。

“你们几个一路向西,避开女真大军,直奔府州。女真大军前来,折小娘子和主母肯定也会撤去府州。”

他沉声说道:“我去太原找王相公,让他发兵救援。如今也只有王相公,能够救折家军了。”

一个汉子摇头道:“王相公有统兵之权,但大军调动,要有朝廷的旨意,也不知道是能不能够赶上”

有人叹息道:“要是折小娘子和王相公在一起就好了,王相公一定会率兵救援。”

折虎也是无奈,如今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就看朝廷愿不愿意派军北上了。

太原城墙之上,王松翘首北望,山峦起伏,尽在眼底。

马扩道:“相公,大军收复了石岭关,下一步我军将作何打算”

太原一战,完颜银术可部下损失过半,死伤惨重,不得已退回了沂州。忠义军四处扫荡,各地的义军也纷纷响应,周围州县的金兵本就势弱,或败或降或逃,太原以南,很快就归于了忠义军的控制之下。

太原以南已经平定,自然是向北、或向两侧的陕西和河北进发。

“派出去的斥侯回来了吗”

“探子得回来的消息,金人沿忻州、宪州、岚州一带布下重兵,探子们见山势陡峭,难以逾越,便都纷纷退了回来。”

王松点了点头。斥候都是军中的精锐,当然会审时度势,不会莽撞送了性命。

不过,完颜娄室的大军动向未知,一直让他心头不安。

马扩使了个眼色,林风上前道:“相公,以小人之计,我军应该攻下平定军和井陉,恢复河东、河北的连接,然后徐徐图之。”

王松点了点头,河东、河北连成一片,忠义军两路大军汇聚,实力不容小觑,即便是女真人大兵压境,忠义军也完全可以应付。

张宪皱眉道:“相公,若是金人攻略陕西,女真人的战神完颜娄室在关中攻城略地,恐怕河外三州不保,陕西也会被金人糜烂。相公还是陕西宣抚使,若是能西进陕西,大破完颜娄室。我大宋幸甚!”

完颜娄室,战神,王松不由得冷笑了一下。攻击的是腐朽不堪的北宋纸糊军,也有无耻之徒竟然封其为“战神”!

华夏英雄辈出,强如秦之白起者才有此不成文的称呼。汉初之韩信,汉武之卫青、霍去病,南宋之岳飞,这些人那一个不比完颜娄室强上百倍,却也没有“战神”之称呼,不知此人的绰号又是从何而来。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王松冷冷哼了一声,陷入了沉思。

马扩和张宪二人说的都是有理,无论是西上还是东进,都是沦陷区的国土,只是有看轻重缓急而已。

“中山府那边,现在情形如何,有没有军报传来”

王松想起来历史上中山府的陷落,好像就在靖康年间,不由得忧上心头。

“禀告相公,中山府苦苦支撑,但粮路断绝,恐怕大事不妙。”

马扩回道:“自靖康二年,朝廷源源不断派出援兵,中山府得以不至陷落。如今金人东路大军围攻中山府,时间一长,恐怕难以持久!”

“下一道军令给岳飞,让他伺机增援中山府!”

王松不由得有些不安。河北忠义军到底是何情形,如何一直没有军报传过来?

“相公,将在中御,恐怕岳统制也不能幸免,你还是上一道奏折,奏于圣上。”

陈东摇头道:“朝廷让岳统制缓缓北上,徐徐图之,岳统制又怎会听从相公的将领。如今也只能寄托于太原惨败,金人惊骇,自然退兵。毕竟,河北并没有全部归于金人治下,兴师围攻一个无钱无粮的中山府,劳师乏粮,并非明智之事。”

王松一时语塞。大军才刚训练出来,河北忠义军已经不归他调遣,那他这个两河、陕西宣抚使,又有何用?

“相公无需烦恼,这正是我朝之困。”

马扩沉声道:“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即便经历了东京城被困,朝堂依然是媾和声一片。相公手握六七万大军,难道朝廷就不怕武夫弄权吗”

“马宣赞所言不错!”

陈东赞和道:“相公能亲善一军,纵横沙场,已是实属罕见。自宣和年间以来,朝廷历次出兵,哪一次没有文臣掣肘,哪一次不是文臣和宦官统兵。相公报捷的文书到了朝廷,恐怕以后的日子更不好过!”

他为官一方,又久在东京城,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其中利弊自然也是通透。

王松战功显赫,朝中恐已是群情汹汹,时刻等待着给这位相公套上枷锁、掣肘于他了。

大宋朝廷,虽免去了破国之灾,但朝堂上依然是暗流涌动,各种势力明争暗斗,朝事混乱不休。

官家赵桓、太上皇赵佶、甚至郓王赵楷,康王赵构,各自都有一批拥护者。尤其是赵桓和赵佶,赵佶虽然君嬉臣弄,把大宋整的一塌糊涂,身旁却有一大批追随者。

而赵桓,优柔寡断,性格多变猜疑,和他执掌权柄多年的父亲比起来,政治上要稚嫩许多。

朝中士大夫,多寡廉鲜耻之徒,这些人政事、军事上一塌糊涂,但见风使舵、煽风点火、勾心斗角,却是无人能敌。

一旦这些宵小之徒四处奔走,祸乱朝政,大宋之忧,令人扼腕叹息。

欧阳澈皱眉道:“如今梁溪先生在朝,希望他可以一改朝堂之颓状。相公的日子也好过些。”

“梁溪先生国之栋梁,志虑忠纯,有他在朝,也能压压那些主和派的声音。”

陈东也点头道:“无论相公兵指何方,都要上奏朝廷,以免有心之人从中作祟,误了相公抗金大计。”

王松带兵离开京城不久,李纲已经回到朝堂,任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尹,左右朝政。

大宋国朝之制,垂拱殿受朝,先宰臣升殿奏事,次枢密使,次三司,次开封府,次审刑院,次臣,以次升殿。由此可见开封府尹的权势。

陈东和欧阳澈二人,都是李纲的拥护者,尤其是陈东,和李纲过从甚密,对其尊崇有加。

“两位先生,你们不要忘了,李纲也是文臣,而且是清流之首。”

马扩摇头道:“无论是主和派还是主战派,士大夫治国的想法不可更改。李纲若是真有能耐,也不至于担任两河宣抚使、解救太原时,各路大军灰飞烟灭。”

王松心里一乐。朝廷重臣,清流之首的李纲,生性高傲的马扩也看不上眼。

陈东和欧阳澈想要反驳,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马扩是王松的心腹,王松对朝中士大夫的轻视,从他的言语之间,二人也能感受得到。

二人是王松的幕僚,自然不能时刻跟着主帅过不去。举朝望去,除了王松,谁能抗击金人,如斯奏效。

正如马扩所说,李纲除了对君王一片忠心,在行军打仗上,显然也是个外行。

王松眉头紧皱。太原大捷,只是个开头,大军却不得不滞留,否则,朝廷就要左顾而言其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