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士 > 112章 朝臣

宋士 112章 朝臣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35:48

112章 朝臣

丝丝冷风,冬雨如疏,原野上轻雾萦绕,官道上百姓三三两两,人人缩着脖子赶路,天地间一片静寂。

太原城南门外十里,官道旁凉亭,军士们肃穆而立,雨雾中纹丝不动,任凭雨丝打在脸上。以张宪、陈东为首的一众军官和幕僚都是在此等候。

众人伸长了脖子向南张望,众人心思各异,许多人心中都是忐忑不安。

众人已经接到了沿途传来的文书,说是皇太子一行次日到达,让他们准时等待天使的到来。

此时距离王松出兵,已经过去了足足七日。

第一次面见皇太子,众人都是心中忐忑,至于众人以后的命运,反而暂时被抛到了一旁。

张宪面色凝重,忐忑不安。皇太子率众位大臣来此,身为主帅的王松却率两万大军先前离开,即便军情如火,也显得是有些无礼和尴尬。

和底层的泥腿子性命相比,等候皇太子,自然要光明正大,理所当然的多。

金人攻略陕西,一路势如破竹,如今已经攻下延安府,河外三州和晋宁军都是孤悬于北地,再不救援,恐怕会有大事发生。这样紧急的军情,赶不上士大夫和皇室的面子。

林风站在人群中,心里七上八下。他是北地的汉人,王松看得起他,但这些大宋朝廷的朝臣,就对他另当别论了。

王松心胸广阔,为人宽厚,广开言路,让他颇有知己之感,也是他效忠王松的原因。

忠义军的战力,他可是看在眼中。火器凶猛,士卒悍不畏死,军中的基层将领,更是保证了这支军队的战力。

尤其是这些基层将领,都是王松一手带出,谁要把这支队伍带走,即便是大宋皇室,也并非易事。

太原之战,一个昼夜的血战,完颜银术可的万千铁骑,就被赶出了太原城,这让他颇为震撼,也让他觉得,女真铁骑并没有强大到不可战胜。

金人失陷太原以后,随后发动了几次猛攻,损失惨重,无功而返,连石岭关也过不去。要不是宋人的骑兵尚未练成,恐怕女真人要吃大亏。

林风深吸了一口气。一旦王松失势,这样好的恩主可是很难找到了。

亭中诸人紧张不安、气氛沉闷,压抑到了极点。

“诸位同僚稍安勿躁。皇太子此次前来,乃是是犒赏大家的功劳,又不是来抓捕犯人,诸位兄弟放松就是。”

张宪的话,众人都是勉强笑笑,只是伸长了脖子,向南看去。

正等得心焦,忽然前方官道上几匹战马冲出了轻雾,众人心头一震,赶紧出了凉亭,在官道上等候。

战马很快到了跟前,当头的骑士马上大声喊道:“敢问两河宣抚使,同知院王松王相公可在”

张宪不敢怠慢,上前抱拳行礼道:“陕西战事紧急,王相公已经连夜带兵去了陕西。下官张宪,河东忠义军都统制,在此恭迎皇太子、张判官、李知府一行!”

军士愣了一下,随即回了一礼,抱拳道:“皇太子即刻就到,请张都统带人暂且等候!”

军士打马而去,张宪等人都是提起了精神,肃然而立,在道旁等候。

很快,前方马蹄声隆隆,紧接着两队骑兵从龙而来,军旗招展,御赐的金字黄旗随风摆动,这就是大宋皇家的气派。旗牌仪仗,金鼓旗帜,尽显中华声威。

一名金甲卫士打马走出阵来,大声喝道:“河东忠义军都统制张宪可在”

张宪赶紧上前,在官道上单膝跪地,行军礼道:“河东忠义军都统制张宪,带领宣抚使麾下同僚,恭迎皇太子,恭迎各位上差!”

旗牌分开,赵谌头戴乌纱帽,身穿紫色官袍,打马向前,张叔夜和李若水紧紧随后。

“张将军一向可好,各位同僚可好。本官暂任两河及陕西宣抚副使,张学士任宣抚判官,并护送朝廷大臣李若水知太原府事。本官和张判官奉官家谕旨,前来犒赏军中各将领。请张将军和各位上马,头前带路,咱们到城内宣旨。”

张宪心中暗赞,赵谌不愧是皇家中人,谈吐清楚,不急不躁,颇有大将之风,他虽然年幼,但少年老成,可是比他的祖父强太多了。

张宪带领着众人起身,众人跨上战马,带着后面的大队军士,向着太原城方向而去。

张叔夜冷冷地哼了一声,其他的官员也都是面有愠色。也不知道这王松是怎么想的,竟然在皇太子来临前,自己先行率军离开,实在是无礼至极。

赵谌等人一路前行,礼乐开道,车如流水马如龙。赵谌等人见忠义军士卒龙精虎猛,身上铁甲刀枪划痕甚多,脸上风霜之色毕露,隐然都是杀意露出,不由得心里感慨,这才是久经沙场的百战之士。

猛然,张叔夜勒住了战马,用马鞭指着前方道:“各位,老夫没有看错吧,这真是太原城吗?”

众人都是一惊,抬头向前看去,只见一座高大雄壮,绵延数里,犹如一条巨龙的庞然大物矗立于眼前,远远望去,让人顿生渺小敬畏之感。

张宪答道:“张学士,这是新建的太原城,在汾水以西。当日我军趁夜炸塌南门的两处城墙,经过一番鏖战,把金人赶了出去。只是原来的城墙炸塌殆尽,只得重新建过。王相公发动了民夫数万人之多,才用了三月的功夫,建起了新城。”

“怪不得有两座城池,我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张叔夜暗自惊叹,想不到王松用火器攻陷了太原城,而且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起了这么一座新城。

“张都统,这太原城如此雄壮,你给皇太子、李知府,以及诸位大臣解说一下,也让众人明白明白。”

张书夜说完,打马站到了一边。张宪不敢怠慢,在旁边恭恭敬敬介绍了起来。

“皇太子,李知府,诸位上差,如今这太原新城方圆三十里,城高四丈五,底宽五丈,顶宽四丈六,内外墙到明年包砖。新城共有四座城门,如今还没有瓮城,等来年春暖花开之日,自会另行添加。城中的驻军,除了随王相公出征陕西的两万将士,还有三万五千大军,安全不成问题,皇太子和张学士、李知府大可放心。”

众人都是啧啧称赞,议论纷纷。

李若水也是频频点头。他原本以为太原城几遭战火之后,是一座破城,还担心如何驻守,尤其还有皇太子在。如今看到眼前的雄城,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忽然,群臣中有一人冷声哼道:“太宗皇帝当年攻克晋阳城以后,以太原“参星分野”,万炬皆发,一日俱尽。又引汾水、晋祠水灌城,才使得这不祥之城,灰飞烟灭。王松如今建起这么一座高城,尤胜当日晋阳之胜,到底意欲何为,其心昭然若揭。”

众人一惊,回头看去,却是御史中丞秦桧。

张宪勃然变色,怒道:“此一时,彼一时。彼时太原城是敌国之都,如今太原城是我大宋重镇。若是当日晋阳古城犹在,金人南下,又岂会如此畅快,使我朝有围城之困,几尽亡国。秦相公所言,岂不谬乎”

秦桧面不改色,淡然说道:“王松居功自傲,桀骜不驯,皇太子驾临太原城,他都敢不辞而别。其心可诛,昭然若揭。”

“军情如火,女真大军围攻河外三州,王相公不得已才挥军北上,又有什么祸心。秦中丞,你是不是太过牵强附会了。”

欧阳澈走了出来,正色说道。

军中诸将对这位秦中丞腹诽甚多,他还以为众人有些偏颇。今日一看此人官威凛然,说话间指鹿为马,才知此君果然是奸邪之徒。

“欧阳澈,不要以为你入了王松的宣抚司,就是阶上之臣。你连功名都没有,就一旁退下吧。”

秦桧的轻描淡写,让欧阳澈脸色通红,他想上前争辩,却被陈东轻轻拦住。

“奸邪弄臣,理他作甚!”

陈东轻轻一句话,飘人众人耳中,秦桧也听了个清清楚楚,立刻变的耳红面赤,人跟着咆哮了起来。

“陈东,你休在这里妖言惑众!王松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不把皇太子放在眼里,你们这些人,也是他的党羽,其心可诛!”

欧阳澈怒声道:“秦桧,你在这里信口开河,指鹿为马,你以为这里是你的搬弄是非之地吗?”

秦桧傲然道:“本官是河东忠义军的监军,难道还管不了军中的宵小之辈吧!王松袒护尔等,本官却不会手下留情!”

众人都是一愣,纷纷心里寒了起来。朝廷整这些寡廉鲜耻之辈到忠义军军中,难道不是别有用心吗?

“王相公一心为国,我是信得过他的。”

欧阳澈还要说话,赵谌却是开了金口。

“太原城如此雄壮,我心里也觉振奋。有此雄城在此,我也住得安心了!”

赵谌说了话,众臣纷纷赞同,秦桧便也不再言语。

“皇太子所言极是!”

张宪赶紧施了一礼,狠狠瞪了秦桧一下。秦桧却是表情淡然,混似没有说过什么一样。

张叔夜看了一眼闷闷不乐的忠义军诸将,捋须点头道:“皇太子,王相公手下,都是虎贲之士,难怪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旧城尚在,如今再看到这高大雄壮的新城,老夫就更是心宽了。皇太子此行无忧矣。”

赵谌点了点头,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远处的两座新旧太原城。

李若水作为新的太原府知府,心中也是欣慰,出言道:“张都统制,这新城可抵挡女真人若干”

张宪赶紧道:“李相公,王相公说了,女真人想要攻下太原城,没有一两年,没有十万雄兵,休想进城半分!”

李若水心中轻松,赞道:“王相公领兵、用兵、练兵,都是独步天下,实乃我大宋国之长城。有王相公,民之幸甚,国之幸甚!”

秦桧的冷言冷语又飘了过来。

“李公,武夫当政,国之藩镇,不可大意啊!”

张宪、陈东都是怒火中烧,但是皇太子在此,众人只有闭上了嘴巴,沉默不语。

林风心中冰冷,就似这冬日的寒雨一般。

有秦桧这样的弄臣,张叔夜、李若水等人又是不吭不哈,前路漫漫,实在让人看不到尽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